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落日吻过红裸时 > 第170章 石畔花约共守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晨雾还没散尽,红裸石旁就传来了细碎的脚步声——是邻村的李婶带着几个老姐妹,挎着竹篮,篮子里装着刚蒸的槐花糕。“听说这石头旁的花是落日养的,我们特意来沾沾暖,也给花带点甜。”李婶笑着蹲下身,把槐花糕放在石面的“吻痕”旁,“让花也尝尝咱的心意。”

巴图刚拎着露水水壶赶来,见石旁围了不少人,赶紧挤过去:“李婶,你们来得正好!今早又冒出两个小花苞,藏在叶子下面,像小胭脂球!”他拨开叶片,果然见两片圆叶间,鼓着两个米粒大的绿苞,苞尖隐隐透着粉,和最先开花的那株模样一模一样。

顾念苏也跟着笑:“这是花苗在跟咱们约好呢,要跟着落日的暖,一茬茬地开。”她拿出木牌,添上“四月初六,石畔添新苞,花约续暖香”,炭笔刚落,就见秦叔扛着一捆细竹条走来:“昨儿来的人多,竹架得再加固些,顺便给新花苞也搭个小架子,让它们顺着暖劲儿往上长。”

众人跟着忙活起来——男人们帮着搭竹架,把细竹条轻轻插在新花苞周围,用软麻绳松松绑住;女人们则围着红裸石,把带来的布料剪成小块,缝成小小的花形布片,挂在竹架上;孩子们最热闹,拿着彩笔在布片上画太阳、画花朵,还在石缝里插满了采来的野菊,把红裸石旁装点得像个小小的花园。

李婶的老姐妹张姨,从篮子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薰衣草:“这草香能安神,撒在花苗周围,夜里花睡觉也能沾着香。”她边撒边说,“往后咱们就定个‘石畔花约’,每天来给花浇浇水、添点心意,陪着落日一起守着这暖。”

这话引得众人纷纷响应。卖豆腐的王大哥说,以后每天来送豆腐时,都给花带点豆浆水;扎稻草人的陈叔说,要编个戴着太阳帽的稻草人,立在石旁,帮花挡挡风;连村里的教书先生都来了,说要给红裸石和花苗写段“花石约”,刻在小木牌上,立在石畔。

午后的日头渐渐高了,石旁的人却没散。大家围着新搭的竹架,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着“花约”的规矩:每天清晨轮流来接石面的露水浇花,傍晚一起守着看落日吻石,谁要是发现花苞有变化,就赶紧在木牌上记下来,还要把带来的心意——不管是糕点、布料还是香草,都放在石旁,让花和石头一起沾着人气的暖。

最让人期待的落日时刻终于到了。田埂边挤满了人,连村里的孩子都放学赶来,手里拿着自己画的落日和花的画。当红裸石被橘红色的光裹住时,石旁的三朵红花愈发红艳,新冒的花苞被光映得粉透,竹架上的布片和野菊都染着暖光,连石面“吻痕”旁的槐花糕,都泛着淡淡的甜香。

“快看!新花苞的粉更浓了!”巴图指着绿苞喊。众人凑过去瞧,果然见苞尖的粉比清晨深了些,像被落日的光轻轻摸过。教书先生站在石旁,捧着写好的“花石约”木牌,轻声念道:“红裸承落日之吻,花苗衔暖香而生,众人守石畔之约,共护朝暮之甜……”

念到最后,大家都跟着点头,连风都似的慢了下来,好像在认真听这约定。顾念苏握着木牌,就着余晖添下:“落日吻石,众人守约,花续暖,石存情。”写完抬头,见夕阳的光落在每个人的脸上,也落在红裸石和花苗上,像给这份约定镀上了层暖金。

天色渐暗,众人渐渐散去,却都没忘了给花留下心意——李婶放下半块槐花糕,张姨撒了把薰衣草,王大哥倒了点豆浆水。巴图最后一个走,他给新花苞浇了点露水,又摸了摸石面的“吻痕”:“石头,花苗,我明天还来!咱们一起等着新花苞开花,等着落日再来吻你们。”

夜风轻轻吹过,竹架上的布片轻轻晃动,影子落在红裸石和花苗上,像一双双温柔的手,守护着石畔的约定。石面的槐花糕还留着甜香,新花苞在夜色里静静鼓着,仿佛在悄悄应着:明天,等落日再来时,我们就离开花又近一步,离这份暖,又近一步。

顾念苏站在田埂边,望着红裸石旁的暖光与花香,忽然懂了——这“落日吻过红裸时”的暖,从来不是石头和花的独美,而是众人用心意凑成的约定,是你送一块糕、我搭一个架、他写一段文,把对生活的盼,都藏在石畔的花里,跟着落日的光,一天天、一年年,守着这份甜与暖,慢慢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