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青龙镇世 > 第347章 汤包与鳜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马车轱辘碾过青石板路时,貂蝉正趴在车窗上数路边的乌篷船。

手里那半块桂花糕早就吃完了,只剩指尖沾着点糕粉。

“公子你看!那船篷是黑的,跟王越大哥的剑鞘一个颜色!”

她指着远处飘在河面上的小渔船,声音脆生生的。

叶青山刚喝完一盅黄酒,闻言掀开眼睫扫了眼,目光又落回手边的食盒。

里面是陈校尉塞的两碟醉蟹,用荷叶裹着,还带着点凉气。

“再等半个时辰就到苏州城了,到时候先去吃蟹黄汤包。”

他捏了块蟹肉塞进嘴里,语气平淡,却让车厢里另外两人瞬间精神起来。

王越原本靠在车壁上打盹,听见“蟹黄汤包”四个字,猛地坐直了身子,腰间的重剑都跟着晃了晃。

“公子说的可是苏州城最有名的‘松鹤楼’?我以前听人说,那楼里的汤包咬一口能流出半碗汤,鲜得能把舌头吞下去!”

他搓着手,眼神里满是期待,活像个盼着糖吃的孩童,半点看不出是八品境巅峰的剑客。

貂蝉更是直接把风车塞到王越手里,双手撑着膝盖往前凑:“那我要吃两个!不对,三个!还要蘸醋,上次在京口吃饺子蘸醋好好吃!”

叶青山看着两人的模样,嘴角弯了弯,又给自己倒了杯黄酒。

他靠在软枕上,听着车外的江南小调,鼻尖萦绕着醉蟹的鲜气,只觉得这日子比在帝境时打遍诸天还要舒坦。

当初从那个满是魔气的世界穿越过来,他就没想过再沾纷争。

毕竟这世间最难得的,从来不是至高战力,而是一碟热乎的醉蟹、一笼刚出笼的汤包。

马车刚在苏州城门口停下,就见一个穿着青色官服的中年男人领着几个侍从候在那儿,老远看见马车就快步迎上来,脸上堆着笑:“可是叶公子的车驾?在下苏州知府柳文清,奉周大都督之命,在此等候公子。”

柳文清躬身行礼时,眼角余光瞥见马车上下来的三人。

叶青山穿着件月白长衫,手里还提着个食盒,看起来就像个寻常富家公子。

貂蝉梳着双丫髻,手里攥着风车,满眼好奇地打量着城门。

王越背着柄重剑,却一脸馋相地盯着城内的方向,哪有半点高手的架子?

他心里暗忖,能让周大都督特意叮嘱关照的,果然不是寻常人。

这“深藏不露”的派头,倒比那些刻意摆谱的世家子弟更显气度。

“柳知府不必多礼。”

叶青山抬手虚扶了下,目光已经越过柳文清,看向城内飘着“松鹤楼”幌子的方向,“我们此行只为吃食,不必惊动旁人,先带我们去吃汤包吧。”

柳文清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连忙笑道:“公子放心,松鹤楼我已经打过招呼了,特意让他们留了最好的雅间。

还备着刚捞上来的活蟹,您要是想吃醉蟹,随时能做。”

他一边说着,一边引着三人往城里走,路上还不忘介绍:“苏州城的吃食最讲究新鲜,早上刚从太湖捞的银鱼,中午就能端上饭桌,还有莼菜,只采刚冒头的嫩芽,做汤最鲜……”

王越听得连连点头,时不时追问一句。

银鱼羹要放胡椒吗?

莼菜汤里能不能加蛋花?

倒把柳文清问得一怔一怔的,只能笑着答:“都能加,都能加,全听公子们的”。

松鹤楼的雅间临着河,推开窗就能看见乌篷船慢悠悠划过。

刚坐下没多久,店小二就端着一笼热气腾腾的蟹黄汤包上来了。

白瓷蒸笼掀开的瞬间,一股浓郁的蟹香混着肉香扑面而来。

貂蝉眼睛都亮了,伸手就要去拿,却被叶青山拦住:“先吹凉,别烫着舌头。”

他拿起筷子,轻轻夹起一个汤包,在皮上咬了个小口,先把里面的汤汁吸进嘴里,眯着眼点评:“汤汁够鲜,蟹黄放得也足,就是皮稍微厚了点,要是再薄一分,口感更嫩。”

王越早就等不及了,学着叶青山的样子咬开汤包,结果汤汁太烫。

他龇牙咧嘴地吸着气,却舍不得吐出来,含糊道:“鲜!太鲜了!比我以前吃的肉包子好吃一百倍!”

貂蝉小心翼翼地吹了半天,才敢咬一口,软糯的皮裹着鲜美的汤汁和蟹肉,她眼睛弯成了月牙:“公子,这个比桂花糕还好吃!我还能再吃两个!”

柳文清坐在旁边,看着三人吃得不亦乐乎,原本准备好的客套话全忘了,只一个劲地让店小二再上两笼,又点了松鼠鳜鱼、蟹粉豆腐、银鱼羹,全是苏州城的招牌菜。

等松鼠鳜鱼端上来时,叶青山的目光顿了顿。

那鱼炸得金黄酥脆,上面浇着鲜红的糖醋汁,还缀着些松子,看起来卖相极佳。

他用筷子夹起一块,放进嘴里慢慢嚼着,眉头微挑:“外酥里嫩,酸甜口调得刚好,就是松子炸得有点过了,少了点清香。”

这话刚说完,雅间的门突然被推开,一个穿着锦袍的公子哥带着几个家丁闯了进来,指着叶青山的桌子嚷嚷:“这雅间是本公子早就订好的,你们是什么人,敢占我的位子?”

那公子哥约莫二十来岁,脸上带着几分酒气,眼神扫过叶青山三人时,满是不屑。

他身后的家丁更是狐假虎威,伸手就要去掀桌子:“赶紧滚出去,别耽误我们公子吃饭!”

王越脸色一沉,刚要起身,却被叶青山按住了手。

叶青山依旧夹着一块鳜鱼,慢悠悠地吃着,抬眼看向那公子哥:“你订的雅间,可有凭证?”

“凭证?”

公子哥嗤笑一声,从怀里掏出块玉佩拍在桌上,“看见没?这是苏州织造府的玉佩,本公子是织造府李大人的儿子李修!这松鹤楼的老板见了我都得客客气气的,你敢跟我要凭证?”

柳文清这时才反应过来,连忙站起身:“李公子,这位是叶公子,是周大都督的贵客,你……”

“周大都督?”

李修愣了愣,随即更嚣张了,“就算是周大都督的人,也不能抢我的雅间!今天这雅间我要定了,你们要么滚,要么就别怪我不客气!”

他说着,就要伸手去推貂蝉。

刚才进门时,他就注意到了这个娇俏的小姑娘,心里早就起了歹念。

可他的手还没碰到貂蝉的衣角,就突然“哎哟”一声,整个人往前扑去,正好摔在叶青山的桌前,把一碗蟹粉豆腐撞翻了,汤汁洒了他一身。

满屋子的人都愣住了,没人看清发生了什么,只觉得李修摔得也太巧了。

只有王越眼角微抽。

他刚才看得真切,叶青山脚在桌腿上轻轻一勾,李修就自己绊了一跤,这手法,比他用剑还利落。

李修爬起来,满身都是豆腐渣,气得脸都红了:“你敢暗算我?家丁,给我打!”

那些家丁刚要冲上来,王越终于忍不住了,身形一晃就挡在叶青山身前,眼神冷得像冰:“谁敢动一下?”

他身上的八品境威压虽然只泄出一丝,却让李修和家丁们瞬间僵在原地,腿肚子都在打颤。

李修脸色煞白,这才意识到眼前的人不是好惹的,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就在这时,松鹤楼的老板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身后还跟着织造府的李大人。

李大人一进门就看见儿子满身狼藉,又瞥见柳文清和王越的气势,心里咯噔一下,连忙上前对着叶青山拱手行礼:“在下李嵩,不知公子在此,犬子无状,冲撞了公子,还望公子海涵!”

叶青山看都没看李嵩,只盯着桌上被打翻的蟹粉豆腐,语气平淡:“我的豆腐还没吃完。”

李嵩连忙道:“我马上让厨房再做十份!不,二十份!所有的菜都算我的,公子想吃什么尽管点!”

他一边说着,一边狠狠瞪了李修一眼,“还不快给公子道歉!”

李修早就没了刚才的嚣张,低着头小声道:“公子对不起,我不该抢您的雅间……”

叶青山这才抬眼看他:“下次吃饭前,先学会做人。”

说完,就不再理会父子俩,转头对貂蝉道:“别愣着,新的豆腐马上就来,先吃银鱼羹。”

李嵩连忙带着李修退了出去,临走前还不忘叮嘱老板,一定要把叶青山伺候好。

雅间里恢复了安静,柳文清擦了擦额角的汗,笑着道:“公子真是大人有大量,换做旁人,恐怕不会这么轻易放过李修。”

“没必要。”

叶青山舀了勺银鱼羹,尝了一口,“吃顿饭而已,犯不着动气。

这银鱼羹不错,银鱼新鲜,羹也熬得浓稠,就是盐放得少了点,再咸一分更提鲜。”

王越在旁边点头附和:“公子说得对!跟吃的比起来,那李修算什么?不过刚才公子那一下,可比我用重剑揍他还解气!”

貂蝉也跟着笑:“刚才李公子摔得好惨呀,像只掉进泥里的鸭子!”

三人说说笑笑,继续品尝桌上的菜,刚才的小插曲仿佛从未发生过。

柳文清看着叶青山云淡风轻的样子,心里对他更敬佩了。

能把周大都督放在眼里,又能对纨绔的挑衅毫不在意,只专注于吃食,这样的人,才是真的有底气。

吃过午饭,柳文清提议带他们去苏州园林逛逛,却被叶青山拒绝了:“我们还是先去太湖边看看,听说那里的莼菜最鲜,想尝尝刚采的莼菜做的汤。”

柳文清自然不会反对,立刻让人备船,带着三人往太湖而去。

船行在太湖上,风吹过水面,带着淡淡的水汽。

貂蝉趴在船边,伸手去够水里的浮萍,王越则站在船头,望着远处的渔船,嘴里还念叨着“晚上能不能吃太湖大闸蟹”。

叶青山坐在船舱里,手里拿着一本柳文清送的《苏州食录》,看得津津有味。

偶尔抬头看向窗外,只见碧波万顷,远处的青山若隐若现,心里不由得感叹。

这江南的风光,果然比帝境的云海更让人舒心。

船到湖心岛时,正好遇到一群采莼菜的渔民。

柳文清让人喊来一个老渔民,笑着道:“老人家,能不能给我们摘些新鲜的莼菜?价钱好说。”

老渔民看了看叶青山三人,又看了看柳文清的官服,连忙点头:“当然可以,这莼菜刚冒头,最嫩了!”

他说着,就划着小船去采莼菜,不一会儿就摘了满满一筐。

叶青山接过一筐莼菜,仔细看了看,只见莼菜的叶子圆圆的,上面裹着一层晶莹的黏液,看着就新鲜。

他对老渔民道:“老人家,这莼菜做汤,是不是要配银鱼?”

老渔民愣了愣,随即笑道:“公子也懂吃?没错,莼菜银鱼羹是最鲜的,不过煮的时候要注意,莼菜不能煮太久,不然就烂了,银鱼也要最后放,这样才嫩。”

“我知道了。”

叶青山点头,又问,“那要是想让汤更鲜,还能加点什么?”

“加点鸡油!”

老渔民脱口而出,“煮好的汤里滴几滴鸡油,香味能飘出三里地!不过我们渔民家穷,很少放鸡油,公子要是想吃,我家里还有点,我回去拿给您!”

叶青山笑着摆手:“不用了,多谢老人家。”

他让王越给了老渔民双倍的钱,又叮嘱柳文清,让厨房晚上做莼菜银鱼羹时,按老渔民说的方法做。

傍晚时分,他们回到松鹤楼,厨房已经准备好了太湖大闸蟹和莼菜银鱼羹。

大闸蟹蒸得通红,掀开蟹壳,满满的蟹黄和蟹膏,看得貂蝉直流口水。

叶青山教她怎么拆蟹肉,怎么蘸姜醋,还把自己蟹里的蟹黄挑给她:“多吃点,蟹黄补身子。”

王越吃得满嘴是油,一边拆蟹一边道:“公子,这太湖大闸蟹比京口的醉蟹还鲜!要是能天天吃,我宁愿一辈子待在苏州!”

叶青山喝了口黄酒,看向窗外的暮色。远处的灯笼已经亮了起来,映着河面波光粼粼。

他想起白天柳文清提起的事。

刘备已经在京口和孙尚香完婚,孙权暂时打消了收回荆州的念头,江东和蜀汉的联盟也算稳固了。

这些纷争,离他很远,远不如眼前的蟹肉和黄酒实在。

“明天去吃蟹粉小笼和糟三样。”

叶青山放下酒杯,语气带着几分期待,“柳知府说,城南的‘福源记’做的蟹粉小笼最好吃,咱们早点去,免得排队。”

貂蝉和王越立刻点头,眼里满是期待。

窗外的风还在吹,带着江南的湿气和食物的香气。

叶青山知道,这苏州的日子,还能再慢一点,再舒服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