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兵王太子的铁血中兴 > 第220章 商议修路的计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接下来几天,朱慈烺没事儿的时候,就会跑去乾清宫,请求崇祯皇帝将以英国公为首的勋贵们,以及户部尚书侯恂和户部左侍郎倪元璐等人,叫来乾清宫,商议组建商行的事情!

当朱慈烺将自己心中的想法,一股脑儿的说给勋贵们和户部的朝臣们听的时候,以英国公为首的勋贵们都高兴坏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当时本着‘出钱消灾’的想法,给太子殿下捐献的银子,居然能在今天有所回报!

虽然张之极和徐允帧等人,都不知道太子殿下口中的那个水泥和新修的路怎么弄赚钱,能赚多少钱;但是太子殿下没有忘了他们这些当时出了银子的人,就足够英国公等人感激涕零了!

和张之极 徐允帧他们不同的是,当侯恂和倪元璐刚开始听太子殿下组建商行的事儿之后,表现的兴趣缺缺;

可是,当朱慈烺说,他要组建的商行之中,有朝廷的三成干股,所有的分红都会进入户部之后,侯恂和倪元璐等户部官员顿时来了兴趣!

这年头,朝廷的六部之中,最难最难的当属户部的官员,没办法,朝廷目前的进项太少了,支出又太多了!

所以,当侯恂和倪元璐等人听到朝廷居然也能在此事之中有三成干股,是张之极等所有勋贵们的总和的三倍之多的时候,侯恂和倪元璐等户部官员就更加感兴趣了!

当咱们得太子殿下,示意众人安静,并开始将他自己的计划娓娓道来的时候,张之极 徐允帧 帆永固 张庆臻 卫时春以及新加入这个小团体的新乐侯刘文炳等六人,全部一手捋着胡须一边瞪大着眼睛看着太子殿下侃侃而谈!

至于太子殿下所说的具体内容,张之极等人听没听懂?又听懂了几分?这一单从几位公爷和爵爷们满脸懵逼的表情,就知道了!

众人之中,只有侯恂这位户部尚书和倪元璐这位户部左侍郎二人,将太子殿下所提出的计划听了进去!

朱慈烺足足用了一个多时辰,才将自己的计划说完,然后便让众人讨论,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发问!

听到太子殿下这么一说,性子比较急的宣城伯卫时春第一个站了出来,疑惑的请教道:

“太子殿下,臣有一点不明白,既然京城到太原和大同已经有了官道,咱们为什么要再修一条官道呢?而且殿下刚刚您也说了,无论谁要走咱们这条新修的官道,都是要收钱的!百姓和商人们有免费的官道走,为什么要走收钱的官道呢?”

“对啊!太子殿下,臣也不懂!”

听完了卫时春的说辞之后,惠安伯张庆臻和新乐侯刘文炳也异口同声的疑惑道!

对于三位直性子的勋贵们所提出的问题,朱慈烺仅是微微一笑,便将目光看向了没有出声的张之极和侯恂等人!

见到太子殿下的目光看来,倪元璐顿时起身,先是朝着卫时春等人拱了拱手说道:

“三位侯爷的问题,下官来解答吧!”

“刚刚太子殿下说过,这条新修的官道可以在下雨天也可以让马车正常行驶;这一点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并没有什么作用,可是对于那些贩卖货物的商人们呢?”

“对于全国各地行商的商人们来说,时间就是银钱!如果真的有一条路能让商人们通商的时间周期变短,原本一个月只能贩卖一次的货物,有了这条路之后,一个月就可以贩卖两次;足足多了一倍的利润 ,那么商人们还会在乎‘过路费’那点小钱吗?”

“要知道,太子殿下刚刚可是说了,走这条新修的路,每二里地才会收一个铜钱的过路钱,一辆马车从京城到太原城也仅仅需要五钱银子多一点而已!这点小钱,商人们是不放在眼中的...”

(ps:在明朝,一两白银等于十钱银子,可以兑换成1000个铜板;也就是,从京城到太原走这条路需要五钱银子,相当于现在的300元到330元之间,基本等同于当代的高速费;但是因为时局动荡等因素,兑换比例会有所变化,在此老北就不过多的解释了!)

接下来,众人围绕着成立商行是否可行,以及需要投入多少银子,收益又能有多少等等展开了讨论!

其实,与其说是众人在讨论, 还不如说是太子殿下和侯恂 倪元璐等三人在讨论,张之极和徐允帧两位国公只是偶尔的会插上几句话;

至于卫时春 张庆臻 刘文炳等几位侯爷,原本瞪大的眼睛,此时也几乎要合上了!如果不是担心君前失宜的话,估计此时几位爵爷的呼噜声都响起来了!

在朱慈烺的计划之中,修建这条京城通往太原和大同的路,可以让朝中众臣和民间的富商也参与其中;否则这笔修路的银子全部由朝廷来出的话,无疑是对国库的一大考验!

从京城到太原,再加上北上到大同的路,一共有一千三百多里;可以将这一千三百里路分成十三份;

经过朱慈烺和户部尚书侯恂以及户部左侍郎倪元璐的估算,修这样的一条路,每一百里大概需要白银十五万两;当然这是修路的劳工全部都用建奴俘虏的情况下计算的!

因此,朝臣之中,只要家底丰厚的都可以参与进来,当路修好并产生收益的三十年之内,这条路的收益将会有一半拿出来分给那些出银子的朝臣和富商们,剩下的一半收益则是归新成立的商行所有!

朱慈烺的这个计划,如果放在后世的叫法便是‘承包’!有钱的朝臣们和商人们,出钱承包下这一路段的建筑费用,路修好之后,这一段路所产生的收益则是有一半归承包人所有!当然,收费的标准还是要按照朝廷的收费标准统一执行的!

倪元璐在听完了太子殿下,让朝臣和民间富商也可以参与进来的计划之后,立刻开始在心中盘算起来!

倪元璐毕竟出身户部,对于北直隶和山西这两个行省的行商情况还是非常了解的,经过缜密的计算之后,倪元璐立刻决定在修路这件事上参上一股 !

在倪元璐算来,按照这几年北直隶和山西省的通商情况来算,投入这十五万两白银大概会在十年时间左右收回成本;剩下的二十年则至少有三十万两白银的收益;仔细计算过后,倪元璐决定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