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一品悍臣 > 第839章 作死第一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玄本来想的是传个圣旨混顿饭,结果吃上之后,感慨万千。

手艺针不戳,头一次吃脂渣白菜馅的包子,干进去了十二个,小肚子吃的滴溜圆。

吃饭期间,周玄发现唐云这伙人真的有着无法理解的凝聚力。

这群人之中没有什么上下尊卑,仿佛一家人似的,开着玩笑,说着毫无意义不着边际的话,尤其是甭管谁说话,说的又是什么,这话肯定不会落在地上。

曹未羊的温文儒雅,哪怕引经据典,阿虎能接上。

马骉的话很无脑,牛犇能接上。

周闯业的话很糙,马骉能接上。

门子唠的全是下三路的,大家都能接上。

哪怕是惜字如金的薛豹,就是他不说话,大家也能让他笑骂两句。

热闹,很热闹,周玄无法理解也从没见过的热闹。

圆桌不大,能坐下的人不多,很多人都是蹲着吃。

哪怕是吃饱了的几个人,也会陪着大家吃,光看着,聊着就行。

周玄想起一件事,他第一次去雍城时,唐云说过一句话,他也是无意间听到的。

吃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重要的不是吃什么,而是谁在吃,重要的人,一起吃着饭,那就会变成一件很快乐的事。

或许这就是哪怕有人吃饱了,也会等最后一个人吃完之后才会散去的原因。

周玄离开琅琊王府,不,现在应该叫洛平县子府后,坐进了轿中,突然觉得很放松。

自从陪着姬老二回京后,他的心情每日都是沉重的,就连睡觉都要睁一只眼眼睛,刚入春,天气寒冷,他都不敢回内侍监睡,而是在天子寝宫外守着,实在熬不住了才会眯一会。

连日的疲惫对身体造成的负担只是其次,心理上的压力是最难熬的。

来了一趟县子府,吃了一顿包子,周玄感觉自己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刚要起轿,姬景突然拎着食盒跑了出来,站在台阶上,不断招着手,不太敢下台阶,因为他不认识抬轿的太监。

周玄连忙下轿,跑过去后蹲在了姬景的面前。

“谢,谢谢周公,周公公,我,我送你一,一下。”

姬景抱起食盒:“周公,周公公喜欢吃,带,带回去,热,热一热,吃,下面,下面一层是,是给公,公公的,上面一层,是,是给父,父皇的,我,我包的,不,不好看,公,公公不要,不要嫌弃,要,要都吃掉,很,很香。”

“多谢殿下。”

周玄郑重其事的接过食盒,站起身,施了一礼后,一步三回头,回到了轿中。

“殿下快回去吧,天儿冷。”

“送,送公公。”姬景挥舞着小胳膊:“公,公公辛,辛苦了。”

周玄知道姬景的性子,只能率先进入轿中,低声催促轿夫赶紧走,他知道姬景会一直站着,目送看不到轿子为止。

轿子彻底消失在了视线中后,姬景才吸溜吸溜鼻涕,转过身,默数了五个数,回到了府中。

二皇子进去了,吃饱了的门子走出来了,拎着个篮子,木篮子,能拎的木篮子。

木篮子里面装满了小石头块,他和马骉搜集了一上午。

嘿嘿笑的门子蹲在了台阶上,和个神经病似的。

唐云发话了,不想任何人窥探府中的情况,不想门口整日守着一群各家府邸的狗腿子,不想出门的时候一群朝臣的下人扮做百姓跟在身后。

这种事,门子太有经验了。

之前在洛城的时候,唐破山也说过类似的话,过了一段时间,城中的俩郎中主动找上门,对门子千恩万谢,双方都快成战略合作伙伴了,互利互惠。

府中的唐云吃饱喝足,坐在书房之中,正在听汇报,小甲的汇报。

从雍城到入京,从路上到琅琊王府,唐云早在不知不觉间中习惯了婓象的存在,尤其是入京后,凡是京中的事,各家府邸的事,官场的事,小甲同学几乎没有不知道的。

现在婓象汇报的就是关于京兆府的情况,以及京兆府一把手府尹大人的出身以及生平。

京兆府,一句话就能说明白,其核心是权责明确但受掣肘。

名义上,京兆府这个衙署是整个京城的运转核心,管的事儿简直不要太多,比礼部都多。

行政权方面,管户籍、赋税、治安、水利等日常事务。

司法权方面,审理一般刑、民案件。

兵权方面,辅助京卫维持京中秩序,遇突发情况甚至可以调动京外的兵备府军伍。

但是呢,只是名义上。

实际情况是什么,他名义上掌管的行政权,被工部、户部、礼部分的差不多了。

司法权方面,也就管管普通小老百姓了,但凡和读书人、世家、当官的有牵扯的案件,几乎要全部移交给大理寺或是刑部。

兵权方面,兵备府受兵部统辖,前朝到现在,京中是乱过好几次,可哪一次都没轮到京兆府扛大旗。

看似诸多权力,实则层层制约。

上面,有三省监管。

横向,有六部九寺更加明确的职责,分割其权利。

下面,民间出了任何事,不用想,京兆府背锅。

“下官斗胆,大人欲去京兆府任职,并非…”

婓象小心翼翼的观察了一下唐云的脸色。

“有什么直接说。”唐云给婓象倒了杯茶:“在一起混这么久了,我发现你这人总是一副规规矩矩的模样,没必要,你这样搞的我也很不舒服。”

“是,下官以为,并非明智之举,任是何人去了京兆府担任官职,无不是蹉跎光阴闲散度日。”

婓象捧起茶杯,真心劝谏:“本朝京兆府尹程鸿达,昔年出守邱城,为知州时可谓意气风发,贤名播于天下,只因得罪了前朝太子,朝廷颁嘉奖之诏,徙其秩从三品京兆府尹,名义上由知州迁转京中府尹,实则明升暗降,自从担了这府尹之职,程大人郁郁至今,可叹哉。”

一声长叹,婓象连连摇头,极为惋惜,如今的京兆府府尹程鸿达,当年可是被北地百姓誉为一代贤臣,入京担了京兆府府尹后,则变成了一代闲臣,简直不要太闲,上班打卡,喝茶睡觉,中午吃饭午休,下午喝茶,晚上下班,每隔三天参加一次早朝,上朝的时候要么打瞌睡,要么挨骂,这官儿当的一点牌面都没有。

“路上说吧。”唐云站起身:“弄点土特产带上,陪我见一见这位程大人。”

“大人,还有一事。”

婓象转身推开了门,给唐云科普了一下。

“京兆府府尹虽说是个狗都嫌的差事,只是这品级是正四品起步,以大人的资历,怕是短期内无法将程大人取而代之。”

“我知道,我也没说直接当府尹。”

唐云披上外袍,耸了耸肩。

“在雍城我也不是大帅,扛大旗的话事人,不照样是我吗。”

婓象先点头,再困惑。

直到现在他还没搞明白唐云到底什么意思,京兆府这破衙署有什么可惦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