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320章 二五计总结大典 军事篇 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0章 二五计总结大典 军事篇 三

东拓五军团述职,山海拓疆兴大秦

阿房宫檀香萦绕,鎏金匾额下的巨幅大秦疆域图上,东拓区域的红线纵横交错,与西拓疆土遥相呼应。

公子欣手持名录,朗声道:“东拓诸军团,拓山海之疆、兴南国之业,今按序述职!

首请第六军团主将王翦,携副将、预备队代表上前!”

王翦身着玄色铠甲,须发微白却精神矍铄,按剑出列时,甲胄碰撞声沉稳有力——这位老将征战一生,二五计期间主掌东拓核心,目光扫过殿内,沉声道:

“末将王翦,率第六军团五万将士,主防百越核心区、拓岭南腹地,五年拓土兴邦,今日以详实数据向陛下、大秦交卷!”

“拓土方面!”

王翦抬手,亲兵展开岭南详图,红线从桂江流域向南直抵雷州半岛,“五年前,百越核心区部落林立、互不臣服,末将率军自桂江起兵,先平苍梧部落,再破骆越主城,顺势向南拓土三千一百八十里!

现岭南腹地尽归大秦,新增城池二十五座、平原绿洲三十七片,设‘岭南郡’下辖十县,登记户籍九千二百四十三户,其中归附百越部落七千一百户,编户民两万六千八百余人!”

殿内百官屏息,赢泽瞪大双眼,小手紧紧攥着芍药的衣角,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城池标记。

王翦继续道:“防务与俘虏!

五年间,百越部落叛乱三十一次,其中大规模叛乱五次。

苍梧之战,末将用‘围而不攻、断其粮道’之策,迫降苍梧主力四万,斩叛首一千二百余;骆越主城之战,生擒骆越首领及贵族九十三人,俘虏部众三万七千六百五十四人!

所有俘虏,除罪大恶极者流放外,三万两千人送至润疆种杂交麦、养速生猪,五千六百五十四人留在岭南修水渠、教农耕,如今润疆的速生猪养殖场,四成是骆越俘虏所建,年产猪肉三万斤!”

副将桓齮上前,语气沉稳:“末将补充!五年间,末将率先锋营修建岭南秦道一千五百余里,打通桂江至珠江的运输通道;还训练‘百越语翻译队’,收录百越方言二十余种,为治理和教化奠定基础!”

“物资与财务!”

王翦接过话头,亲兵呈上厚重账本,“军团推广农科‘稻渔共生’技术,开垦农田两万三千亩,五年年产杂交稻累计十四万七千石、鲜鱼累计八万三千斤,自给自足外,向关中运粮五万石;

缴获百越部落金器两千八百斤、银器一万一千五百斤、珍珠五千三百颗、象牙三百根,变卖后得钱一百三十万七千钱,全数上缴国库;

岭南的橡胶、荔枝等特产,通过吕雉左相的商路销往关中、西域,年均获利二十万钱,带动岭南商贸增收四成!”

“治理上,”王翦语气放缓,“推行‘分田到户、教农兴商’之策,将拓土所得平原分予归附部落和编户民,每户分田三亩;

墨家工匠修珠江支流渠一百零八条,灌溉农田一万八千亩,如今岭南杂交稻亩产达三石五斗,比百越旧种增产一倍半;

设双语学堂六所,入学孩童七百二十人,编户民识字率从不足半成提升至三成四;

设岭南商贸馆三座,推广大秦商票,流通量达九十二万钱,成为南疆贸易枢纽!”

第六军团预备队主将李信出列,年轻将领眼神锐利:“末将李信,率预备队两万将士主司后勤保障与俘虏安置!

五年运输军粮五十四万石、农科种子三万斤、农具两万件,损耗率仅千分之二;培训俘虏农耕技能三千余人,如今岭南的稻渔养殖场,半数由俘虏打理;

护岭南内河商道五年,护送商船一百八十支,安全率100%,无一次劫道事件!”

预备队副将冯劫补充:“末将出身菜鸟营,五年间跟着李信将军护粮道、修水渠,改良墨家粮船五十艘,加装橡胶轮减震,运输效率提升三成;

还在商道沿线设补给驿站三十座,提供饮水、维修、商票兑换服务,商人都说‘岭南商道,堪比关中通畅’!”

始皇抬手:“王翦老成持重,桓齮调度有方,李信、冯劫保障得力!

赏黄金百斤、锦缎千匹!”四人跪拜谢恩,甲胄碰撞声整齐划一。

公子欣朗声道:“接下来,第七军团主将蒙恬,携副将、预备队代表述职!”

蒙恬大步出列,银甲映光,腰间佩剑泛着寒芒——这位将领善治水、通海防,二五计期间主防闽越、拓东南沿海,语气铿锵:

“末将蒙恬,率第七军团四万五千将士,主防闽越、拓东南沿海,五年拓土两千九百六十里,筑牢大秦海疆屏障!”

“拓土方面!”

蒙恬指向地图东南沿海,红线从闽江延伸至台湾海峡沿岸,“五年前,闽越部落盘踞东南沿海,劫掠渔商、骚扰边境,末将率军自闽江出征,先破闽越主城,再收复沿海岛屿二十八座,向南拓土两千九百六十里!

现东南沿海至台湾海峡沿岸尽归大秦,新增城池二十一座、港口七处、岛屿二十八座,设‘闽越郡’下辖八县,登记户籍七千五百六十三户,编户民两万一千三百余人!”

“防务与俘虏!”蒙恬声音震彻大殿,“闽越善水战,五年间叛乱二十六次,其中海寇勾结部落叛乱八次。

闽江海战,末将率‘楼船舰队’大破闽越水军三万,烧毁敌船两百三十艘,斩叛首九千余;沿海岛屿清剿战,生擒闽越首领及海寇头目一百零七人,俘虏部众两万九千五百三十二人!

所有俘虏,两万三千人送至润疆种海带、养蛋鸭,六千五百三十二人留在沿海修港口、教渔猎,如今润疆的海带养殖场,三成是闽越俘虏所建,年产海带十万斤!”

副将王离上前,手持海图:“末将补充!五年间,末将率水师修建沿海港口七处,其中泉州港、福州港可停泊千石大船;还改良墨家楼船,加装投石机五十架、连弩百张,水师战斗力提升五成,海寇再不敢靠近大秦海岸线!”

“物资与财务!”

蒙恬道,“推广农科‘盐碱地改良’技术,开垦沿海农田一万八千亩,种杂交麦与粟米,五年年产粮累计十万三千石;发展海洋渔业,组建‘大秦渔队’,五年捕鱼累计十五万六千斤,除军团自用外,销往关中、岭南五万斤;

缴获闽越金器两千三百斤、银器九千八百斤、海贝货币十万枚,变卖后得钱九十万五千钱,上缴国库;沿海港口开通后,南洋商队往来不绝,商票流通量达七十五万钱,年均商贸获利十八万钱!”

“治理与海防!”蒙恬详细道,“设沿海烽火台四十二座,每四十里一座,配合水师巡逻,形成‘陆防+海防’双重体系;

设双语学堂五所,入学孩童六百一十人,编户民识字率达三成三;教沿海百姓制作墨家渔网、改良渔船,捕鱼效率提升四成;

推广大秦商票,商人在港口交易无需携带铜钱,安全又便捷,南洋商队都说‘大秦港口,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