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 > 第9章 宏图暗定锁两洋 欧亚烽烟灼八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章 宏图暗定锁两洋 欧亚烽烟灼八方

启元十八年十二月下旬,太平洋的硝烟虽暂告一段落,帝国海军主力自夏威夷海域撤回中途岛至特鲁克一线,展开全面休整与补给。战舰入坞修缮伤痕,飞行员轮替休养,弹药油料源源不断自后方运抵,战争的脉搏在短暂的平静中酝酿着下一轮更为猛烈的搏动。

然而,平静的海面之下,帝国战争中枢的思虑从未停歇。新京武英殿、东瀛府东方战区总部、那霸海军前进司令部——三地电报往来如织,围绕帝国下一步的战略方向,展开了缜密而激烈的推演。

一份由海军都督萨镇冰与靖王柏凌锐联名签署的绝密战略评估,以最高加密等级呈递至皇帝柏凌云案头。报告在剖析夏威夷战役得失后,尖锐指出:......强攻夏威夷,事倍功半。敌据坚城,抵抗顽强,我虽有海空优势,然投送与攻坚之力,尚不足以速拔此等要塞。阿拉斯加虽已入手,然天寒地远,难作速效,仅堪牵制。帝国欲定大洋霸权,必寻一要害之处,击之可收全局之效,且其防御相对薄弱,可避坚城之挫。

评估末尾,朱笔赫然圈定了一个足以撬动全球战略格局的名字——巴拿马运河。

几乎同时,景王柏凌宇麾下对外情报司,通过各种渠道,将关于巴拿马运河防务、美军大西洋舰队动向、运河区水文气候等海量情报,密集汇入决策层。

武英殿内,炭火驱散着冬寒,却驱不散弥漫于帝国核心重臣间的凝重与亢奋。皇帝柏凌云、首辅文履谦、次辅徐世昌、海军都督萨镇冰(电讯参会)、兵部尚书曹文翰、锦衣卫都指挥使何三等齐聚。巨幅寰宇图上,一道醒目的赤色箭头,自帝国掌控的中太平洋岛屿集群,跨越万里碧波,直刺中美洲那狭窄的陆桥。

陛下,诸公,萨镇冰的声音透过扩音器在殿内回响,带着海军宿将的沉稳与激情,巴拿马运河,连通两洋,乃美利坚维持其两洋海军机动性之命脉,亦为其东西海岸经济联系之咽喉!若能夺取或长期瘫痪此河,则美大西洋舰队无法快速驰援太平洋,其国家战略将被彻底割裂!其战略价值,百倍于夏威夷!

首辅文履谦持重发问:萨都督之论,确是高瞻远瞩。然巴拿马远在万里之外,我军新历夏威夷苦战,舰队疲惫,补给线漫长,如何能保证此雷霆一击,必竟全功?若再顿兵坚城,或遭敌主力拦截,则海军元气大伤,大洋局势恐生变数。

文相所虑,正是关键。柏凌锐的声音自东瀛府接入,故此,计划之核心,在于与!他详细阐述:其一,利用我军现有制海权,舰队主力秘密前出,不直扑运河,而是先夺取其外围关键支撑点,如马绍尔群岛东南之无人环礁,作为前进跳板与补给中继。其二,集结所有可用之航母及远程轰炸机,对运河船闸、控制中心、供电设施进行多波次、高强度精确轰炸,力求瘫痪其运作,而非强求占领。其三,同步派遣精锐陆战队,在舰队和航空兵掩护下,于运河口附近适宜地点进行多点登陆,建立稳固桥头堡,摆出长期围攻态势,迫使美军分兵来援,为我主力舰队创造决战之机!

兵部尚书曹文翰补充道:若成功在巴拿马地区立足,帝国将在美洲大陆获得一个远比阿拉斯加更具战略价值之立足点!

皇帝柏凌云静听各方意见,目光始终锁定于地图上那条狭窄的运河。良久,他缓缓起身,声音不高,却带着定鼎乾坤的力量:巴拿马,锁钥之地。控之,则可断美利坚之脊梁!萨卿、凌锐之策,深合朕意。然此战,关乎国运,需举国协力,周密准备。

他环视众臣,一道道指令清晰吐出,为这场即将到来的跨洋决战定下基调:

一,着靖王柏凌锐、海军都督萨镇冰,即刻细化计划,限半月内呈报详细方案。海军各舰,加速维修补给,征调所有可用之远洋运输船。新建成之级首舰,若海试顺利,立即编入作战序列!新建潜艇,优先配属太平洋破交作战。

二,着内阁、兵部,统筹所有资源,优先保障太平洋方向。务必确保远征舰队之后勤无虞。

三,着景王柏凌宇,情报司所有力量,向巴拿马及加勒比海地区倾斜。朕要清楚运河守军之每一处炮位,美军大西洋舰队之每一次调动!

四,着定王柏凌峰,西方战区需把握欧洲乱局,加强对奥斯曼之压力。西洋舰队提督李准,当持续袭扰奥斯曼沿海要地,策应欧陆战局。

五,告知武王柏凌岳,北线需把握德军主力受制于三线作战之良机,加速对莫斯科之围困!高加索方向第九军吴佩孚部需巩固战果。另,第七军冯国璋部及第十一军需在第聂伯河一线构筑防线,坚决阻截任何试图东援俄国的德军部队!

帝国的战争机器,围绕着巴拿马这一新的战略焦点,以前所未有的效率与决心全速运转。

与此同时,在广袤的欧亚大陆,帝国的另外两条战线,正按照皇帝的全局部署,稳步推进,灼烧八方。

北线,莫斯科城外。 武王柏凌岳指挥第六军段祺瑞部、第八军马啸川部及配属之第十军、第十二军,连同蒙古骑兵巴特尔部三个师,已完成对莫斯科的合围。尽管严冬酷寒,围城工事却在不断加固延伸。第九军吴佩孚在高加索方向连战连捷。

沙皇尼古拉二世困守孤城,虽频频向柏林求援,然德意志帝国此刻正深陷三线作战:西线的德意联军与英、西、葡及法国流亡政府联军鏖战于比利牛斯山脉;南线与奥匈、保加利亚的联军已攻入希腊境内,逼近希腊首都雅典,希腊在英国援军(英国在非洲殖民地的军队)和塞尔维亚流亡政府军队的支撑下勉力维持;其欲东援俄国之兵力,则在第聂伯河中上游一带被冯国璋指挥的帝国第七军、第十一军和蒙古骑兵一部依托预设阵地顽强阻截。柏凌岳奏报信心满满:......德军三线受制,东援无望。俄军饥寒交迫,士气萎靡。各军已完成总攻准备,预计开春之后,便可总攻克里姆林宫!

西线,印度德里。 定王柏凌峰坐镇西方战区,忠实践行策应之责。第三军赵守诚部已北上高加索,与第九军形成钳形攻势;第四军何雄部与波斯联军继续向巴格达方向推进,威胁奥斯曼腹地;第五军王士珍部则配合英军,准备登陆阿拉伯半岛。西洋舰队提督李准,率、等主力舰只,持续活跃于地中海,频频袭击奥斯曼帝国沿海城市与补给线,不仅有力支援了盟军在地中海的行动,更极大牵制了同盟国集团的海上力量。

帝国如同一位掌控全局的巨匠,在欧亚大陆与太平洋这两盘大棋上,落子精准,步步为营。北线的雷霆重压,西线的战略策应,高加索的纵深突破,以及欧洲战局对德军的巨大牵制,皆为即将在巴拿马方向发起的、决定世界海权归属的一击,铺垫了最为有利的全局态势。

新京的冬夜,寒风依旧凛冽。然武英殿内的灯火,彻夜长明,为这片古老的东方土地,也为整个世界,勾勒着一幅锁断两洋、龙腾寰宇的宏图。

战争的巨轮,在短暂的间歇后,正向着更深远的海洋、更磅礴的命运,隆隆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