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这些列强,欺朕太甚 > 第342章 巨兽的苏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巴萨”行动,这个充满了中世纪的代号,如同一道蕴含着无穷能量的电流,瞬间贯穿了整个德普士帝国的战争机器。皇帝的意志,通过最高统帅部一道道加密的指令,传达到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一头沉睡的工业巨兽,被彻底唤醒,它开始以一种令人战栗的效率,为即将到来的,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庞大的陆地进攻,积蓄着力量。

在德普士工业区的腹地,所有工厂里,日夜灯火通明,巨大的水压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将通红的钢锭,锻造成“黑豹”坦克的炮塔和“虎”式坦克的厚重装甲。生产线被重新规划,所有非必要的民用生产,全部被叫停。成千上万的工人,在“为了帝国的决战”的口号下,实行着三班倒的十二小时工作制。军备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这位被皇帝赋予了几乎无限权力的天才组织者,将他惊人的效率发挥到了极致。他简化了生产流程,统一了零部件标准,甚至将一部分坦克的生产任务,外包给了被占领区的工厂。

短短两个月内,超过两千辆崭新的中型坦克和数百辆令人生畏的重型坦克,就从生产线上驶下。它们来不及进行过多的测试,就被漆上了标准的德普士灰涂装,由特制的重型平板列车,直接运往前线。整个帝国的铁路系统,都进入了军管状态。所有的客运列车被取消,铁轨上,只有望不到尽头的军列,在日夜不息地奔驰。一列列满载着坦克、火炮、弹药和士兵的列车,如同无数条钢铁动脉,将帝国的战争血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东部边境那个巨大的心脏。

后勤部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总参谋长哈尔德的担忧,正在变成现实。为了支撑起三百五十个师(包括250个德普士师和100个仆从国师)在长达两千公里的战线上,进行纵深一千五百公里的突击,所需要的物资,是一个天文数字。仅仅是开战第一周所需要的炮弹,就需要超过六十万吨,足以装满数万节火车车皮。而五千辆坦克和数万辆卡车、摩托车,每天消耗的燃料,更是一个足以让任何后勤官感到绝望的数字。

后勤总监瓦格纳将军,几乎是以一种自杀式的态度,在执行着这个任务。他下令,征用了帝国境内所有的民用卡车和油罐车,甚至连消防车和洒水车,都被改装成了运输工具。他清空了帝国所有的战略石油储备,将它们全部运往前线机场和野战油料补给站。他还制定了一个疯狂的计划:在进攻开始后,利用缴获的沙罗铁路,迅速将其改成德普士的标准轨距,以保证铁路运输能跟上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无数的铁道工兵部队,被预先部署到了边境线后方,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在枪林弹雨中,为帝国的钢铁洪流,铺设前进的轨道。

与此同时,一场规模空前的大规模兵力调动,也在悄然进行。在南线,刚刚经历过血战的隆美尔“东方军团”,接到了最高统帅部的严令。他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麾下所有还能作战的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移交给即将成立的中央集团军群。隆美尔,这位刚刚被捧上神坛的元帅,被无情地剥夺了他手中最锋利的佩剑。他的任务,变成了用残存的步兵部队,和那些战斗力低下的中洲盟军,在广阔的南线,维持一条脆弱的防御战线,牵制住朱可夫的部队。

当隆美尔接到这份命令时,他正站在高索山麓的一处临时机场,看着一架架运输机,将他手下那些伤痕累累的老兵,运往后方。他沉默地读完了电报,然后将其递给了他的参谋长。

“他们把我们当成了什么?消防队吗?”参谋长高斯少将愤怒地说道,“我们用鲜血换来的部队,刚刚撤出地狱,就要被送去另一场豪赌!陛下和最高统帅部,他们疯了吗?”

隆美尔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远方。他知道,这不是疯狂,这是皇帝的决心。他个人的荣誉和情感,在帝国的整体战略面前,无足轻重。他能做的,只有服从。他甚至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只是平静地回电,表示将坚决执行最高统t帅部的命令。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一丝不祥的预感,却越来越强烈。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沙罗帝国的韧性,也比任何人都了解皮可夫的指挥风格。这样一场将所有赌注都押上去的进攻,一旦受挫,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在帝国东部的集结地,三支庞大的集团军群,正在慢慢成型。

北方集团军群,由老成持重的勒布元帅指挥,他们的目标是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最终指向沙罗帝国的旧都——马勒格勒。

南方集团军群,由功勋卓着的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他们的目标是乌克兰的广阔粮仓和工业区,最终指向马勒格勒和高索,与隆美尔的部队遥相呼应。

而作为整个“巴萨”行动的核心与铁砧的,是中央集团军群。皇帝将帝国最精锐的部队,都集中在了这里。指挥这支史无前例的庞大军队的,是素有“攻坚专家”之称的费多尔·冯·博克元帅。而在他的麾下,则汇集了德普士帝国最闪耀的将星。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二装甲集群和第三装甲集群。它们的指挥官,分别是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将和赫尔曼·霍特上将。这两位,是德普士“闪电战”理论最坚定的倡导者和最成功的实践者。他们的手中,掌握着超过两千辆坦克,是即将撕开沙罗防线的,那柄最锋利的矛头。

古德安,这位被誉为“德普士装甲兵之父”的将军,此刻正站在一片伪装网下的临时指挥部里,对着他面前的沙盘,做着最后的推演。他的脸上,洋溢着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和自信。在他看来,沙罗军队的部署,简直是愚蠢透顶。他们将大量的步兵,密集地部署在边境线上,形成了一条看似坚固,实则脆弱的“硬壳”。只要他的装甲集群,能够在一点上实现突破,就能像一把烧红的刀子切开黄油一样,迅速地插入敌人的纵深,将他们的主力,分割、包围、然后歼灭。

“速度!速度就是一切!”古德安对着他的参谋们,反复强调着他的作战理念,“我们不能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一旦突破,就不要停下来去管两翼的敌人,把他们留给后续的步兵。我们的目标,是三百公里外的明斯克,是五百公里外的斯摩棱斯克,最终,是莫斯科!我们要用履带,在沙罗的土地上,画出最壮丽的包围圈!”

在几十公里外的另一个指挥部里,霍特上将也在进行着类似的部署。与古德里安的激情四射不同,霍特显得更加冷静和谨慎。他仔细地研究着每一条河流、每一片森林的地形,试图找到最完美的突击路线。

整个边境地区,都笼罩在一片大战前夕的、诡异的宁静之中。数百万大军,数千辆坦克,上万门火炮,如同蛰伏的巨兽,隐藏在森林、村庄和伪装网之下,等待着那个决定命运的时刻。士兵们擦拭着自己的武器,给家人写着可能是最后一封的信。空气中,弥漫着汽油、火药和男性荷尔蒙混合的味道。所有人都知道,一场将决定世界命运的大战,即将在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拉开帷幕。而他们,将是这场宏大历史剧的,亲身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