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 > 第8章 星洲落日升赤旗 南天万里尽王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章 星洲落日升赤旗 南天万里尽王疆

启元十五年二月十九日,新加坡岛上的枪炮声并未因夜幕的降临而停歇,反而在帝国军持续不断的进攻下,显得愈发激烈与绝望。裕廊登陆场的成功开辟,如同一把锋利的尖刀,狠狠刺入了英军经营百年的新加坡要塞的软肋。尽管付出了第五师师帅吴禄贞重伤的代价,但帝国军的脚步并未因此停滞。

在临时搭建的前线野战医院里,军医们对昏迷不醒的吴禄贞进行了紧急手术,取出了嵌入额骨的弹片。然而,伤势过重加之失血过多,这位在帝国崛起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的骁将,依旧在生死线上挣扎。消息传来,第五师上下悲愤交加,代理师帅柏凌均红着眼睛,在吴禄贞的病榻前立下誓言:“必以英夷之血,祭奠师帅之勇!” 随即,他返回前线,指挥部队向岌巴港方向发起了更加猛烈的进攻。

靖王柏凌锐在得知吴禄贞伤势稳定但仍未脱离危险后,稍稍松了口气,但眼神中的凝重丝毫未减。他深知,登陆成功只是第一步,如何迅速瓦解岛上近八万英联邦军队的抵抗,攻克这座要塞城市,避免陷入残酷的持久巷战,才是真正的考验。

“王爷,英军虽然慌乱,但抵抗依然顽强。尤其是市区的堡垒群和总督府一带,工事坚固,守军多是英国正规军,战斗意志尚未崩溃。”宋占彪指着地图上新加坡市区的位置说道。

柏凌锐沉吟片刻,目光锐利:“不能给他们喘息之机,更不能让他们从容组织巷战。我军须发挥火力与兵力优势,多路并进,分割包围,速战速决!”

他随即调整部署,下达一连串命令:

“令第四师、第五师沿裕廊-岌巴港轴线继续向东猛攻,务必尽快切断市区与西部地区的联系,并抢占岌巴港区,阻止英军从海上撤退或获得补给。”

“令蒋百里第七师、马福祥第八师在实里达方向加大压力,强渡海峡,与第一师形成东西对进之势,夹击市区守军。”

“所有炮兵,向前推进,为步兵提供不间断的火力支援,重点轰击已知的英军指挥节点、通讯中心和坚固支撑点。”

“致电海军邓绍忠提督,请求舰队加强对新加坡港区的封锁和炮击,尤其注意轰击可能藏匿舰艇的锚地和船坞,并严防任何船只突围。”

命令如山,帝国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在裕廊前线,柏凌均指挥第五师,以吴禄贞重伤为激励,向当面的英澳联军发起了潮水般的攻势,蔡锷的第四师随后跟进。第五师士兵们高喊着“为吴师帅报仇!”的口号,在炮兵和偶尔从海上提供支援的海军浅水炮舰的火力掩护下,逐个清除英军的据点。岌巴港附近的仓库区、修船厂爆发了激烈的争夺战,双方士兵在残垣断壁间反复拉锯,自动武器射击声、手榴弹爆炸声和士兵的呐喊声不绝于耳。

与此同时,蒋百里第七师、马福祥第八师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佯攻和准备后,于二月二十日凌晨,在实里达海峡多个地段发起了真正的强渡作战。数百艘船只冒着对岸英军密集的火力拦截,奋勇向前。尽管不少船只被击沉,付出了相当的伤亡,但帝国军士兵依然成功在数个滩头站稳了脚跟,并迅速向内陆穿插,与从裕廊方向杀来的第四师、第五师部队遥相呼应,逐渐对新加坡市区形成了合围之势。

海面上,邓绍忠指挥的南洋舰队也加大了压力。“龙腾”号战列舰率领几艘巡洋舰,冒险靠近新加坡南部海岸,用巨炮对设在花柏山的英军炮兵阵地和港区设施进行压制性射击。巨大的爆炸声日夜回荡在南洋上空,港口设施浓烟滚滚,一片狼藉。英国远东舰队残存的几艘舰艇龟缩在港内,不敢出战。

二月二十二日,第二军、第三军各师在武吉知马附近会师,完成了对新加坡市区的战术合围。新加坡,这座“狮子城”,已然成为瓮中之鳖。

围城之势既成,柏凌锐并未立即下令发动总攻。他采纳了宋占彪、赵守诚的建议,决定在军事高压的同时,辅以政治攻势。

何三麾下的锦衣卫南洋站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早已摸清了城内守军的人员构成——除了英国本土军队外,大量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籍的士兵。锦衣卫密探利用各种渠道,将劝降传单射入城内,传单以中、英、马来、泰米尔等多种文字书写,明确指出抵抗无望,呼吁各国士兵为了生命着想,放下武器,帝国将保证战俘的人身安全,并特别强调帝国与亚洲各民族同属被西方殖民者压迫的兄弟,应共同驱逐白夷。

这些传单在守军中产生了微妙的影响,尤其是那些本就对英国殖民统治心存不满或有疑虑的印度、马来籍士兵,士气受到了严重动摇。城内开始出现小规模的逃亡和消极抵抗事件。

与此同时,柏凌锐也通过被俘的英军高级军官,向新加坡总督阿瑟·杨格爵士发出了措辞强硬的劝降书,给予其二十四小时考虑时间,承诺若无条件投降,可保障其本人及下属军官的人身安全与基本尊严;若负隅顽抗,城破之后,必将严惩首要抵抗分子。

然而,杨格爵士拒绝了投降。他仍然心存侥幸,指望能依靠坚固的堡垒工事和储存的物资拖延时间,等待虚无缥缈的援军,或者期望雨季的到来能阻碍帝国军的进攻。

二月二十四日,二十四小时期限一到,见英军毫无投降迹象,柏凌锐不再犹豫,下达了总攻的命令。

清晨,帝国军集中了所有能够调动的火炮,从陆地到海上,对新加坡市区及周边残余堡垒进行了开战以来最为猛烈的火力准备。炮弹如同冰雹般砸向英军阵地,整个岛屿都在炮火下颤抖。浓烟和火光遮天蔽日,昔日的繁华都市,如今已成人间炼狱。

炮火准备结束后,帝国军步兵从多个方向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总攻。

在市区西北方向,蔡锷指挥第四师主力,向英军重点设防的福康宁堡垒群发起猛攻。这里地势较高,工事坚固,是拱卫总督府的最后屏障。战斗异常惨烈,帝国军士兵在炮火和少量投入战斗的“铁牛”式轻型坦克(兵工厂最新实验产品)的掩护下,逐壕逐垒地与英军争夺。手榴弹、炸药包、火焰喷射器成了攻克地堡和机枪巢的利器。经过一整天的血战,至日落时分,赤龙旗终于插上了福康宁堡垒的主堡。

在市区东部,蒋百里的第七师同样进展迅速,突破了英军在芽笼等地设置的防线,向市中心推进。

海军的浅水炮舰甚至冒险驶入岌巴港和新加坡河河道,用直瞄火力为沿河进攻的步兵提供支援。

总攻开始后不到三十六小时,帝国军已从多处突入市中心,与英军展开了残酷的巷战。但此时的英军,指挥体系已然混乱,士气濒临崩溃,抵抗虽然零星而顽强,却已无法扭转大局。

二月二十五日下午,第四师先头部队终于兵临新加坡总督府。总督府外围的守军进行了最后的抵抗,但在帝国军绝对优势兵力的猛攻下,很快土崩瓦解。

下午三时许,第四师师帅蔡锷在一群精锐士兵的护卫下,率先冲入了新加坡总督府。大厅内,一片狼藉,文件散落一地,象征着大英帝国荣耀的旗帜被随意丢弃在角落。

不久,面色惨白、精神萎顿的新加坡总督阿瑟·杨格爵士,在几名高级文官和军官的陪同下,从内室走了出来。他看着眼前这些身披硝烟、眼神锐利的中国军人,以及他们身后那面鲜艳的赤龙旗,终于彻底放弃了抵抗的念头。

“我,大英帝国新加坡总督,阿瑟·杨格,”他用干涩的声音,带着浓重的屈辱感,对蔡锷说道,“代表新加坡守军,向中华帝国军队……无条件投降。”

蔡锷神色冷峻,微微点头:“我,中华帝国陆军第四师师帅蔡锷,接受你的投降。”

他随即下令收缴总督府内所有人员的武器,并严密看管所有投降人员。同时,命人迅速将捷报传回后方指挥部。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仍在负隅顽抗的英军据点,在得知总督投降的消息后,也陆续放下了武器。至二月二十六日清晨,新加坡岛上最后一声枪响归于沉寂。

标志着大英帝国在远东百年殖民统治象征的狮城,正式易主。

靖王柏凌锐在众将簇拥下,于二月二十六日正午,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他亲自在总督府前的广场上,主持了升旗典礼。在万千帝国将士和部分胆大出来观望的华侨、土着居民注视下,鲜艳的赤龙旗在《帝国荣耀进行曲》的雄壮乐曲中,冉冉升起,取代了那面曾经不可一世的米字旗。

“自即日起,新加坡更名为星洲,划归帝国直接管辖。”柏凌锐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了广场,也通过电波,传向了新京,传向了世界。

他随即宣布了一系列安民措施:严厉惩治趁乱劫掠者,维持社会秩序;开仓赈济因战火流离失所的平民;宣布帝国将在此建立有效统治,推行仁政。

与此同时,在星洲战役中重伤的吴禄贞师帅,虽经全力抢救,终因伤势过重,并发感染,于二月二十八日凌晨,在星洲野战医院不幸壮烈殉国。消息传出,全军悲恸。靖王柏凌锐亲自为其主持追悼仪式,并飞马奏报新京,为其请功请恤。

星洲陷落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震撼了整个西方世界。伦敦股市暴跌,议会陷入一片指责和哀嚎。这意味着大英帝国失去了其在远东最重要的战略支点和海军基地,其在亚洲的殖民体系,已然摇摇欲坠。

而在新京,武英殿内的气氛却是振奋中带着一丝凝重。皇帝柏凌云接到柏凌锐“星洲已克,然吴禄贞殉国”的详细战报后,默然良久。他既为帝国拿下这战略要地而欣喜,也为折损一员大将而痛心。

“吴卿忠勇,国之干城。传朕旨意,追封吴禄贞为顺化侯,谥号‘忠烈’,配享英烈祠,其事迹刊入帝国史册,以励后人!”柏凌云沉声道,随即目光投向那幅巨大的寰宇地图,“星洲既下,南洋门户洞开。告诉凌锐,休整部队,补充兵员械弹。帝国兵锋,下一步,当直指爪哇、苏门答腊,席卷整个荷属东印度!这万里南天,当尽数归于王化!”

帝国的航船,在征服了“东方直布罗陀”后,没有丝毫停歇,已然将风帆调整,瞄准了更南方那片号称“香料群岛”的广阔群岛。

南洋的战火,将继续燃烧,直至将所有西夷的殖民旗帜,尽数化为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