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灶王爷的赊账簿 > 第156章 灶膛里的余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炊烟在瓦檐上绕了个弯,慢悠悠地融进暮色里。豆宝蹲在灶门前,看娘往灶膛里添最后一把柴,火星子顺着灶口跳出来,落在青砖地上,很快就灭了。

“去叫你爹和沈爷爷吃饭,”娘用布擦了擦锅沿,“粥熬好了,再不吃就要凉透了。”

豆宝应着,刚跑到院门口,就看见爹和沈爷爷蹲在石磨旁抽烟,烟袋锅里的火星明灭不定,像天上刚露头的星。沈爷爷手里攥着张纸,是刚从镇上捎来的化肥宣传单,正指着上面的字跟爹念叨:“你看这上面说的,氮磷钾配比,咱往年种地哪懂这些,全凭老法子……”

“沈爷爷,爹,吃饭了!”豆宝脆生生地喊,惊飞了落在磨盘上的麻雀。

沈爷爷把烟袋锅在鞋底磕了磕,笑着起身:“就来就来,闻着香味了。”他往灶间瞅了眼,“你娘的手艺,越发好了。”

灶屋里摆着张矮桌,四碗小米粥冒着热气,旁边是腌萝卜条和昨天剩下的蒸红薯。沈爷爷捧着碗,咂了口粥,眯着眼叹:“还是家里的粥香,比镇上饭馆的舒坦。”

“您要是不嫌弃,往后常来吃。”娘往他碗里夹了块红薯,“这红薯是后坡收的,甜得很。”

爹正给豆宝剥煮鸡蛋,闻言接话:“前儿翻地,见后坡那片荒着可惜,打算开春种点南瓜,到时候结了瓜,给您送几个大的。”

“好啊,”沈爷爷笑得眼角堆起褶,“我那小孙子最爱吃南瓜饼,到时候我让他娘多烙几张,给你们送过来。”

豆宝捧着碗,小口喝着粥。小米的软糯混着红薯的甜,在舌尖散开。灶膛里的火已经弱下去,只剩些暗红的炭火,把灶门前的青砖烤得暖暖的。她脱了鞋,把脚伸到灶门前,暖意从脚底慢慢往上爬,像揣了个小暖炉。

“你这丫头,”娘看见她的小动作,笑着拍了下她的脚,“小心烫着。”嘴上说着,却往灶膛里添了根细柴,“烤烤也行,这天还凉着呢。”

沈爷爷看着这光景,忽然叹道:“想当年,你爹小时候也爱这么烤脚,跟个小泥猴似的,一到冬天就赖在灶门前不走。”

爹挠了挠头,笑了:“那时候不就图灶膛暖和嘛,比炕头还热乎。”他往沈爷爷碗里添了勺粥,“您也烤烤,我娘刚添了柴。”

沈爷爷果然把脚挪过去,挨着豆宝的脚边放着,苍老的脚背上爬满青筋,却透着股硬朗的劲儿。“还是这灶膛的余温实在,”他感慨道,“电暖器再热,也没这味儿。”

豆宝嗅了嗅,确实有股特别的味道——是柴火烧透的草木香,混着锅底的烟火气,还有小米粥的清甜,像奶奶的怀抱一样,让人踏实。她偷偷看沈爷爷的脚,穿着娘新做的棉鞋,鞋帮上还绣着朵简单的梅花,是她昨天跟着娘学绣的,针脚歪歪扭扭,却被沈爷爷宝贝似的穿着。

“对了,”沈爷爷像是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摸出个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几块碎银子,“这是我攒的,你拿着,开春买化肥用。”

爹连忙推辞:“您这是干啥,化肥钱我们有。”

“拿着!”沈爷爷把银子往爹手里塞,“我这把老骨头,留着也没用,给孩子们多攒点家底才是正经。”他又摸出块玉佩,塞给豆宝,“这个给丫头,保平安的。”

玉佩温润,上面刻着只小兔子,正啃着胡萝卜,憨态可掬。豆宝攥在手里,暖乎乎的,像有温度似的。

粥渐渐喝完了,娘收拾着碗筷,爹帮着沈爷爷把剩下的碎银包好,两人又蹲在灶门前聊起了春耕的事。豆宝靠在灶墙上,听着他们的说话声,脚边是灶膛的余温,手里是温润的玉佩,心里像被粥填满了似的,暖暖的,胀胀的。

暮色越来越浓,灶膛里的柴慢慢烧成了灰烬,余温却久久不散,像这屋里的笑语,像沈爷爷的碎银,像爹的叮嘱,像娘的粥香,把这平凡的夜晚,烘得热烘烘、软乎乎的。豆宝打了个哈欠,眼皮越来越沉,恍惚间,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也是这样靠着灶墙,听着大人们说话,在烟火气里慢慢睡去。

她不知道,这灶膛的余温,会像种子一样,落在她心里,等到来年春天,长出满院子的欢喜。就像此刻,檐角的月牙悄悄爬上来,把清辉洒在窗纸上,和灶膛的暖,融成了一片温柔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