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一品悍臣 > 第837章 最佳切入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梁锦的离开是必然的,唐云可以拦,但也只能拦一次。

唐云没有浪费这次机会,也或许是根本没想拦。

如今的他,他的团伙,他的人脉能量,想要调查出一个人,调查出一些事,不难。

唯独梁锦,即便相处到了现在,在唐云眼里,这家伙还是被包裹在浓浓的谜团之中,令人无法一窥全貌。

对于梁锦的离开,唐云还是多少很惋惜的。

首先,这家伙人品是真的不行,满肚子坏水,就属于是那种套个猴皮筋非说是超薄的王八蛋。

其次,梁锦不听话,只要是没人看着,他肯定会闹点幺蛾子出来。

可无论他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唐云还是可以忍受他,甚至是接纳他,因为梁锦在山林中救了很多人,因为他爱惜军伍的性命,因为他可以用无数阴损的法子去对付大人物,却从来不会刁难饱受苦难的小人物们,他的骄傲,不允许他这么做。

“算了,本就是料到的事情。”

唐云叹了口气,阿虎悄声无息的出现在了他的身后,面无表情。

“崔。”

唐云收拾了心情,道:“将特制的舆图取来,挂在卧房中。”

“小的这就去。”

阿虎匆匆离开,唐云双手背在身后,踱着步,时间一分一的过去,眉头越皱越深。

直到月亮门传来阵阵香气,唐云有些饿了,却未急于去和大家热热闹闹的吃上一顿饭,而是独自进入了卧房。

阿虎口中的特制舆图,不是山川河流,倒是有城镇名称,只不过在名称旁边还有姓氏。

唐云很快就在舆图上方也就是北地位置找到了“崔”字,很多很多个崔字。

从山林回到雍城后,闲着没事干的唐云,无聊之下为了打发时间,开始研究历史,关于前朝的历史,关于他所在的“历史”中的历史。

“历史”轨迹中,夏、商、周、秦、汉,都有,但很多耳熟能详的人物却不存在于历史之中,缺失了很多,但一定会找到相似雷同的人。

汉朝结束后,没有晋朝,而是另一个朝代,也是篡了汉,叫大齐。

从这开始,历史开始走岔道了,大齐就存在了三十来年,因为得位不正,烽烟起战火燃,群雄亮相高举大旗。

结束乱世的,正是前朝的开国皇帝,也就是姬老二他祖宗,建立了前朝。

从时间线、政治环境、科技水平以及人口数量上来看,大虞朝应该属于是正确历史中的隋朝时期。

唐云研究了好几天,最终发现,历史相差不大,国土面积没有隋朝大,地理位置有变化,大虞朝的位置叫做中州,分东南西北四地十二道。

不过唐云还发现了一件很有趣或是说令他很无奈的事,那就是世家。

很多在历史上特别出名的世家,在前朝和大虞朝,都能找到,或许名字不一样,但基本情况相差无二,也有连名字都一样的,比如孔家,以及崔家!

像崔家这种世家,已经不叫“家”了,叫氏。

在南地,人们不称轩辕家威轩辕家,而是轩辕氏。

如果说南地最有威望的是轩辕家,那么北地最有威望的,便是崔家。

三省之中,除了中书省,门下省与尚书省,都有崔家子弟。

国子监中,也有崔家的人。

鸿胪寺寺卿,崔家直系子弟。

北地三道,崔姓大大小小的官员,足足上百位。

“阿虎,将小甲叫来。”

门口的阿虎应了一声,等了片刻,婓象拿着个小破本本敲了敲门走了进来。

没等婓象施礼,唐云直接开口:“快问快答,不要思考。”

婓象:“大人是何…”

“大虞朝如今最有名的世家,说出四个,都有谁,快,快回答,快快快。”

婓象一头雾水,连忙说道:“南地轩辕家,北地崔家,西…”

“好,如果有一天两个世家其中一个叛了,谁最有可能叛。”

“催、轩辕二家皆是…”

“没有任何不可能,什么事都有可能,必须选一个,哪个,快说。”

“北地崔家,崔家虽…”

“如果你是中书令,你是陛下心腹,你能左右陛下,你甚至能为朝廷做主,两个世家选一个,选一个一定铁了心忠心国朝的世家,选哪个?”

“崔家。”

唐云不吭声了,挠了挠下巴:“你刚刚不是说,二选一叛国的话,是崔家吗…明白了,正是因为他强大,当敌人就尽快消灭,不当敌人就尽量让他忠于国朝。”

唐云坐在了床榻上,指了指书案旁的凳子:“坐吧,和我说说这崔家到底是怎么回事。”

婓象刚要坐下,神情剧变:“大人好端端的突然问起了崔家,难道是…”

“听闻每年开春到夏季这段时间,各国使节会入京,到时候我可能会在亲军营中任职,正好鸿胪寺的寺卿不是崔家的子弟吗,正好来找你问问。”

婓象微微松了口气,他还以为前段时间京中出了那么多事与崔家有关。

却不知,他这松气的模样,全部落在唐云眼底,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没有人希望崔家心生二心。

随着婓象的讲述,唐云愈发能对上号。

京中很多人,总爱拿北地崔家与南地轩辕家进行比较,然而真正的行家,心里很清楚,在前朝和本朝,表面上,轩辕家似乎比崔家更风光一些。

实则,一旦天子不姓姬,崔家还是那个崔家,轩辕家,也未必是那个轩辕家了。

轩辕家的崛起,是始于前朝开朝皇帝。

崔家,则是要追溯到西汉初年战国时期。

到了北魏,崔家甚至被宫中四姓高门之一,开枝散叶的崔家到了前朝末期,甭管叫什么,什么中书令、宰相、宰辅、司空、司徒、司空之类的,就是那种权倾朝野的,出了二十一个。

至于什么尚书、侍郎之类的,上百个,足足上百个,一百零七个,再来一个都可以上山了。

在某些时期,崔家甚至令皇室都胆寒三分,并且崔家也的确多次压制过君王权威。

经历过这么多朝代,崔家最擅长的就是联姻,甚至将联姻钻研成了一种智慧,一种政治智慧。

前朝中期有人算过一笔账,如果有一个崔家人造反,要被诛九族。

那么,第二天皇宫开朝的时候,朝堂之上,要少一半臣子。

这话一点都不夸张,因为九族包括各种各样的亲戚,崔家靠着联姻,在东南西北四地十二道,都有“亲戚”,只要是世家名门,翻族谱,甭管多少代,肯定能找到一个睡过崔家祖上的,或者自家祖上被崔家给睡过的。

“坊间曾流传着一句话,若是得罪了轩辕家的人,只要不去南地,说不定还有活命的机会,可若是得罪了崔家人,崔家人要谁死,便是跑去了草原也没活路。

“草原?”

“是,这也是为何这鸿胪寺总是崔家来统管的缘故,兴平四年,草原人叩关,朝廷欲和亲,谁知草原人同意是同意了,可要娶的却非是皇室公主,而是崔家女子。”

“卧槽。”唐云惊呆了:“崔家女人这么值钱?”

婓象摇了摇头,又爆出了一个京中各家府邸皆知的秘密。

崔家不止与草原人交好,甚至在东海,在西地,除了南地山林外,东、北、西关外异族,崔家人前往各国那就和走亲戚串门似的,畅通无阻。

唐云笑了,自以为笑的挺神秘莫测的,实则和傻笑似的。

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姬老二登基之前,国朝乱象已现,其中最大的乱象,或是说最大的导火索,正是北关外的草原人突然反常的集结了兵力要攻打北关。

还有,崔家善于联姻,尤其是善于利用女子巩固与其他势力的关系。

那么反过来想,崔家是不是同样善于利用女子,去除掉他们看不顺眼的人或势力。

虽说现在有了怀疑的对象,但缺少动机,唐云刚刚想了半天,崔家没有这么做的动机,一点都没有。

“小甲啊,你说本大人出入京中,如果不去亲军营任职的话,去哪个衙署比较好。”

婓象有些狐疑:“大人欲去鸿胪寺?”

“不,暂时没这想法,就是京中,有没有哪个衙署,什么事都能管,都能插上话。”

“礼部。”

“不,除了礼部呢。”

“什么事都能管?”

婓象口气不太确定:“倒是有一个衙署,京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管上一管,只是要说管,却又管不上,无人听它的。”

“哪个衙署?”

“京兆府。”

“京兆府?!”唐云双眼一亮:“对啊,还有京兆府呢。”

说到这,唐云站起身,掐着腰哈哈大笑:“那就京兆府吧!”

婓象哭笑不得:“京兆府是有的府尹。”

“什么?”唐云面色一沉:“本官想去京兆府任职,京兆府竟然敢有府尹,天子脚下,还他妈有没有天理,有没有王法了!”

婓象张了张嘴,突然笑了,很佩服自己,还好,还好还好,刚刚自己说出来的是京兆府,而非中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