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天皇之位,承载人族气运,伏羲并未沉溺于权柄的荣耀,而是深感肩头责任之重。他立于陈都新建的、象征着皇权与秩序的**明堂**之上,俯瞰着这片生机勃勃却又百事待兴的人族疆土,心中那幅以八卦推演的治理蓝图,开始化为实实在在的举措。
**第一斧:定官制,立秩序。**
昔日部落联盟,各自为政,号令不一。伏羲以八卦之理,推演阴阳平衡,统合各方意见,确立了人族历史上第一套相对完善的**官职体系**。
他以自身为核心,设**四辅八相**。四辅对应四方,由德高望重、功绩卓着的大部落首领或强者担任,协理东西南北四方事务。八相则分掌不同领域:**天官**掌历法、祭祀;**地官**掌土地、户籍、赋税;**春官**掌礼乐、教化;**夏官**掌军事、征伐(与战殿职能部分重合但更侧重皇朝军队);**秋官**掌刑律、诉讼;**冬官**掌百工、营造;**内官**掌皇室内务及与各部落联络;**外官**掌与洪荒其他种族外交。
各级官员层层分级,权责明确,直接对天皇负责。此举将松散的人族部落,初步拧成了一股绳,政令得以畅通无阻。
**第二斧:正姓氏,制嫁娶。**
以往人族群居杂处,知母不知父,血缘混乱,易于引发内部争斗。伏羲观天地阴阳交泰,悟男女雌雄之道,毅然推行**姓氏制度**与**婚嫁礼仪**。
他率先定下“风”姓,以示效法风之流动,教化传播天下。鼓励各部落、家族确定自己的姓氏,明确血脉传承。同时,规定男女婚配,需经“媒妁之言”,行“俪皮之礼”(以成对的鹿皮作为聘礼),确立相对固定的婚姻关系。此举**定人伦,别血缘**,极大地减少了部落内部的纷争,使人族社会结构从蒙昧走向文明,奠定了家族伦理的基石。
**第三斧:作甲历,导农耕。**
他将自己早年所创的历法进一步完善,结合星象、物候,制定了更为精确的**甲子历法**,不仅用以纪年,更详细划分节气,指导天下农时。何日播种,何日收获,皆有法可依,极大地提升了农耕效率,使人族彻底摆脱了完全依赖渔猎的不稳定生活,粮食储备日益丰盈。
**第四斧:造书契,代结绳。**
有感于结绳记事过于简陋模糊,难以记录复杂事务与传承知识,伏羲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鸟兽蹄爪之迹,根据八卦符号,进一步推演,创造了最初的**文字雏形——书契**!虽然仍是象形为主,极为古朴,却足以记录大事、传达政令、书写历法、订立契约!这是文明跨越式的一步,知识的积累与传承从此有了坚实的载体。
**第五斧:研医药,治伤痛。**
他命冬官(百工院)广泛收集草药,结合巫医经验,亲自以八卦推演药性相生相克之理,整理出最初的**医药知识**,教导族人辨识草药,治疗常见疾病与伤痛,减少了因疾病和伤痛导致的非正常死亡,提升了人族整体的健康水平。
**第六斧:立礼乐,和万邦。**
他命春官制**礼**,规范祭祀、朝会、婚丧等各类活动的仪式,明确尊卑秩序(非压迫,而是为了社会运转效率),培养族人的规矩与敬畏之心。又命通晓音律者,取竹木、金石、丝弦,制造出**琴、瑟、箫、埙**等最早的乐器,定下音律,创作乐章,谓之**乐**。礼以节外,乐以和内,礼乐并行,潜移默化地陶冶族人情操,凝聚人心,使各部族在文化上逐渐趋同,增强认同感。
**第七斧:通贸易,活经济。**
鼓励各部落、城池之间,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在陈都及各大核心城池设立固定的**市集**,规定以贝、玉、粟帛等作为一般等价物,促进物资流通,繁荣经济,使偏远之地也能获得所需之物。
伏羲天皇垂拱而治,政令皆依八卦推演,合乎天道,顺乎民心。他常常巡幸各方,体察民情,亲自教授百姓渔猎、农耕、医药、历法知识。他自身修为亦在人族磅礴气运与自身不懈修持下日益精深,那方体内小千世界愈发完善。
在他的治理下,人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人口繁盛,仓廪充实,文明昌隆,武力强盛。内部团结一致,外部诸族(如龙族、部分友善妖族、依附的小族)亦多愿与人族交好。人族皇朝的气运,如同旭日东升,煌煌不可阻挡!
明堂之上,伏羲天皇处理完一日政务,望向殿外繁荣和谐的陈都景象,眼中闪过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欣慰。他知道,师尊武祖的期望,他正在一步步实现。人族的根基,已然被他打造得坚如磐石。
然而,在他以八卦推演人族未来时,心中亦隐隐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