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一品悍臣 > 第337章 说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唐云亲自去了一趟大帅府,确有其事,还是一名老吏所说,具体哪一年也忘记了,反正是有这么一件事。

孔家的确来了人,刚入城没表明身份,很低调,见了当年副帅后表明了身份,说是孔家有年轻子弟去求学,走半道上被劫匪给抢了,钱财倒是小事,主要是被抢了一幅画,孔家哪一代先人唯一遗留下来的画像。

孔家人说虽不是什么大事,但画挺重要的,具有纪念意义,之前也调查过了,劫匪可能是个无业游民,没事加入商队出关打打下手,孔家子弟将劫匪的容貌画了下来,问副帅能不能交代一声,出入关的商队随从,对比一下,看看能不能抓到这个劫匪。

这还是孔家人第一次求到南军,当时的副帅挺重视的,就将劫匪的画像交给了这名文吏,让这名文吏每天在城北入口守着,一直守了俩月,没见到人,之后就不了了之了。

唐云带着这名文吏前往了军器监,还真就认识来了,画像和曹未羊有着五六分的相似,不过就是容貌更加苍老。

见到认出了人,唐云一声令下,一个字,拿下。

然后这名眼瞅着年底就要退休的文吏被捆了起来,满脸的懵逼,认人也犯法?

折腾了半夜,最后文吏被放了,唐云确定了,这文吏不是曹未羊的人,一直都在大帅府待着,从未接近过城墙区域,更没接触过商队的人,没有任何办法给曹未羊通风报信或是进行联络。

等回到军器监时,已是满面疲惫之色,没有马上见曹未羊,给牛犇叫进了营帐。

“风险评估一下。”

唐云灌了一大口浓茶,揉了揉眉心。

“如果知道了曹未羊的存在,宫中会什么态度,朝廷会是什么态度,对南军有什么影响。”

牛犇已经了解到全部情况了,坐下后,一时也不知该怎么说。

孔家,的确有人在朝中当官,只是挂职,挂个虚名,还不是什么家族中比较重要的子弟。

至于新君对孔家的态度,其实就是没态度,没有任何态度。

孔家就是孔家,各朝各代,甭管谁登基为帝,都会第一时间过来道贺,历来是顺臣,顺民。

看似和墙头草似的,实则在民间,在文人心中,地位尊崇无二。

这倒不是说孔家最近几代或是往上数几代,对国朝有什么特殊的贡献,说句再通俗点的话,就比如唐云这种屌丝,孔家除了孔圣人外,其他孔家人,他一个名字都叫不出来。

由此也可以看出来,孔家后人就是吃了孔圣人的福利,吃了几千年。

有一说一,孔家也的确出过了很多立场坚定忠心国朝的后人,南孔就有很多,但忠君爱国立场坚定的人多了去了,下到寻常军伍,上到朝廷重臣,不还是没多少人知道他们的姓名吗。

儒生尊敬孔家后人,和读不读论语,学不学儒学,有关系,但也不全部是因为这个关系,主要还是自身利益。

儒生们很清楚,他们越推崇孔圣,越尊敬孔家后人,他们自身的社会地位也就越高,享受的待遇,乃至官场上的便利,都有着直接关系。

试想一下,如果国朝突然不尊崇儒学了,开始打倒孔家店了,儒生几乎就成过街老鼠。

儒生尊孔护孔,实际上就是尊崇、维护自己。

历朝历代的皇帝,大部分肯定是喜欢儒学的,君权神授嘛,董仲舒提出来的。

至于本朝新君,以牛犇的了解,新君孔家不是很感冒。

首先是当初孔家派人入京,拜访过前朝太子和另外两位皇子,甚至还和前朝太子谈经论道彻夜长谈,没拜访过新君。

其次,新君登基的时候,衍圣公没露面,就是写了贺文,是不是本人写的都是两说。

至于出于政治因素考虑的话,新君明面上肯定是对孔家保持尊敬的。

“如果叫陛下得知,应是会命我将曹未羊捉拿送到孔家人面前卖个情面。”

思考了半天的牛犇,说出了心中的猜想。

唐云面色有些古怪:“那你…得先写信告诉陛下这件事,是吧。”

“自是如此,陛下未下令,我岂敢捉拿孔家人。”

“那你写…吗?”

“写啊。”牛犇大大咧咧的说道:“这么大个事,肯定要告知陛下。”

“真的写…吗?”

牛犇楞了一下:“我…写?”

“你…写吗?”

“我…”牛犇不太确定:“不…写吗?”

“我觉得暂时不应该写,你想想,万一他不是孔未央呢,对不对。”

“哎呀,定然是,那玉佩做不了假。”

“那万一是假的呢。”

“我的眼睛就是…”

“我说万一。”

“万一…”牛犇终于反应过来了:“那就…不写?”

“对喽。”唐云一副犊子可教的欣慰模样:“暂时不要写。”

“为何?”

“你想啊,要是你写了,万一曹未羊没骗咱呢,万一他的计划真的可行,万一计划成功后,南军会少牺牲多少军伍,山林中也少了一个祸害,如果你写了,将人抓了,以后,一旦有军伍战死,一旦旗狼部率兵过来攻城,你会不会日思夜想,会不会后悔,会不会自责,会不会愧疚。”

牛犇楞了一下:“这不是曹未羊威胁你时所说的吗?”

“嗯,现在我觉得可以商量商量计划,但是,你要是写信了,将人抓了,这个计划就没的谈了,所以决定权,在你这。”

牛犇撮着牙花子:“你要我欺君?”

唐云耸了耸肩:“我可没这么说。”

牛犇开始挠头了,用力的挠着后脑勺:“这密信不写也成,只要不将此事闹的沸沸扬扬,不叫人得知他的身份便好,非是什么大事,只是为何你要为他保守秘密,就不怕到头来招惹灾祸?”

“我的灾祸已经够多了,不缺一个孔家。”

唐云苦笑了一声,道:“如果曹未羊说的是真的,那他一定掌握了很多技术,除了修建护城河和修葺城墙等土木相关的知识,还有农科、商科、医科,等等等等,儒学,只是稳固皇权,对军伍和百姓,并没有太大意义,反而是农、商、工、医等被文人认为是奇技淫巧、杂学的知识,才是军伍与百姓,乃至整个国朝迫切需要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这就是我的理由。”

牛犇沉默了一会,一拍大腿。

“听你的,你说了算,这密信先不写了。”

唐云哑然失笑,牛犇说的是“先不写了”,而不是“不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