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 > 第21章 番外:瑾华坤德——沈皇后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章 番外:瑾华坤德——沈皇后传

沈皇后,名婉贞,江南吴县沈氏富安之女。父富安少时家道中落,以一介布衣闯荡商海,历经艰辛,终成东南巨贾。新朝初立,太祖柏凌云锐意革新,沈富安因筹办军需、振兴工商之功,深得朝廷倚重,授商部尚书,晋工商大臣,封绍兴侯,入阁参政。

婉贞自幼聪慧明理,不染纨绔习气。父常言:商道亦仁道,财货非私器。故婉贞虽长于锦绣丛中,却通晓民生疾苦,明达世事人情。幼承庭训,习诗书,通音律,尤擅治家理财,举止端庄,谈吐不俗,素有江南才女之名。

婉贞生于光绪八年(1882年),时值其父经商事业初具规模。虽家境渐裕,沈富安仍保持俭朴家风,对独女教养尤为用心。延请名儒教授经史,又亲授商事算术。婉贞天资聪颖,十岁时已能协助父亲核对账目,十三岁通读《史记·货殖列传》,对古代商圣经营之道颇有心得。

沈富安经商讲究诚信为本,常携女巡视商铺,言传身教。某日在苏州丝绸市场,年方十二的婉贞见一老农因不识行情,险些将上等生丝贱卖,遂上前婉言提醒,助其寻得公道买主。此事在商界传为美谈,人称沈氏小女,慧眼仁心。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沈家生意扩展至上海,婉贞随父迁居沪上。在这座中西交汇的都市,她得以接触更广阔天地。入读教会女塾,习英文、算学等新学,同时不辍传统学问。每逢休沐,常随父拜访倡导实业救国的名流,聆听纵论时局。

这些经历使婉贞眼界远超寻常闺秀。既熟谙《女诫》《内训》中的传统妇德,亦通晓经济原理。某日见父为筹建新式缫丝厂资金短缺而忧心,竟提出仿西洋股份制,集腋成裘之议,令沈富安大为惊叹。

及笄之年,婉贞出落得亭亭玉立,举止间自带江南女子的温婉,谈吐中又透出超越年龄的沉稳。沪上名门争相提亲,均被沈富安婉拒。他深知女儿才识非凡,寻常子弟难以匹配。

启元元年(1901年),沈富安因筹办军需之功,常奉召入宫奏对。一次议事毕,太祖偶问及江南民情,沈富安对答如流,言及女儿曾协助整理商情数据,太祖颇感兴趣。数日后,沈富安携女入宫谢恩,婉贞得以面圣。

时年十九的婉贞,身着素雅旗袍,发间只簪一支白玉簪,举止从容,仪态端庄。太祖问及商事,她应答得体,既显才学,又不失闺秀风范。尤当谈及振兴实业时,提出工商并举,农商兼顾之见,令太祖刮目相看。

太祖后来对近侍言:沈氏女,虽出商门,然无铜臭之气;年纪尚轻,却具远见卓识。殊为难得。

此后,婉贞因才德之名渐传,成为宗室命妇争相结交的对象。福王柏守业王妃尤欣赏之,常邀其相伴入宫。

启元三年(1903年),朝中立后之声日盛。时林氏虽得圣心且已怀孕,然其寒微出身成为立后阻碍。以福王、裕王为首的宗室重臣联名上奏,力主立沈氏为后,谓此可安功臣之心,联新兴之力。

太祖权衡再三,于次年春下诏册立沈婉贞为皇后。诏书称其性秉柔嘉,行合礼度,家门有忠勤之绩,本人具贞静之德,特赐徽号,取怀瑾握瑜,含英咀华之意。

册后大典极尽隆重。是日,婉贞头戴九龙四凤冠,身着深青绘翚翟纹袆衣,在庄重礼乐中缓步登太和殿。当其从柏凌云手中接过皇后宝玺时,新京城钟鼓齐鸣,万民欢呼。

然荣耀背后的压力唯其自知。大典当晚,于坤宁宫密室召见父亲,郑重言道:女儿今日虽登后位,然心中惶恐更胜往昔。沈家既为外戚,当时时自省,万不可因权势而忘本。

沈皇后执掌凤印后,以谦谨勤俭自持。参前朝旧制,合新朝实际,定《内宫则例》,明各级妃嫔待遇、职责。以身作则,减宫中用度三成,省下银两悉数用于赈济灾民、兴办女学。

待其他妃嫔,始终秉持公正宽和。林贵妃诞皇长子继明后,亲往探望,赠珍贵补品,并主动为皇子挑选乳母。当有人暗示其应防范林氏母子时,正色道:林妹妹为陛下延育皇嗣,功在社稷。我身为皇后,当视若姐妹,何来防范之理?

时宫中选秀,沈皇后念及宗室子嗣单薄,遂向太祖举荐堂妹沈氏入宫。此女年方二八,容止端丽,性情温婉,通晓诗画。太祖见而悦之,册为丽妃。沈皇后此举,既为充实后宫,亦显其不存私心,大度能容。

对新入宫妃嫔,亦一视同仁。逢节庆必召集众妃宴饮,令离乡女子感受宫廷温暖。定期邀女师傅入宫,教授妃嫔读书写字、琴棋书画,使后宫风气为之一新。

沈皇后生于商贾而贵为国母,以一身系联新兴商贾与皇室之纽带。其命运既是个人才德所致,亦是帝国初创之际,平衡朝局、凝聚人心之必然选择。她以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与睿智,在这新兴帝国宫廷中,书写了一段独特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