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268章 小贩升级:北境王二从村集到郡市,设固定摊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8章 小贩升级:北境王二从村集到郡市,设固定摊位

北境云中郡的晨光刚漫过郡市的木牌楼,王二就驾着墨家造的双轮货车往市集赶,车厢里装满了刚从巧成城进的轻便铁锅和新磨的粟米,

车辕上还挂着块木牌——是村集互助社给的“诚信商户”证明,他盼着今天能在郡市申请到固定摊位,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在村集推着车流动叫卖。

郡市市集的管理吏员老张正忙着核对摊位申请名单,看到王二的货车,笑着招手:

“王二,你可算来了!

村集的李农官都跟俺打招呼了,说你卖货实诚,缴税及时,符合固定摊位的申请条件。”

王二赶紧跳下车,从怀里掏出申请文书和诚信证明:

“张吏员,俺这文书都齐了,就想在郡市找个靠近街口的摊位,方便顾客找俺。”

老张接过文书,翻开看了看,指着市集东侧的一片空位:

“那片刚腾出来三个摊位,你选一个,墨家的工匠还在给摊位装可调货架,等下就能用,比你在村集的流动摊方便多了。”

王二跟着老张走到摊位前,看到工匠们正在安装货架,货架上还预留了挂价目表的木钩,

他忍不住摸了摸货架的木料,结实又光滑:“这货架比俺自己钉的木架子好太多了,能摆不少货!”

“郡市的摊位都是统一配的,还有遮阳棚,下雨天也能摆摊。”

老张指着摊位旁的排水沟,“你看,这沟是墨家设计的,下雨不积水,免得你的粟米受潮。”

正说着,隔壁摊位的赵掌柜凑过来,他是郡市卖布的老商户,看到王二的铁锅,笑着问:

“小伙子,你这铁锅是巧成城的吧?俺家去年买过一口,烧着特结实,你这卖多少钱一口?”

“十五钱一口!

要是用商票付,还能便宜一钱!”

王二赶紧介绍,他在村集时就常跟顾客说商票的好处,现在到了郡市,更得学着用通用商票交易。

赵掌柜点点头:“商票俺有,等下给俺留两口,俺给乡下的亲戚带回去,他们正缺口好铁锅。”

王二刚把粟米袋摆上货架,就有顾客围过来,是从附近村落来郡市赶集的李大娘:

“小伙子,你这粟米掺糠不?

俺上次在村集买过你的米,没掺一点糠,这次特意来郡市找你。”

“大娘您放心,俺的米都是新磨的,一点糠都不掺!”

王二拿起一把粟米递给李大娘,“您看这米,颗粒饱满,熬粥特香,一斤只要两钱,买十斤还送半斤。”

李大娘笑着掏出铜钱:“给俺称二十斤,俺家孙娃就爱喝你这米熬的粥。”

王二拿起墨家造的公平秤,仔细称好二十斤米,还多舀了一勺:

“大娘,这是送您的,您下次要米,直接来郡市找俺这固定摊,不用再等村集了。”

老张路过摊位,看到王二忙得热火朝天,笑着说:

“咋样?固定摊比流动摊强吧?

郡市的顾客多,你这诚信商户的招牌,用不了多久就能传开。”

“可不是嘛!”王二擦了擦汗,“俺在村集一天最多卖五十斤米,现在才一上午就卖了三十斤,还有好几口铁锅,比以前赚得多太多了。”

中午歇脚时,王二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麦饼,刚咬了一口,就看到阿古拉拄着拐杖走过来,手里攥着张商票:

“王二,俺听说你在郡市设摊了,给俺来一口铁锅,再称五斤粟米,用商票付。”

“阿古拉大叔,您怎么来了?”

王二赶紧给阿古拉搬了个小凳子,“您要铁锅干啥?家里不是有一口吗?”

“给俺在乌孙的儿子寄过去!”

阿古拉笑着说,“他上次写信说乌孙的铁锅不好用,俺就想给他寄口大秦的好铁锅,再寄点你这好米,让他尝尝家乡的味道。”

王二帮阿古拉把铁锅和粟米装在布包里,还特意找了张油纸包好,怕路上受潮:

“大叔,您放心,这铁锅结实,路上磕不着,米用油纸包着,也不会受潮。”

阿古拉接过布包,递过商票:“谢谢你啊王二,你在郡市设摊,俺以后买米买锅就方便多了,不用再跑老远的村集。”

下午,郡市的互助社专员小李来摊位巡查,看到王二的货摆得整齐,价目表也写得清楚,笑着说:

“王二,你这摊位打理得不错!互助社最近有个‘新商户扶持计划’,你要是想再进些货,能低息借你五百钱,还能帮你联系巧成城的货源,省些运费。”

王二眼睛一亮:“真的?俺正想再进些巧成城的陶碗,郡市的顾客可能喜欢,就是手里的钱不够,要是能借五百钱,俺就能多进些货了!”

小李拿出申请表格:“你填了这表,明天就能拿到钱,互助社就是帮咱们小贩升级,从村集到郡市,再到咸阳的大市集,让大家的生意越做越大。”

王二赶紧填好表格,心里盘算着:进些陶碗,再进些粟米,下次还想进些巧成城的镰刀,快到割麦的时节了,

顾客肯定需要,这样自己的摊位上货更全,顾客也更愿意来。

夕阳西下时,王二开始收拾摊位,他数了数今天赚的钱,比在村集卖三天还多,手里还攥着互助社的借款申请,心里满是踏实。

他把货架上的货整理好,盖上防雨布,又把公平秤擦干净,收进车厢里——这固定摊位,就像他在郡市的“家”,得好好打理。

回家的路上,王二驾着货车,想着以后的日子:等生意再好些,就把家人接到郡市来,再雇个帮手,

把摊位扩大些,卖更多巧成城的好东西,说不定以后还能去咸阳的大市集设摊,像吕雉商队那样,把北境的好货卖到更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王二就拿到了互助社的五百钱,他赶紧去联系巧成城的货源,订了一百个陶碗和五十把镰刀。

巧成城的掌柜听说他是郡市的新商户,还特意说:“王二,你要是长期在俺这儿进货,俺给你算便宜些,运费也帮你省三成,咱们长期合作。”

王二笑着答应,心里满是感激——从村集的流动小贩,到郡市的固定摊位,再到互助社的扶持,

大秦的市集给了他太多机会,让他的生意一步步升级,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

等陶碗和镰刀送到摊位时,王二把它们整齐地摆在货架上,和铁锅、粟米摆在一起,摊位一下子丰富起来。

赵掌柜路过,看到新到的陶碗,笑着说:“王二,你这货越来越全了!俺给你介绍些顾客,你这实诚人,就该多些生意。”

王二笑着道谢,心里清楚,自己能从村集走到郡市,不仅靠自己的实诚,

更靠大秦市集的便利和扶持——固定摊位、互助社借款、统一货源,

这些都让他的小贩生涯有了升级的可能,也让他相信,只要好好做买卖,守诚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郡市的晨光又一次照亮摊位时,王二站在自己的固定摊位前,看着往来的顾客,听着他们的笑声,心里满是感慨。

他知道,自己的小贩升级之路,才刚刚开始,从北境的郡市,到更远的地方,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他不怕,因为大秦的市集,永远会给踏实做事的人,留着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