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 > 第17章 陆疆隐忧悬庙堂 五军受命定边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章 陆疆隐忧悬庙堂 五军受命定边策

时间回到启元十一年深秋,新京的空气中已带了些许寒意,但武英殿内,帝国核心重臣们心头凝聚的,却是比严寒更需紧迫处理的陆疆大计。东瀛的战事虽接近尾声,杀戮与征服的硝烟正逐渐被治理与同化的繁琐所替代,但帝国那形如秋海棠叶的广袤陆疆,其西北、西南的辽阔地域,却如同未完全弥合的伤口,时刻牵动着中枢的神经。

御座之上,皇帝柏凌云未着繁复朝服,仅一袭玄色常服,更显沉稳干练。他目光沉静地扫过殿内济济一堂的文武:大都督武王柏凌岳、襄王柏凌川、定王柏凌峰、靖王柏凌锐(已自前线返京述职)、海军都督陈璘、首辅文履谦、次辅徐世昌,以及肃立武官班列前端的五位都督——前军刘永福、后军宋占彪、左军赵守诚、右军何雄、中军邓安邦。巨大的《帝国疆域防务总图》悬挂于侧,蒙古、新疆、西藏三地,被特意以醒目的朱砂圈出。

“东瀛之事,赖将士用命,已近功德圆满。”柏凌云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然,朕近日披览舆图,夜观边报,常感寝食难安。我中华帝国,东临大洋,已展旌旗;然陆疆之西、之北,蒙古诸部虽表面臣服,实则心怀观望;新疆设省有年,然俄人觊觎,回部杂处,政令未必畅通;西藏雪域,佛国羁縻,英人黑手屡伸,噶厦首鼠两端。此三地不宁,则帝国腹背受敌,永无宁日!”

武王柏凌岳踏前一步,声若洪钟,接口道:“陛下圣虑深远!以往帝国重心在于整合内地、应对东瀛,对陆疆多取羁縻怀柔之策。今东患已除,水师威震大洋,正是挟此雷霆万钧之势,彻底解决陆疆隐患之时!五军都督府设立经年,屯兵储粮,厉兵秣马,专为今日之用!”

首辅文履谦持重,目光炯炯道:“陛下,武王,陆疆之事,非同东瀛岛国,可一战而灭其宗祀。蒙古、西藏,民情特殊,信仰笃深,若单纯以武力压服,恐激起民变,徒耗国力,反使亲者痛仇者快。老臣以为,当以‘抚’字为先,‘慑’字为后,剿抚并用,方为上策。需有干练能臣,深入其地,宣示朝廷德意,辅以精锐之师,陈兵边界,以作震慑。”

次辅徐世昌曾久历边事,补充道:“文相所言甚是。然三地情况又有不同。蒙古诸部,逐水草而居,重在羁縻王公,断其与外寇(指俄国)勾结;新疆已行省,当倚重能吏,整肃内部,清除俄英渗透,强化控制;西藏则需刚柔并济,既要尊重其教,又必须收回实权,驱逐英人势力。人选至关重要。”

襄王柏凌川随即奏报外交态势:“据外交部与锦衣卫情报,俄国于外蒙及新疆边境活动频繁,其哥萨克骑兵屡有越界挑衅;英国则通过印度,不断派遣所谓‘使团’、‘商队’入藏,贿赂噶厦官员,其驻哲孟雄(锡金)部队亦时有异动。彼等皆视我陆疆为其禁脔,绝不甘心见我帝国真正掌控。”

锦衣卫都指挥使何三,如幽影般悄无声息出列,声音低沉而清晰:“陛下,诸位大人。北镇抚司密探已深入三地。蒙古喀尔喀各部中,以车臣汗部、土谢图汗部部分年轻台吉,与俄境往来密切,暗藏异心;西藏噶厦内部,摄政第穆活佛与噶伦夏扎·班觉多吉等亲英派把持权柄,与英印政府暗通款曲;新疆巡抚袁大化老迈,政令多阻,然镇迪道尹兼提法使杨增新,才干出众,于回部中颇有威信,且对朝廷忠心可鉴,可当大任。此外,外交部右丞张荫棠,通晓洋务,熟悉藏情,曾参与多次边界谈判,若能遣其入藏,或可收奇效。”

皇帝柏凌云静听完毕,眼中锐光一闪,已然决断。“诸卿所议,正合朕心。陆疆之固,非仅刀兵之事,乃政治、经济、军事、教化之总体较量。五军都督府,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日便定下方略!”

他霍然起身,走到巨图之前,手指重点:

“后军都督宋占彪!”

“臣在!”宋占彪声如洪钟,踏步而出。

“命你都督府,总揽漠北蒙古事务!精选骑步,陈兵漠南,举行会盟大典,宣示帝国威德。对归顺王公,优加赏赉,确认其爵位,令其遣子入京入侍卫处或贵胄学堂学习;对暗通俄人、心怀异志者,列出名录,由何三的锦衣卫配合,或密裁,或迫其‘暴病’,务必铲除首恶,收编其部众!朕要在蒙古草原,推行盟旗直隶于理藩院之新政,尔部需为此扫清一切障碍!”

“臣遵旨!必使喀尔喀诸部,永为帝国北疆之锁钥!”

“左军都督赵守诚!” “末将在!”赵守诚沉稳应诺。

“命你都督府,全权负责新疆方向!新疆巡抚袁大化即刻致仕,朕特旨,擢升杨增新为新疆巡抚,加兵部尚书衔,总揽新疆军政一切事宜!尔都督府,需倾力支持杨增新,一要整肃吏治,巩固地方;二要清剿受外敌支持之匪患与分裂势力;三要保障帝国通往中亚之商路,严防俄人越界!朕授你临机决断之权,若遇俄军大规模入侵或内部大规模叛乱,可先行后奏,雷霆扫穴!”

“末将领命!必与杨巡抚同心戮力,使新疆稳如磐石,成为帝国西进之基石!”

“右军都督何雄!”

“臣在!”何雄目光锐利,应声出列。

“命你都督府,统筹川滇藏边务,重点经营西藏!外交部右丞张荫棠,才堪大用,朕特命其为钦差驻藏办事大臣,全权处理藏务!尔部需派精兵强将,护卫其安全,并为之后盾!尔等与张荫棠之要务,是促使西藏噶厦彻底归顺,接受帝国直接管辖,驱逐一切英人势力。可许以保留达赖喇嘛尊号、不干涉寺院香火等条件,但外交、国防、官员任免之权,必须收归中央!若噶厦冥顽不灵,或与英人勾结甚深,朕许你等提一旅之师,翻越雪山,直捣拉萨,犁庭扫穴!”

“臣谨遵圣谕!定与张大臣文武相济,刚柔并用,使雪域高原重归王化,永绝英夷妄念!”

“前军都督府,继续镇守两广、滇南,警惕法属印度支那动向。”

“中军都督府,坐镇中原,策应四方,并为各边行动提供兵力、物资支援,确保补给线畅通无阻。”

皇帝最后看向武王与首辅:“凌岳,大都督府总揽全局,协调各军行动。履谦,内阁需立即选派干员,筹措钱粮,拟定安抚细则,确保政治攻势与军事行动无缝衔接。此番经略陆疆,务求以最小代价,最快速度,达成‘政令通达,疆域稳固’之目标。朕要的,是一个真正完整无缺、铁板一块的中华帝国!”

“臣等遵旨!陛下圣明!”殿内响起山呼海啸般的应诺声,帝国的战争机器,再次隆隆转向广袤的陆疆。一场不见硝烟或仅限局部硝烟,却关乎帝国百年根基的宏大战略行动,就此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