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战场,硝烟未散,血腥气弥漫天地。蚩尤伏诛,其麾下九黎大军土崩瓦解,残部或降或逃,惶惶不可终日。胜利的欢呼过后,一个严峻而残酷的问题摆在了胜利者轩辕黄帝的面前——如何处置这些拥有巫族血脉、曾与主脉人族生死相搏的**九黎遗民**?
中军大帐内,气氛凝重。以**广成子**为首的**十二金仙**态度鲜明。
“陛下,”广成子面容肃穆,声音带着仙家的冷漠与决断,“九黎之民,身负巫族血脉,凶顽成性,更兼蚩尤余毒未清。此番作乱,荼毒生灵,罪孽深重。若留其种,恐为后世之患,他日必生反复!当效上古旧例,**尽数诛绝**,以绝后患!此乃斩草除根之道,亦是顺天应人之举。”
赤精子、黄龙真人等亦纷纷附和,认为非如此不足以震慑宵小,永固人皇权威。仙神视众生如蝼蚁,对于可能威胁秩序稳定的隐患,向来主张以雷霆手段清除。
然而,人族内部的重臣,如**风后**、**力牧**等,却面露不忍。
“陛下,”风后沉吟开口,“九黎部众,虽与蚩尤作乱,然其中多为受其裹挟、或为生存所迫之普通族人。其形貌虽异,血脉虽杂,然究其根本,亦属**人族**一支。若行屠戮,岂非同室操戈,自断人族臂膀?且杀戮过甚,有伤陛下仁德,恐失天下民心。”
力牧也道:“如今蚩尤已死,其部胆寒。若能妥善安置,施以教化,令其归心,或可化戾气为祥和,为人族增添一分力量。”
帐内争论不休,一方主张以杀止杀,永除后患;一方主张怀柔安抚,凝聚人族。轩辕黄帝端坐主位,眉头紧锁,内心陷入极大的矛盾与挣扎。
于公,他深知广成子等仙长所言不无道理,九黎凶悍,隐患确实存在。于私,他身为人族共主,岂能对同属人族的子民举起屠刀?更何况,其中还有许多妇孺老弱。若行屠戮,他与那凶暴的蚩尤又有何异?他的仁德之名,人族的大一统之基,又将置于何地?
就在他难以决断,帐内气氛愈发压抑之际,帐外忽然传来一股厚重、苍茫、仿佛与整个人族古老气运相连的磅礴气息!
一道清光闪过,一位身着古朴麻衣,面容模糊,气息却如大地般深沉浩瀚的老者,无声无息地出现在大帐中央。他并未看向任何人,只是平静地立在那里,却让在场的所有金仙与人族重臣都感到一种源自血脉深处的敬畏与压迫。
“祖殿使者!”轩辕黄帝心中一震,立刻起身,恭敬行礼。风后、力牧等人亦连忙拜见。连广成子等金仙,感受到老者身上那与人族祖运完美交融、甚至引动他们体内玉清仙光微微波动的气息,也收敛了傲气,微微颔首致意。
那祖殿使者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轩辕身上,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是人族古老意志的体现:
“武祖有言:**人族之道,在于自强,在于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他顿了顿,继续道:“九黎之民,身负巫血,其行虽悖,其根在人。昔日巫族亦为盘古苗裔,与人族并非天生仇敌。屠戮之举,非但不能根除隐患,反会埋下仇恨之种,分裂人族气运,非长治久安之策。”
“武祖法旨:命轩辕,以人皇之名,妥善安置九黎遗民。可将其迁徙至北方或西方偏远之地,划地而居,允其保留部分习俗,但需遵从人族共主号令,学习人族礼法农耕,渐次同化。若有冥顽不灵、复起作乱者,再以雷霆手段镇压不迟。**迁徙,而非屠戮;教化,而非灭绝。此乃人族壮大之基,亦是尔身为人皇之责与胸襟。**”
使者的话语,如同洪钟大吕,敲在轩辕心头,也震动了在场所有人。尤其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八字,更是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与气度。
广成子等金仙闻言,虽觉与自身理念不合,但此乃武祖法旨,代表着人族最古老、最核心的意志,更是源自一位他们师尊元始天尊也要平等视之的混元大罗金仙,他们也不敢再出言反驳,只得默然。
轩辕黄帝心中豁然开朗,所有的纠结与挣扎瞬间消散。他朝着祖殿使者深深一揖:“轩辕,谨遵武祖法旨!必当妥善安置九黎遗民,使人族再无内争,团结一心!”
祖殿使者微微颔首,身影缓缓消散,如同从未出现过。
轩辕转身,目光坚定,看向帐内众人,朗声道:“传朕旨意:九黎部众,凡愿归降者,既往不咎!将其迁徙至河套以北之地,划定疆域,由其自选贤者统领,但需遵朕号令,行人族历法,习农耕之术。派官吏前往,宣教化,导礼仪,使其渐融于我人族!”
此令一出,那些原本惶恐待死的九黎降兵降将,闻之如蒙大赦,感激涕零,纷纷跪地叩谢人皇不杀之恩与包容之德。人族内部那些主张怀柔的臣子也深感欣慰。
一场可能发生的血腥清算,消弭于无形。轩辕黄帝以超越一时胜负的胸襟与智慧,遵循祖殿“海纳百川”的意志,为人族的大一统与未来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此一事,其仁德与威望,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