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鹤舞洪荒 > 第243章 五谷丰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地皇神农继位,手持崆峒印,承接天命,统御人族。他并未急于改变伏羲天皇留下的成熟制度,而是以其特有的仁德与务实,将治理的重心,倾斜向了关乎人族生存根本的两大领域:**医药**与**农耕**。

**明堂之上,政令新颁。**

神农地皇端坐,气息与崆峒印相连,与整个人族疆域的生灵之气隐隐共鸣。他颁布的第一道重要诏令,便是设立 **“农正”** 与 **“药正”** 之官,位列八相之下,却职权专一,直属地皇统辖。

“**农正**,掌天下耕稼之事。负责甄别、选育良种,观测天时地利,指导各部落因地制宜,种植五谷。勘察水利,疏浚河道,以利灌溉。”

“**药正**,掌天下医药之事。负责整理、编撰《百草经》,建立药圃,培育草药,教导族人辨识药性,防治疾病。于各城设立‘医馆’,救治伤患。”

此令一出,人族上下皆明地皇心意,知其志在夯实人族生存之基。

**亲力亲为,辨谷兴农。**

神农并未高坐明堂发号施令。他将日常政务交由四辅八相依例处理,自身则常常轻车简从,甚至孤身一人,深入田间地头,山林荒野。

他走遍人族疆域,仔细观察不同地域的土壤、气候与水源。他将自己在烈山部落及游历期间发现的**五种最为高产、耐存储、易种植的野生谷物**——**稻、黍、稷、麦、菽**,正式确立为**五谷**,并亲自指导“农正”官员与各部落首领,如何进行选种、育苗、播种、除草、施肥、收割。

在一条时常泛滥的河流旁,他亲自设计并带领族人挖掘沟渠,引水灌溉,将曾经的沼泽荒地变为良田,亲身示范水利之利。

在一处贫瘠的山坡,他教导族人将草木焚烧后的灰烬混入土壤,以增肥力,这便是最早的“刀耕火种”改良。

他发现一种名为“**蓼**”的植物生长之地,土壤格外肥沃,便让人采集其种子,撒播于其他田地。

他不仅传授技术,更传递理念:“**顺天之时,因地之宜,存乎其人。**” 教导族人要尊重自然规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耕作方式。

**编撰《百草经》,普济众生。**

与此同时,他利用一切空暇,继续完善他那伟大的《**神农百草经**》。他将自己亲口尝过的、验证过的数百种草木的性状、气味、药效、毒性、生长环境、采集时节、炮制方法、配伍禁忌等,以日益成熟的文字,详细记录其上。

他命“药正”在各城池建立**药圃**,移植、培育常用的草药,确保药源稳定。又设立**医馆**,招募并培训懂得药理之人坐馆,为人族子民诊治疾病。他甚至制定了简单的卫生条例,教导族人清洁饮水、处理垃圾,以防疾病滋生。

**成效卓着,人族根基深固。**

在地皇神农不遗余力的推动下,短短数十年间,人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粮食丰盈**:五谷的广泛种植,使得人族彻底摆脱了依赖渔猎、朝不保夕的局面。各大部落皆有了稳定的粮食来源,仓廪日益充实,人口得以更加繁盛地增长。因饥饿而死的惨剧大幅减少。

* **医药普及**:《神农百草经》的推广与医馆的设立,使人族拥有了对抗疾病伤痛的有力武器。许多以往被视为绝症的疾疫得到了控制,平均寿命显着提升。族人不再视疾病为鬼神作祟,而是开始以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

* **疆域稳固**:随着农耕技术的普及,人族对土地的依附和改造能力大大增强。以往认为不适宜居住的边远地区,也被开垦出来,建立了新的村落,人族疆域的实际控制力与承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 **气运勃发**:仓廪实而知礼节。在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与健康问题后,人族气运变得更加厚重、稳固。那源自崆峒印的第二道鸿蒙紫气,与神农的联系愈发紧密,光芒温润而磅礴,滋养着整个人族。

神农地皇常常立于田埂之上,看着金黄的谷穗在风中如波浪般起伏,看着族人脸上洋溢着满足而安宁的笑容,他那质朴的脸上便会露出欣慰的神色。他没有伏羲天皇推演八卦、制定礼乐那般光芒万丈,却如大地般厚重,如泉水般润泽无声。

在他的治理下,人族真正将生存的根基,深深地扎进了洪荒大地之中。一个衣食足、疾病少、人口旺、根基固的人族皇朝,正以前所未有的稳健姿态,屹立于洪荒世界。地皇神农,以其“生养”之道,为人族的万世太平,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