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 > 第21章 番外:暗夜行舟——何三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章 番外:暗夜行舟——何三传

光绪二十六年的岭南,闷热潮湿,仿佛一块浸透了水的厚重棉布,压在人的口鼻之上。珠江口的咸腥气混杂着码头仓库的霉味,构成了何三最为熟悉的空气。他是这水陆码头的“何三爷”,名头不大不小,恰够在“义兴堂”与各路走私贩子、落魄水师军官、乃至洋行买办之间周旋,挣一份刀头舔血的营生。他精瘦、黝黑,一双眼睛总是半眯着,像是习惯了黑暗,也像是能将人心看穿。

那日,他接到一个不同寻常的委托。牵线的是个有些门路的中间人,委托方则来自遥远的豫南,一个听都没听过的柏家庄。来人出手阔绰,要的“货”更是犯禁的东西——洋枪。何三掂量着沉甸甸的定金,心中盘算的不是这笔生意能赚多少,而是这背后的风险与……机遇。北边乱成一锅粥,南边也是暗流涌动,这时候有北地豪强想要军火,所图定然不小。

他并未立刻答应,只说要见见正主。几经辗转,他在北江畔那座废弃的寨堡里,见到了那位改变了无数人命运,也包括他何三命运的年轻人——后来被尊为太祖的柏凌云。

那时的太祖,虽风尘仆仆,眉宇间却无半分落魄,只有沉静如深潭的威仪和锐利如鹰隼的目光。他没有多余的寒暄,开门见山,问的是广州防务、军火渠道、帮会虚实。何三混迹江湖多年,自认识人无数,却从未见过如此年轻,却拥有这般迫人气势和深邃眼光的角色。那不是简单的枭雄之气,而是一种……仿佛能承载天命的重压与从容。

“何三爷,”太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助我成事,岭南之地,将来必有你一席清名,而非江湖浑号。”

就是这句话,敲在了何三的心坎上。他混迹半生,看似风光,实则如无根浮萍,随时可能被更大的浪头打翻。而眼前这人,给了他一个超越江湖草莽的可能。他没有犹豫太久,躬身抱拳:“蒙先生看重,何三愿效犬马之劳。”

此后,他成了太祖在岭南阴影中的眼睛和手臂。利用“义兴堂”的关系网,他搜集情报,散布流言,牵线搭桥,甚至提前派人混入总督衙门做内应。他亲眼看着太祖如何以雷霆手段整顿那支疲惫之师,如何将那几十杆珍贵的洋枪迅速转化为战力,如何在这荒山古寨中,悄无声息地磨砺着一把直刺羊城心脏的尖刀。

奇袭广州那夜,他亲自安排的向导,引领着太祖的突击队,如同暗夜中的毒蛇,精准地从城墙坍塌处潜入。他站在城外高处,听着城内隐约传来的枪声和喊杀,看着总督衙门方向燃起的信号火把,心中竟无多少波澜,仿佛这一切本就该如此顺利,只因谋划和执行此事的人,是那位太祖。

城破之后,他本以为自己的使命即将结束,最多得些金银赏赐,或许能得个一官半职。然而,太祖再次找到了他。

新朝初立,仿照前明设立锦衣卫,专司监察、缉捕、刺探。太祖的目光依旧平静,却带着更深的托付:“何三,这暗处的刀,需得绝对忠诚,且要懂得分寸。你来执掌,朕才放心。”

何三跪下了。这一次,不再是江湖式的抱拳,而是臣子对君王的叩拜。“臣,何三,领旨!必不负陛下信任!”他知道,这不再是简单的利益交换,而是将他彻底绑上了这艘名为“中华帝国”的战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他成了锦衣卫都指挥使,何三爷的名号渐渐隐去,取而代之的是朝臣们口中带着敬畏的“何指挥使”。他依旧行走在暗处,手段甚至比在江湖时更为酷烈,但他始终记得太祖的告诫——“要稳,要准,不得滥杀无辜,徒惹民怨”。他查抄前清贪官,监视旧吏动向,渗透北方各省,甚至将触角伸向列强的领事馆。他所做的一切,不再是为了金银或地盘,而是为了那个曾给予他“清名”承诺的人,为了这个在风雨飘摇中诞生的新朝。

偶尔,在向太祖汇报完机密要务后,他会抬头看一眼端坐于御座之上的身影。太祖比两年前更加沉稳,目光也更加深邃,仿佛承载了整个帝国的重量。何三会默默地低下头,心中那份最初因利益而结合的追随,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化作了近乎信仰的忠诚。

他从一个江湖暗桩,成了帝国阴影中的擎天之柱之一。这一切,都始于北江畔那个废弃的寨堡,始于那位年轻家主沉静却足以搅动风云的目光。他知道,自己这艘在暗夜中行驶了大半生的孤舟,终于找到了一座足以抵御任何风浪的,坚实的灯塔。而他要做的,就是确保这座灯塔的光芒,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