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327章 二五计总结大典:教学篇述职,启智万民兴大秦 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7章 二五计总结大典:教学篇述职,启智万民兴大秦 终

“普及成果:”扶苏道,“如今,大秦的户籍册、赋税单、商票、农科手册、律法文书,均使用简体汉字;

官吏办公、军队传令、商贸交易、百姓书信,也以简体汉字为主;甚至西域的安息商人、南洋的城邦使者,为了与大秦通商,也纷纷学习简体汉字,咸阳的商贸馆还开设了‘外族商人简体字短期班’,五年累计培训八千余人!

他举例道:“吕雉大人推行的商票,上面的‘大秦互助商票’字样均为简体字,如今不仅大秦百姓能识别,连西域、南洋的商人也能看懂;

农科的杂交麦种包装袋上,用简体字标注‘播种时间’‘施肥量’,农夫一看便懂,大幅提升了技术推广效率;

西拓的异族部落首领,如今能看懂大秦的政令文书,还能用简体字签署通商协定,再也不用依赖翻译!”

“简体汉字的推广,还促进了文化融合与信息流通!”

扶苏补充道,“异族百姓通过学习简体字,更好地理解大秦的律法、政策;内地与边境的百姓通过简体字书信往来,交流农科技术、商贸信息;

学堂的双语课本,以简体汉字为核心,搭配异族语言注释,既传播了大秦文化,又尊重了异族习俗,加速了民族融合!”

为了让汇报更生动,扶苏邀请了三位学堂代表上前佐证:

第一位是润疆双语学堂的异族助教阿木(正是之前的润疆农夫阿木),他身着秦式短打,手中捧着学员作业本,躬身道:“公子扶苏,陛下,各位大人!

俺以前是润疆的农夫,大字不识一个,通过学堂夜校学习,如今能识一千二百字,还能看懂农科的种植手册!

俺现在是学堂的双语助教,教异族孩童学简体字和农科技术,俺的学生里,已有五十多人能帮家里记账、看手册,还有三个考上了咸阳的太学!”

第二位是咸阳乡学的女先生李丫丫,她身着青衫,手持教鞭,声音清亮:“公子扶苏,陛下,各位大人!

五年前俺是学堂里为数不多的女童,如今俺已成了乡学的女先生,教三十余名女童读书写字、学农科技术!

俺的学生中,有十二人学会了纺织机改良,八人能看懂医疗手册,还有五人计划毕业后去边境学堂教书,把知识带给更多人!”

第三位是岭南百越部落的学员阿珠,她身着百越服饰,手中捧着自己织的花布,用流利的秦话道:“公子扶苏,陛下,各位大人!

俺以前只会说百越话,不认字,通过学堂学习,俺学会了简体字和大秦话,还改良了织布机!

俺织的花布,用简体字绣上‘大秦岭南’,在西域能卖翻倍的价钱,俺还教部落里二十多个姐妹学识字、学织布,现在她们都能自己记账、谈生意了!”

三位代表说完,殿内百官纷纷点头,赢泽小脸上满是敬佩,悄悄对芍药说:“扶苏公子好厉害,让这么多人能读书、学本事!”芍药轻轻点头,眼中满是欣慰。

扶苏再次出列,汇总教学篇核心成效:“父皇,各位同僚,二五计五年教学,以‘一千八百六十三所学堂’为载体,以‘四十六万八千余名学员’为核心,以‘实用课程’为支撑,以‘全额补助’为保障,实现了‘学堂全域覆盖、人群全民参与、女子打破桎梏、汉字全域普及’的四大突破!”

“这五年,”扶苏语气真挚,“孩童因学堂摆脱蒙昧,成人因夜校提升技能,女子因教育获得新生,异族因双语教学融入大秦;

农科技术通过学堂传遍田间地头,墨家工具通过教学走进千家万户,秦法礼仪通过教化深入人心,简体汉字通过推广成为文明纽带——教学之功,不仅在于启智,更在于凝心;不仅在于当下,更在于千秋!”

公子欣走到殿中央,手持教学汇总账本,朗声道:“公子扶苏汇报完毕,教学篇核心成效汇总如下!”

“学堂建设:全国设学堂1863所,实现郡、县、边地全覆盖,适配不同地域环境!”

“学习人数:累计入学46.8万余人,在学18.3万余人,毕业28.5万余人,孩童、成人、异族、女子全面覆盖!”

“女子入学:累计7.3万余人,占总入学人数16%,打破旧俗,享专项补助!”

“课程内容:四大类实用课程,贴合农、商、军、民需求,学以致用!”

“入学保障:免费入学,孩童管食宿、发文具,成人发补贴,女子享巾帼补助!”

“汉字普及:全国平均识字率57%,简体汉字成为通用文字,促进融合与流通!”

公子欣声音清亮,传遍阿房宫:“教学为魂,启智兴邦!

公子扶苏五年深耕,让大秦‘无一人不识字,无一处无学堂’,为军拓土提供了懂技术的士兵,为政务提供了明律法的官吏,为农兴产提供了会耕种的农夫,为商流通提供了能记账的商人,为异族融合提供了文化纽带——二五计的辉煌,离不开铁血拓土的硬实力,更离不开启智万民的软实力!”

殿内响起雷鸣般的赞叹声,百官纷纷拱手道:“公子扶苏功在千秋!

大秦教学兴邦,万民之福!”

始皇龙颜大悦,抬手道:“扶苏儿推行教化,启智万民,功不可没!

晋封扶苏为‘教化王’,赐咸阳东百里封地,赏黄金千斤、锦缎万匹!

所有学堂先生、助教,按教龄、成效晋升爵级、发放赏赐;各郡负责教学推广的官吏,皆记大功一次!”

扶苏跪拜谢恩,声音哽咽:“儿臣谢父皇恩典!

此非儿臣一人之功,实乃农科、墨家、政务、军方协同之力,更是大秦百姓渴望知识、追求美好生活之愿!

儿臣愿继续深耕教学,让大秦学堂遍天下,让万民皆有成才之路!”

教学篇述职落幕,阿房宫的晨光愈发璀璨。公子扶苏手持账本,缓步退回队列,他的青衫在一众朝服、铠甲中格外醒目,却透着“以文化人、以智兴邦”的磅礴力量。

接下来,农、商等各方代表将继续汇报,而教学篇用五年时间交出的答卷,已为整个二五计总结大典,注入了“文明传承、民心凝聚”的深厚底蕴——大秦的强盛,不仅在于疆域之广、物产之丰,更在于万民之智、文化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