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 > 第18章 王师克复汉城日 倭酋授首靖藩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章 王师克复汉城日 倭酋授首靖藩邦

帝国陆军强渡临津江,摧垮日军最后防线的消息,如同平地惊雷,瞬间传遍了汉城的大街小巷。这座朝鲜王朝五百年的都城,此刻已彻底陷入了末日降临前的巨大恐慌与混乱。

汉城景福宫内,朝鲜高宗李熙面色惨白地坐在龙椅上,听着城外越来越近的炮声。领议政朴泳孝急匆匆地闯入殿内,颤声奏报:陛下,倭寇败军已退入城中,正在各处街巷设防。帝国王师兵临城下,这...这可如何是好?

高宗颤抖着站起身,望向殿外硝烟弥漫的天空:传旨...命各门守军不得抵抗,打开城门迎接天兵...

与此同时,在汉城北门的城墙上,日军残部正在做最后的挣扎。野津道贯身着沾满血污的军装,目光呆滞地望着城外如潮水般涌来的帝国大军。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日军大将,此刻已是穷途末路。

司令官阁下,参谋长低声劝道,趁现在还有机会,从南门突围吧...

野津道贯苦笑着摇头:突围?还能去哪里?临津江一役,我军主力尽丧,就算逃回国内,天皇陛下也不会饶恕我等败军之将。

就在此时,城外突然响起震天的炮声。帝国炮兵开始对汉城城墙进行最后的轰击。巨大的爆炸声震得城墙微微颤动,砖石碎屑如雨点般落下。

报告!北门城墙出现裂痕!

报告!东门守军已经溃散!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野津道贯终于下定了决心。他整了整军装,对参谋长说:传令各部...停止抵抗。为了将士们的性命...我们...投降。

与此同时,在城外的帝国军大营中,柏凌岳正在听取各路大军的汇报。

王爷,我军已完成对汉城的合围。第一师控制北门,第二师占领东门,第三师切断了南退路线。参谋长在地图上指点着汇报。

柏凌岳微微颔首:传令各师,暂缓攻城。先派人入城劝降,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这时,一骑快马飞驰而来,马上的传令兵高声禀报:王爷,陛下特使到!

只见柏凌川在侍卫簇拥下快步走来,手中捧着一卷明黄圣旨:奉陛下谕旨,命我军即刻接受日军投降,务必保全汉城百姓安全。另,陛下已派遣徐世昌大人为朝鲜事务统筹专员,正在赶来途中。

柏凌岳肃然接旨:臣领旨。

正当他准备派遣使者入城时,汉城北门突然缓缓开启。一队日军举着白旗,护送着野津道贯缓缓走出城门。

野津道贯褪去大将肩章,徒步走到帝国军阵前,深深鞠躬:败军之将野津道贯...请求停战。愿以一人之命,换取将士性命。

柏凌岳在众将簇拥下策马而至,冷眼看着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对手: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侵我藩属,伤我将士,尔等罪无可赦!然我天朝上国,向来以仁德服人。放下武器,可保性命。

野津道贯长叹一声,缓缓解下佩刀,双手奉上。在他身后,数以万计的日军纷纷放下武器,垂头丧气地走出城门。

就在这时,汉城各处突然响起震天的欢呼声。朝鲜百姓纷纷涌上街头,挥舞着临时制作的大明旗帜,热泪盈眶地迎接帝国军队入城。

天兵来了!

倭寇终于败了!

马啸川率领的先头部队在百姓的欢呼声中率先入城。他立即分派士兵维持秩序,清剿残敌,同时派人保护重要建筑。

正午时分,柏凌岳率领大军正式进入汉城。街道两旁跪满了感激涕零的朝鲜百姓,许多人激动地高呼。

在景福宫前,朝鲜高宗率领文武百官,身着朝服,跪迎王师。

臣李熙,恭迎天兵!高宗声音哽咽,感谢陛下发兵相救,使朝鲜免于倭寇毒手。

柏凌岳下马扶起高宗:殿下请起。帝国与朝鲜唇齿相依,救危扶难乃是本分。从今往后,还望陛下勤政爱民,永葆宗藩之谊。

就在这时,一队士兵押着几个试图混在人群中逃跑的日军将领来到宫前。

王爷,这些倭酋试图从密道逃跑,被我们逮个正着。士兵禀报道。

柏凌岳冷冷地扫视这些日军将领:全部押下去,等候陛下发落。

午后,在景福宫勤政殿内,举行了隆重的受降仪式。野津道贯等日军高级将领被押解至殿前,向帝国的赤龙旗行跪拜礼。

柏凌岳端坐殿上,朗声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倭寇犯境,罪在不赦。然天朝仁德,准其投降。所有日军即刻解除武装,军官暂押候审,士兵分批遣返。朝鲜重归藩属,永世不得背叛。钦此。

野津道贯等人叩首领旨,面如死灰。

仪式结束后,柏凌岳立即着手整顿汉城秩序。他任命马啸川为汉城总兵,负责维持治安;命柏凌峰清点战利品,整编降军;又让柏凌川协助朝鲜朝廷恢复政务。

傍晚时分,徐世昌率领的政务团队抵达汉城。这位时年五十岁、在前清时期便以精于政务和稳健干练着称的政治家,展现出过人的沉着与老练。他一到汉城就立即着手整顿朝鲜政务,安抚民心。

王爷,徐世昌向柏凌岳汇报,声音沉稳有力,下官已经初步查清了倭寇在朝鲜的暴行。他们不仅掠夺财物,还强迫朝鲜百姓改倭姓、说倭语,其心可诛!

柏凌岳沉声道:这些都要详细记录在案,将来在谈判时,都是倭寇的罪证。

是夜,柏凌岳在景福宫设宴庆功。席间,他特意举杯向马啸川等将领敬酒:此次征战,诸位将军功不可没。待回京之后,本王定当向陛下为诸位请功。

马啸川激动地起身:末将不敢居功。此战全赖陛下天威,王爷指挥有方,三军将士用命!

宴席结束后,柏凌岳独自登上景福宫的高楼,眺望着重归宁静的汉城。这时,徐世昌悄然而至。

王爷可是在思考战后之事?徐世昌的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沉着。

柏凌岳叹了口气:菊人先生啊,你可知道,打下汉城容易,治理朝鲜更难。倭寇虽败,但其野心不死。英法等列强也在虎视眈眈。帝国未来的路,还很长啊。

徐世昌(字菊人)微微躬身:王爷所虑极是。不过下官以为,今日之胜,至少为帝国赢得了三十年的发展之机。当前要务,在于稳定朝鲜政局,使其真正归心。

月光如水,洒在汉城的街巷之间。在这片刚刚摆脱战火的土地上,一个新的时代正在缓缓开启。而帝国的征途,还远未结束。

次日清晨,柏凌岳接到急报:日本政府已派遣使臣前来求和。与此同时,英、法、德等国公使也在赶来汉城的路上。一场更加复杂的外交博弈,即将展开。

传令全军,柏凌岳对部下说道,保持戒备,不得松懈。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