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25章 咸阳宫正殿:冰层下的微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章 咸阳宫正殿:冰层下的微澜

那承载着渭南风雪与炉火温度的奏章与模型,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咸阳宫的核心激起了层层涟漪,牵动着不同人的心弦,也搅动着更深沉的暗流。

嬴政放下蒙恬那份关于胡骑袭扰、粮草转运艰难的北疆军报,眉宇间锁着化不开的寒意与疲惫。“亡秦者胡”四个字,如同冰锥刺在帝国北境的舆图上。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目光落在御案另一端——那里静静躺着来自渭南的包裹。

侍立的老宦官无声上前,小心翼翼地解开包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公子欣那份字迹工整、情词恳切的奏章。嬴政逐字阅看,当读到“百姓得御寒之器,露欢颜于风雪…深感父皇泽被苍生之德”时,他那万年冰封般的深邃眼眸,极其轻微地波动了一下。手指在“暖炕”、“火炉”、“省柴”、“御寒奇效”等词句上略作停留。

接着,他的目光被那两个精巧的微缩模型吸引。

暖炕模型上,只见土坯砌得方正,烟道清晰可见,虽小,却透着一种朴实的巧思。

另外就是铸铁火炉模型:通体黝黑发亮,炉膛、灰膛、烟道一应俱全,甚至能看到模拟的炉火红光(用朱砂点染?),入手沉甸甸的,是真正的铸铁。

嬴政伸出骨节分明的手指,轻轻摩挲着那冰冷的、带着渭河泥土气息的暖炕模型,又掂了掂那沉实的火炉。他的指尖仿佛能感受到模型背后,渭南百姓围坐炕头、炉火旁的融融暖意,以及那个流落民间归来的儿子,伏案绘制草图、督造实物的…“用心”。

一丝极其微弱的、近乎错觉的暖意,似乎从指尖蔓延开来,试图驱散北疆带来的寒意。他拿起奏章,又看了一遍结尾:“…此微末之功,皆父皇教诲指引所致!…凝结渭南百姓感恩之心与儿臣拳拳孝意,祈父皇见之,略解案牍之劳…”

“拳拳孝意…” 嬴政低不可闻地重复了一句。这“孝心”,与他其他儿子们或谄媚或畏惧或算计的姿态截然不同。它包裹在“省柴”、“御寒”、“探矿”、“利国”这些实实在在的功绩里,显得如此…质朴,甚至有些笨拙的真诚。

他眼前仿佛浮现出公子欣在兰台时那惶恐卑微、在暖阁中涕泪横流自请外放的模样,又似乎看到了他在渭南风雪中巡视安置点、在百工坊与匠人交谈的身影。这个儿子,似乎真的将“替父分忧”、“为民请命”刻在了骨子里。

然而,帝王之心,终究深如寒潭。这丝微澜瞬间被更大的阴影覆盖——赵高那份字字诛心的密奏,如同毒蛇般盘踞在他脑海:

“靖安营五百锐士…项离疑似楚地凶星…私采铁矿…其志难测…亡秦者胡,或应此欣乎?!”

暖炕的温暖,火炉的沉实,与密奏中描述的刀光剑影、矿炉轰鸣、拥兵自重的景象,在嬴政脑中激烈碰撞。他信任赵高吗?不,他深知此獠阴毒。但那些指控,那些细节(靖安营规模、项离来历、铁矿开采),又非全然空穴来风!

嬴政的目光变得极其复杂。他欣赏公子欣的实干和这份“别致”的孝心,这份心意甚至让他冰冷的心湖泛起一丝久违的涟漪。但帝王的疑忌与对“亡秦者胡”的恐惧,如同跗骨之蛆,让他无法真正放下戒心。公子欣所做的一切,越是有效,越是得民心,在赵高的渲染下,就越显得…危险!

“黑冰台。”嬴政的声音毫无波澜。

阴影处,人影浮现。

“渭南铁矿,详查其储量、开采量、用途。项离,根脚。公子欣…日常言行,与流民、士卒、匠人…有无异动。” 命令简短,却字字千钧。支持与监视,从未停止。那枚“廿二”刺青带来的血缘确认,在帝国安危的砝码前,显得如此脆弱。

他沉默片刻,提笔在公子欣的奏章上批道:

“吾儿心系黎庶,其行可勉。铁矿之用,当以农械、国需为先。御寒之器,颇见巧思。”

没有封赏,只有勉励和隐晦的警告。但对于一个县令来说,能得到皇帝“其行可勉”、“颇见巧思”的朱批,已是莫大的肯定!这朱批连同那未开封的模型,将被公子欣供奉在县衙正堂,成为他“圣眷”的最佳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