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322章 二五计总结大典 军事篇 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2章 二五计总结大典 军事篇 五

公子欣高声道:“第十军团主将王贲,述职!”

王贲出列,铠甲轻便干练,主防东瓯、拓浙东沿海,语气沉稳:“末将王贲,率第十军团三万八千将士,主防东瓯、拓浙东沿海,五年拓土两千七百五十里,兴盐业、旺渔商!”

“拓土与防务!”

王贲指向地图浙东沿海,“五年前,东瓯部落盘踞浙东沿海,以盐业为生、劫掠过往商队,末将率军出征,平定东瓯叛乱二十一次,拓土两千七百五十里!

现浙东沿海至舟山群岛尽归大秦,新增城池十八座、港口四处、岛屿二十一座,设‘会稽郡’下辖六县,登记户籍六千三百七十四户,编户民一万七千八百余人!

俘虏东瓯部众两万七千五百三十八人,其中两万一千人流至润疆种海盐、养蛋鸭,六千五百三十八人留在浙东晒海盐、教渔商,如今润疆的盐场,三成是东瓯俘虏所建,年产海盐十二万斤!”

第十军团预备队主将李由出列:“末将李由,率预备队一万五千将士主司盐业保障与渔商护卫!

五年运输海盐三十万斤、渔获四万斤、军粮三十万石,损耗率千分之一点八;修建盐场附属设施八十余间,包括储盐仓、运输通道;护渔商船队一百三十支,救援遇险船只二十五艘,缴获劫匪物资七万钱!”

预备队副将阎乐补充:“末将善侦查,五年间摸清浙东沿海海盗巢穴十五处,配合主力军团清剿,海盗再无踪迹;还训练‘盐业护卫队’,保护盐场、盐道安全,确保海盐运输万无一失!”

始皇道:“王贲拓土兴盐,李由、阎乐保障有功!赏黄金七十斤、锦缎七百匹!”王贲等人跪拜谢恩。

所有东拓军团述职完毕,公子欣走到殿中央,手持汇总账本,朗声道:“东拓五军团及对应预备队,五年功绩汇总如下!”

“拓土方面:累计拓土一万四千七百三十里,新增城池一百零七座、港口二十六处、岛屿六十九座、绿洲一百四十片、据点一百五十余个,设五郡四十二县,登记户籍四万四千八百五十三户,编户民十三万一千五百余人!”

“防务与俘虏:累计击退百越、闽越、南越、骆越、东瓯等部落及海寇敌军二十七万余人,俘虏合计十五万九千六百七十二人,皆妥善安置,转化为编户民或生产者,无一人叛乱!”

“物资与财务:累计开垦农田九万四千亩,年产粮累计五十四万石,储粮合计四十二万石;产盐六十万斤、渔获五十八万二千斤、橡胶两万三千斤、海带十万斤、水果十一万三千斤;

缴获金器一万一千五百斤、银器四万八千八百斤、各类物资无数,变卖后得钱五百八十万七千钱,全数上缴国库;商票流通总量达三百六十九万钱,年均商贸获利八十七万钱!”

“治理成果:设学堂二十七所,入学孩童三千四百八十人,编户民平均识字率三成三;修水渠六百五十余条、秦道六千余里、港口二十六处、烽火台一百零六座;

推广‘稻渔共生’‘盐碱地改良’‘热带作物种植’等农科技术,农耕、渔牧、盐业效率大幅提升;护送商队、渔队七百三十支,安全率100%,东拓海道、陆道畅通无阻,带动大秦商贸整体增收六成!”

“预备队功绩:五支预备队合计八万四千将士,主司后勤保障、物资运输、农耕培训、商道护卫、港口建设,五年运输军粮二百零四万石、各类物资一百余万吨,损耗率均控制在千分之二以内;

修建秦道五千余里、水渠三百余条、港口附属设施三百余间;培训农夫、渔民、盐工八千余人;护粮道、商道、渔道无一次差错,救援遇险船只、商队一百余支,成为东拓军团的‘后勤铁盾’!”

公子欣声音清亮,传遍阿房宫:“东拓五军团以山海为疆,拓土兴邦、兴农旺商、筑牢海防;预备队以精细保障,补主力之缺、通运输之脉、安百姓之心!

二五计东拓之功,圆满达成——西拓拓陆疆、通西域,东拓拓海疆、连南洋,大秦疆土东至东海、西抵安息、南达南洋、北拒匈奴,真正实现‘四海归一’!”

殿内百官齐声赞叹,赢泽小脸上满是自豪,悄悄对芍药说:“大秦好大好厉害!”

芍药轻轻点头,眼中满是欣慰。始皇龙颜大悦,抬手道:“东拓诸将,拓海疆、兴南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所有的将士们,都将根据他们所立下的功劳来进行赏赐!有的将被赐予爵位,有的将得到大量的钱财赏赐,还有的则会被赐予封地,每个人所得到的赏赐都将根据他们的功绩大小而有所不同!

东拓诸将齐齐跪拜:“谢陛下!

末将等愿为大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甲胄碰撞声震彻大殿,与阿房宫的檀香交织,谱写着大秦东拓海疆、国泰民安的雄浑史诗。

西拓的铁血与东拓的务实相得益彰,共同铸就了大秦二五计的辉煌功绩,也让大秦的繁荣与强盛,如日中天、普照四方。

“物资与财务!”

王贲道,“浙东沿海盐业发达,修建盐场十座,五年产海盐累计六十万斤,除军团自用外,销往关中、岭南四十万斤;发展海洋渔业,组建渔队二十支,五年捕鱼累计十四万三千斤;

开垦农田一万五千亩,种杂交麦与粟米,年产粮累计八万七千石;缴获东瓯金器一千九百斤、银器八千五百斤、盐场二十座,变卖后得钱七十万八千钱,上缴国库;沿海港口开通后,渔商贸易繁荣,商票流通量达五十五万钱,年均获利十三万钱!”

“治理与盐业!”

王贲详细道,“设盐场管理署五处,规范盐业生产与交易,杜绝私盐;设双语学堂四所,入学孩童四百九十人,编户民识字率达三成一;

教东瓯百姓改良盐场、提高产盐效率,海盐产量比五年前提升六成;推广大秦商票,盐商、渔商交易无需携带重物,商贸效率提升四成;修建浙东秦道一千余里,连接盐场、港口与内陆,方便物资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