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 > 第22章 番外:司马史记——武威王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章 番外:司马史记——武威王传

臣司马谦谨案: 武威王(讳凌岳,字撼山),太祖武烈皇帝同母弟也。开国诸将中王推首功,谥法“刚强直理曰武,猛以刚果曰威”,观其生平,诚可谓谥如其人。今据《武王征南录》、《柏氏家书》及禁中起居注,补缀旧事,以彰雄烈。

伪清光绪二十三年春, 柏氏团练初立。时武王年方十八,太祖命为总教头。操练首日,有族弟凌锐动作迟缓,武王夺其棍棒,当众折为两段,厉声曰:“此非孩童嬉戏!今日慢一分,来日沙场便慢一命!”遂亲执藤条督训,烈日下与士卒同练劈刺,日昃不息。

《武王征南录》载其练兵之法:“每晨鸡鸣即起,令士卒负石奔袭二十里。有偷懒者,必亲执军棍;有优异者,解佩刀赠之。尝曰:‘慈不掌兵,今日流血汗,来日少流血。’”未及三月,团练号令严整,太祖巡视时赞曰:“吾弟已得岳武穆遗风。”

光绪二十五年南征, 武王为前军都督。兵至郴州险隘,遇千余山匪据险阻击。时大雨滂沱,火器难施。武王脱去甲胄,赤膊持大刀,率先攀岩而上。亲兵阻之,武王怒目:“大将不先登,孰肯效死?”遂陷阵斩酋,身被三创犹战。此役后,军中始传“赤膊将军”威名。

至奇袭广州之夜, 武王率五十死士潜行。将至城南废垣,忽有巡夜清兵。武王悄声令:“待其近前十步,听吾号令。”及至,竟徒手扼杀哨兵,余众皆惊为天神。破城门时,左臂中箭,武王拔箭反掷,贯敌咽喉。《柏氏家书》载太祖闻报叹曰:“凌岳之勇,古之恶来不过如是。”

启元元年肇庆之战, 尤为武王平生得意之笔。时伪清两广总督李翰章据坚城,武王伴攻东门,暗率精兵八百,负绳索攀百丈绝壁。将至崖顶,绳索忽断,武王以指扣石缝,血染青岩而不坠。夜半突入敌帐,生擒李翰章。太祖闻捷,亲解战袍赐之,赞曰:“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然朕之前程,赖弟开辟。”

然武王性刚易折, 尝因军械调配与兵部争执,怒掀案几。太祖召入宫中,赐酒三杯曰:“昔项羽力能扛鼎,终败于韩信。为将者岂可徒恃勇力?”武王顿首泣曰:“臣知过矣。”遂自请入武备学堂,与诸生同习参谋作业。文忠公履谦闻之笑曰:“猛虎添翼,自此不可制也。”

启元三年北伐, 武王率铁骑破衡阳。时清军新式炮队据高地,我军三攻不克。武王夜观星象,谓诸将:“明日未时必起东南风。”乃令士卒备火鸦火箭。至期果如其言,火借风势,焚敌炮阵。此役后,敌军闻“柏”字旗辄溃。太祖手诏嘉勉:“弟通天文,实出朕意表。”

然武王最令人称道者, 在其粗中有细。征广西时,见土司据险寨,阻涧水使我军难进。武王不攻反退,令军士遍寻野芋,投于上游。三日後敌军汲水皆腹泄,乃不战自降。凌宇王记此事曰:“二哥看似莽撞,实藏机变。”

武王治军极严, 尝有亲兵掠民鸡犬,立斩以徇。然士卒有疾,必亲往探视;阵亡者,必厚恤其家。故所部将士,无不用命。晚年尝训子:“为将之道,当使士卒畏吾法、感吾恩、服吾能。三者缺一,非良将也。”

启元十五年, 武王中风卧榻。太祖日遣御医,亲赐汤药。弥留之际,犹握太祖手曰:“臣不能再为兄长执鞭坠镫矣...”崩时年四十九,举国缟素。太祖辍朝七日,亲题神主:“朕之肝胆”。

臣司马谦赞曰:

观武王一生,勇似尉迟,直如灌婴,而忠义可比关张。初时刚猛易折,终成智勇双全。其练兵则令行禁止,临阵则身先士卒,破敌则奇正相生,治军则恩威并施。虽享寿不永,然开国诸将,无出右者。昔周有吕尚,汉有韩信,皆以武功定鼎。今武王助太祖开三百年基业,谥曰“威”,岂不宜哉!

(本文节选自《开国勋臣列传》,永光二十年司马谦恭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