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轮回井:渣男劫 > 第53章 色诱严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陵娇笑着任他动作,却在田蚡欲解她腰带时突然按住他的手:太尉,小女子虽是女流,却也知礼义廉耻。若要长久……何必急于一时?

田蚡急不可耐:翁主何必吊我胃口?

刘陵轻巧地从他怀中脱身,整理衣衫:太尉若真有心,不如先帮小女子在长安站稳脚跟。家父在淮南等候太尉的佳音,太尉也需有个态度不是?

田蚡眼中欲望与算计交织。刘陵知道他在权衡——美色与权势,都是这个贪婪男人无法抗拒的诱惑。

田蚡终于咬牙道,我在西市有处宅院,可借与翁主使用。但翁主答应我的……

刘陵嫣然一笑,主动躺到田蚡身边:小女子只说今夜不走,可没说……要做什么。她拉过田蚡的手放在自己腰间,太尉若困了,不如就这样歇息?

田蚡欲火中烧,却见刘陵已经闭上眼睛,一副贞洁烈女的模样。他若用强,反倒坏了大事。无奈之下,只得搂着美人辗转反侧,一夜无眠。

而刘陵——或者说查攀安——在黑暗中勾起嘴角。这场危险的游戏,正缓缓拉开序幕……

西市的清晨总是喧闹的。刘陵站在新得的宅院门前,看着工匠们将锦绣轩的匾额高高挂起。田蚡确实守信,不仅给了她这处三进院落,还派了可靠的人手帮忙。刘陵在长安的情报网很快建立起来。

翁主,绣娘们都安排妥当了。阿沅走到刘陵身边,低声道,都是从淮南带来的,绝对可靠。

刘陵点点头。表面上是开绣坊,实则是建立情报站。前世的查攀安虽然是个渣男,但好歹看过不少谍战剧,知道情报工作最重要的是掩护身份。

告诉她们,接的活计要精细,价钱可以低些。刘陵抚摸着挂在腰间的香囊,来往的贵妇们嘴碎,绣花时最容易套话。

回到内室,刘陵展开一卷竹简,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这一个月来收集的信息。太皇太后窦漪房确实对汉武帝刘彻越来越不满,主要是嫌他重用儒生,违背了窦氏崇尚的黄老学说。朝中暗流涌动,不少大臣开始观望。

还差一个突破口……刘陵喃喃自语。田蚡虽有权势,但太过贪婪好色,容易坏事。她需要一个在皇帝身边能说上话的人。

机会来得很快。三日后,田蚡派人来请,说是府上设宴,邀她作陪。

太尉今日宴请的都是些什么人?马车上,刘陵问田蚡派来的仆役。

回翁主,有丞相卫绾、中大夫严助,还有几位将军。

严助?刘陵眼睛一亮。此人她听说过,会稽吴人,以贤良文学被举荐入朝,现任中大夫,常在皇帝左右担当政事顾问之职。最重要的是——年轻未婚。

太尉府上丝竹声声。刘陵刻意迟到了片刻,当她一袭湖蓝色深衣出现在厅堂时,满座宾客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来。她眼波流转,迅速锁定了席间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面容清瘦,眉目间透着书卷气,在一群武将中显得格外突出。

翁主来得正好!田蚡起身相迎,趁机握住刘陵的手,悄悄用力捏了捏,来,我给你引见。

刘陵忍着恶心,随田蚡一一见礼。到严助面前时,她特意多停留了片刻:久闻严助大夫才高八斗,今日得见,幸甚。

严助连忙还礼,耳根却微微泛红:翁主过誉了。严某不过一介书生,何足挂齿。

宴席间,刘陵注意到严助虽然位次不高,但言谈颇有见地,几次引经据典都恰到好处。更难得的是,他不像其他官员那样对她色眯眯地打量,反而有些刻意回避她的目光。

有意思。刘陵抿了一口酒。这种表面正经的读书人,内心往往压抑着更强烈的情感。用21世纪现代社会的话说,就是闷骚。

宴会结束后,刘陵立刻派人调查严助的底细。三天后,她得到了详细情报:严助,三十一岁,会稽吴人,家境贫寒,靠才华被举荐入朝。因非权贵出身,在朝中并无根基,虽得皇帝赏识却难获实权。无妻无妾,平日除了上朝,最爱去东市的文渊阁书肆。

备车,去东市。刘陵换上一身素雅的淡绿色曲裾,只简单挽了个髻,插一支白玉簪,看起来清丽脱俗。

文渊阁是长安最大的书肆,竹简帛书堆积如山。刘陵假装浏览《诗经》,实则余光一直扫视门口。果然,申时刚过,严助便独自走了进来。

咦?这不是中大夫吗?刘陵故作惊讶,声音恰到好处地让严助听见。

严助转头,认出是刘陵后明显一怔,随即快步上前行礼:不想在此遇见翁主。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中大夫也爱来文渊阁?刘陵晃了晃手中的《诗经》,我正为其中几处诗句的内涵犯难呢。

严助眼睛一亮:严某不才,对《诗经》略知一二。翁主若有疑问……严某愿意效劳……

那真是太好了!刘陵笑得明媚,大人不如到我新开的绣坊一叙?就在西市,离这儿不远。我那儿有上好的新茶,还有……刚从淮南带来的几卷古籍。

严助犹豫片刻,终究抵不过诱惑,点头应允。

锦绣轩后院有个精巧的凉亭,四周垂着轻纱,既通风又隐蔽。刘陵亲自煮茶,动作优雅流畅。

翁主竟也精通茶道?严助惊讶道。

刘陵轻笑:家父好茶,从小耳濡目染罢了。实际上,这是查攀安在21世纪现代社会为了泡妞特意学的技能。中大夫尝尝,这是淮南特产的云雾茶。

茶过三巡,话题从《诗经》转到朝政。刘陵故意引到太皇太后与皇帝的矛盾上,想用此话题刺探朝中机密。

……依我看,陛下推崇儒术本无错,只是太急了些。刘陵叹息,若能循序渐进,或许太皇太后不会如此反对。

严助眼中闪过更加疑惑的惊讶:翁主竟对朝政如此了解?

家父虽在淮南,心系天下啊。刘陵意味深长地说,中大夫在陛下身边,想必更清楚其中利害。

严助沉默片刻,突然压低声音:翁主既是明白人,严某不妨直言。太皇太后近日召见了河间王之子,朝中近期恐有变故……

刘陵心头一跳,这正是她需要的情报!但她表面不动声色:中大夫忧国忧民,令人敬佩。只是……您在朝中孤立无援,纵有良策,又如何上达天听?

这话戳中了严助的痛处。他苦笑一声:严某出身寒门,在朝中确实……

若能与刘陵这样的名媛深交,是否可以色利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