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 > 第2章 立新律废除酷刑 建法部明刑弼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章 立新律废除酷刑 建法部明刑弼教

新京城的喧嚣尚未完全从废除科举的震撼中平复,另一场关乎帝国肌体与灵魂的深刻变革,已在天子的一纸诏令下,悄然拉开序幕。与士林震动不同,这场变革关乎律法、关乎刑罚、关乎帝国将以何种面目对待它的子民,其影响更深邃地渗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启元殿的朝会,气氛比讨论废科举时更为凝肃。今日所议,乃国之重器——律法。与会者除内阁、六部重臣外,武王柏凌岳亦罕见地在朝,以示军政对此事的共同关注。

御案之上,摆放着两部文书。一部是厚重陈旧、字迹密密麻麻的《大清律例》,另一部则是墨香犹存、格式崭新的《帝国刑律暂行新章》。两者并置,仿佛两个时代的对峙。

柏凌云并未急于开口,而是先让内侍将一叠图文并茂的奏报传递给几位核心大臣阅览。那上面,是锦衣卫指挥使何三暗中查访绘制的各地刑狱实况:阴暗潮湿的牢狱,锈迹斑斑的刑具,受刑者扭曲痛苦的面容,以及菜市口执行凌迟、枭首等酷刑时,围观者那混合着恐惧、麻木与一丝病态兴奋的眼神。文履谦、柏凌岳等人翻阅着,面色逐渐变得沉重,甚至有些难堪。他们中的许多人,早已习惯甚至默认了这些存在于律法条文和司法实践中的残酷。

“众卿,”柏凌云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冷峻如冰,“看看这些。我中华帝国,立志开万世太平,建亘古未有之新邦。难道吾辈所要延续的,就是这等野蛮酷虐之刑,这等暗无天日之狱吗?”

他拿起那本《大清律例》,重重放下:“前清律法,沿袭明旧,虽经增删,其核心仍是威吓、惩戒为主,诸多条款不合时宜,刑罚残酷,程序混乱,胥吏操弄,冤狱丛生!此等律法,岂能匹配一个新生的、欲与列强并立于世的现代帝国?”

他的目光扫过那位先前反对废科举最力的老臣:“爱卿曾言,废科举恐动摇国本。朕却以为,沿用此等酷律虐政,方是真正腐蚀国本,让天下百姓寒心,让文明之国蒙羞!”

那位老臣面红耳赤,喏喏不敢再言。

“故此,”柏凌云拿起那部《帝国刑律暂行新章》,声音斩钉截铁,朕决意,废除立国以来因循之暂行刑律。颁布此《帝国刑律暂行新章》,为帝国司法立万世之基!

他随即宣布了新政的核心内容:

“一、永远废除凌迟、枭首、戮尸、刺字等一切酷刑!死刑以枪决统一执行,非十恶不赦之重罪不轻易适用。身体刑仅限于必要之杖责,并严格限定数额与执行方式。”

“二、确立‘罪刑法定’、‘无罪推定’原则。禁止援引比附,禁止刑讯逼供。定罪须依律条,须有证据。”

“三、革新诉讼程序。明确告诉、拘提、审讯、判决、上诉之权限与流程,抑制胥吏滥权。”

“四、参照泰西大陆法系,初步区分民事、刑事。虽暂不设独立检察院,但于各级审判衙门内设‘检察官’,负责调查取证、提起公诉。”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废除酷刑,虽有不少人内心认同,但其背后所代表的司法理念的彻底转变,却让许多习惯旧有模式的官员感到无所适从。

“陛下,”新任法部尚书沈家本出列,他是少数曾研习过西方法律的官员,此刻神情激动却又带着忧虑,“陛下圣明,此举实乃仁政,泽被苍生!然...然旧法沿用已久,各级衙门刑名胥吏盘根错节,恐新律推行不易,且骤然废除酷刑,是否会纵容奸恶,导致治安不稳?”

“治安不稳,非因刑罚不酷,乃因司法不公,民生困苦!”柏凌云断然道,“严刑峻法若能止奸,前清何至灭亡?朕要的是以法明刑,以刑弼教,让人知法而畏法,而非无法而惧刑!”

他看向一直沉默的何三:“何卿。”

“臣在。”何三躬身,阴影中的面容看不出表情。

“锦衣卫监察百官,亦需监察司法。新律推行期间,尔部需严密关注各地审案是否依新律而行,有无阳奉阴违、滥用旧习之事。发现一例,严惩一例!但尔等亦需谨记,自身行事,亦需合乎新律程序,不得逾越!”柏凌云的话,既是授权,也是约束。他深知锦衣卫这把刀的锋利,必须将其纳入新法的框架内使用。

何三眼中精光一闪,立刻应道:“臣谨遵圣谕!定当为陛下耳目,确保新律畅通无阻!”他心中明了,皇帝的刀,既要砍向旧司法,也要确保这把刀握在自己手中,且不能伤及自身。锦衣卫的权力,在新律下似乎受到了制约,但在监督司法这块,却又获得了新的延伸。

诏令颁布,天下再震。这一次,震动更多地来自底层百姓和府县衙门。

消息传到直隶某县,县衙的刑名师爷看着新颁的律章,愁眉苦脸地对县令说:“老爷,这...这以后还怎么审案子?不让用刑,那些刁民猾吏岂肯招认?”

县令也是头疼:“且走且看吧...上头严令,先照着做。只是这取证、查案,可比动刑麻烦多了...”

而在民间,百姓们初闻此事,多是难以置信。

“听说了吗?皇上废了千刀万剐、砍头示众那些吓人玩意儿了!”

“真的假的?以后杀人犯就吃一颗枪子儿?太便宜他们了吧?”

“好像说...以后官府不能动不动就上刑锁人了?要讲证据?”

“盼着吧...要是真的,那可是青天大老爷了!”

疑虑、观望、期待...种种情绪交织。

为了示范,柏凌云亲自下令重审一桩旧案。北京附近一桩悬而未决的命案,原被草率定为仇杀,嫌犯已被拷打得奄奄一息。帝国新设立的最高法庭派员,依照新律程序,重新勘验现场、寻找物证、询问证人,最终洗刷了嫌犯冤屈,抓住了真凶。此案通过《帝国公报》昭告天下,极大地增强了新律的公信力。

同时,法部开始紧急培训法官和检控官,第一批学员来自原刑部官员、开明士子和部分归国留学生。教材则是紧急翻译的西方法律典籍与《暂行新章》的结合体。过程仓促,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开端。

柏凌云站在皇宫的高处,望着这座日新月异的都城。他知道,废除一项制度易,改变千百年来形成的司法观念和官僚习气难。但他必须这么做。一个充斥着酷刑、冤狱和司法不公的帝国,永远无法真正强大,也无法赢得人民的真心拥戴,更无法与自诩文明的列强平等对话。

法律的革新,如同播下一颗种子,它需要时间扎根,更需要精心呵护,才能长成支撑帝国文明的参天大树。而此刻,这颗种子,已然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