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140章 六国余孽:清查户籍,编户齐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0章 六国余孽:清查户籍,编户齐民

咸阳宫的铜钟刚敲过辰时,李斯便捧着一卷泛黄的《六国旧户籍》走进殿中。竹简上的字迹多已模糊,有些地方还沾着陈年的血迹——那是灭六国时从宫室废墟里抢救出来的残卷。嬴政指尖划过齐·临淄·田氏几个字,墨痕早已干涸,却仍透着一股旧族的傲慢。

赢欣说,梳篦之法,先理乱丝嬴政抬眼,目光扫过李斯与蒙恬,六国余孽就像这残卷上的乱字,不一一厘清,迟早要在大秦的土地上作祟。今日起,全国推行编户齐民,由李相总领,蒙恬派军配合,三个月内,朕要看到每一户、每一人,都清清楚楚记在大秦的户籍上。

李斯躬身领命,展开早已备好的《户籍新律》:陛下,新户籍将分名、年、籍、宅、口、业六栏,登记姓名、年龄、籍贯、田宅、家口、职业。旧族需注明先祖爵位,流民需说明原居地,隐匿不报者,邻里连坐,官吏降级。

好一个邻里连坐。蒙恬按剑道,臣这就调三千锐士,分驻六国旧地,谁敢抗命,先拿军法处置!

不可全凭武力。嬴政摇头,赢欣在河西对付羌人时,常用恩威并施。对配合者,许其保留田宅;对抗拒者,迁去河西屯田。你二人记住,编户不是为了杀人,是为了让他们成为大秦的民。

旨意传到齐地时,临淄城的田氏宗祠正偷偷聚着三十余人。族长田儋将一卷旧族谱藏进墙缝,压低声音道:秦吏要查户籍,凡我田氏族人,皆报,隐去爵位,家口多报的,分散到佃户家——绝不能让他们把我们当肥羊宰!

话音未落,院外忽然传来甲叶碰撞声。县尉带着二十名秦兵堵住大门,手里捧着新制的户籍册:田族长,按陛下旨意,今日清查户籍,请族中男女老幼都出来登记。

田儋强装镇定:官爷说笑,我田氏早已归农,哪有什么可查的?他使个眼色,几个壮丁悄悄摸向门后的木棍。

族长若是不配合,县尉亮出腰间的令牌,绣衣御史就在城外,他手里可有当年田氏私藏兵器的清单。

田儋的脸霎时白了——那批兵器是灭齐时没来得及销毁的,原以为早成了烂铁,没想到秦吏竟还记着。他咬咬牙,挥手让族人出来:登记就登记,我田氏行得正坐得端!

登记持续了整整一日。秦吏拿着算盘,逐户核对田宅数量,连猪圈里的猪都数了三遍。有个叫田荣的子弟,偷偷把两个儿子藏在邻居家,被秦吏看出破绽,当场带了出来。

按律,隐匿人丁,罚铜十斤,田二亩。县尉在户籍册上画了个红圈,若三日之内交不上,便贬去河西屯田。

田荣吓得赶紧让家人凑钱,田儋看着被登记在册的族人名单,忽然觉得那泛黄的旧族谱,再也绑不住人心了——连最横的田荣都服了软,谁还敢硬抗?

楚地的清查则更费周折。项氏旧部多散居在淮水沿岸,靠着渔猎为生,从不向官府登记。县尉带着秦兵去时,项梁正带着侄子项羽在江边打鱼,见了秦吏便冷笑:我项氏子孙,只认楚怀王的户籍,不认什么大秦的册子!

项羽更是把鱼叉往地上一插,叉尖离县尉的脚只有寸许:再逼,便让你尝尝淮水的滋味!

县尉却不慌不忙,从怀里掏出一卷帛书:项君可知,上月赢欣公子在河西,招抚了羌人部落,凡登记户籍者,皆赐农具、籽种?你麾下有三百余户,若登记,官府便修堤坝防淮水泛滥,还教你们种水稻——总比打鱼看天吃饭强。

项梁愣住了。淮水年年泛滥,渔猎所得时有时无,族里的孩子常饿肚子,他不是没想过种粮,只是拉不下脸向秦吏低头。

若不登记,县尉话锋一转,绣衣御史已查清,你们私藏的渔船有五十艘,按律应充公,还要罚去修驰道。

项羽还要发作,被项梁按住。他看着帛书上亩产三石的字样,忽然道:我要亲眼去看你们的稻田。

三日后,项梁跟着县尉去了附近的屯田区。那里的农户正用曲辕犁耕地,田埂笔直,水渠纵横,县尉说:这是牡丹丞派人教的法子,种的是关中的稻种,比楚地的籼稻产量高一半。项梁蹲在田边,摸了摸黑油油的泥土,忽然对身后的族人说:登记吧。

项羽急了:叔父!

为了族里的孩子能吃饱饭,认了又如何?项梁望着远处正在修的堤坝,秦吏能修堤坝、教种稻,总比楚怀王的空名头强。

赵地的豪强则更狡猾。代郡的李家,祖上是赵国大夫,靠着勾结官吏,隐匿了百亩良田。县尉清查时,李族长笑着递上金饼:官爷通融,这些田都是佃户的,与我无关。

县尉刚要接,身后忽然传来一声断喝:李族长好大的手笔!

众人回头,只见绣衣御史带着两名卫士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卷地契:这百亩田,明明是你祖父当年强占的,地契上还有赵国的印信,你敢说与你无关?

李族长的脸瞬间垮了。绣衣御史上前一步,将地契拍在桌上:按律,隐匿田宅,除没收外,还要迁你家壮年男子去河西,与菜鸟营一起修渠。

不要啊!李族长瘫在地上,我认!我认!田产都登记,求别迁我儿子去河西!

早这样不就省事了?绣衣御史冷笑,记住,大秦的土地上,没有藏得住的田,没有隐得了的人。

三个月后,各地的户籍册陆续送回咸阳。嬴政看着案上堆成小山的竹简,每一卷都字迹工整,标注着姓名、年龄、田宅数量,甚至连谁家养了几头猪、几亩桑田都写得清清楚楚。

齐地田氏,登记在册三千七百余人,隐匿者三十一户,已迁河西。李斯汇报,楚地项氏旧部,二百六十户登记,官府正为他们修堤坝;赵地豪强,查出隐匿田产两千亩,都已充公,分给流民。

蒙恬补充道:最可喜的是,流民少了七成。他们见户籍能换田宅、农具,都主动来登记,连芒砀山的刘邦,都派人送来名册,说麾下刑徒愿归农入籍。

嬴政拿起一卷楚地的户籍册,上面项梁的名字旁写着职业:渔农,项羽的名字后注着年十七,力能扛鼎,忍不住笑了:赢欣说编户齐民,是为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大秦的民,不是六国的余孽,果然没错。

他忽然起身,走到殿外,望着咸阳城外的驰道。那里,新入籍的农户正推着曲辕犁下地,旧族子弟在河西修渠,连楚地的渔民都开始学种水稻。这些曾经的六国余孽,如今都成了大秦户籍册上的名字,用锄头、渔网、织机,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来。

李相,嬴政道,按户籍册定赋税、派徭役,让他们知道,入了大秦的籍,便有田种、有税纳、有役服,这才是子民的本分。

臣遵旨。

蒙将军,嬴政又道,把河西屯田的旧族子弟,编入菜鸟营,让赢欣好好教教他们,什么是大秦的规矩。

臣遵旨。

夕阳的金辉洒在户籍册上,那些工整的字迹仿佛活了过来,变成田埂上的农夫、工坊里的工匠、渔船上的渔民。嬴政知道,赢欣的梳篦之法,不仅厘清了户籍,更梳顺了人心——当六国余孽在大秦的土地上有了田宅、有了生计,谁还会念着早已覆灭的故国?

这,才是固本培元的真谛。清查户籍,编户齐民,不是为了锁住谁,而是为了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在大秦的法度下,活得安稳、活得踏实。当他们开始为大秦的粮仓添粟米,为大秦的工坊打铁器,为大秦的驰道搬砖石,这帝国的根基,便再也摇不动了。

暮色渐浓,户籍册被小心地收进国库。铜漏滴答,仿佛在数着那些新生的名字,数着一个旧时代的落幕,和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在这个时代里,没有六国余孽,只有大秦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