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风起荆南 > 第82章 州内博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琦儿,既然是你提出的由州牧府委派一名人才到桂阳郡担任郡丞,想必你心中已有人选了吧?那你便推荐几人吧,为父帮你参考参考。”刘表再次考校刘琦道。

刘琦也不矫情:“父亲,孩儿推荐伊籍伊机伯、王粲王仲宣、和洽和阳士这三人。”

“伊机伯有才能且私下与你相交颇多,王仲宣亦算是颇有才学但其状貌不扬,加之身体孱弱,行事又不拘小节,至于和阳士品行能力皆佳。此三人之中唯王仲宣不是最佳的人选,其余二人皆可。这次已经言明由你决定,你便在三人之中择一人担任桂阳郡郡丞吧。”刘表决定放手让刘琦尝试一番。

“可否容孩儿回去思考一日再做决定?”

“可以,你且先回去思量一番吧,确定人选后便随你一同前去桂阳郡。”

随后刘琦便行礼告退。

刘表看着自己长子离去的背影心中也是略感欣慰,这个时候的刘表还是很宠爱和注重培养刘琦的。

……………………………………………………

与此同时,襄阳城内,王粲家宅之中。

“仲宣,何不再考虑一下呢?我主乃是世间少有之大才,更是有非一般人可比的气量。”

说话之人正是离开桂阳郡前来说服王粲的廖立。

“公渊,非是我知晓你主之才。只是我连刘景升这个堂堂的荆州牧都只是无奈之下才屈身于其帐下,想林铤一个郡守又如何让我真心效力?只是因为其所谓的有才吗?天下有才之人何其多也。”王粲反问廖立道。

昔年王粲因为长安局势混乱与族兄王凯、友人士孙萌等离开长安,到荆州去投靠自己的同乡荆州牧刘表。刘表见王粲状貌不扬,身体孱弱,又不拘小节,所以并不太看重他。

“你且看我这卑鄙之人主公都亲自登门相请,不像刘景升一般只看中外表和名声,而不重实际之才学。否则,以仲宣你之才学应当重用才是。”

廖立的话像一把利刃再次刺中了王粲心里最痛的那一处,回想来到荆州因为颜值受到的冷落,王粲此时唯有沉默不语。

正在此时门外侍从来报,公子刘琦前来拜访。

王粲才回过神来,请廖立去偏房暂歇,自己则整理了一下衣冠亲自出门去迎接刘琦。

“不曾想长公子大驾光临,粲有失远迎!还请长公子移步寒舍之内。”王粲边说边将刘琦请进家中。

待刘琦进王粲宅院之中落座便开口说道:“仲宣先生,今日冒昧前来叨扰乃是有一事请教。”

“公子但说无妨。”

刘琦接着说道:“今日接到桂阳郡呈报的文书,桂阳郡发生蛮祸,虽已平定,但郡守赵范身死于此次蛮祸之中。桂阳郡目前上报文书,林铤林廷钰此人因平定蛮祸为首功,遂呈报请林铤为新任桂阳郡之郡守。”

王粲故作惊讶道:“竟有此事?不知林铤乃何许人也?”

“要说林铤此人经历也是颇为奇异,听闻其入仕经历与桂阳郡中的管军校尉鲍隆、陈应颇为相似,先前因人举荐为赵范所启用,后便入桂阳郡军中历练。传言其颇为有才能,屡立功勋,短短时间便从伍长晋升为军侯,甚至在桂阳蛮祸之前赵范还欲为其请功为别部司马。如今我父有意让其接替赵范成为新任的桂阳郡郡守,但又恐其未必知晓熟悉政事,故而考虑又州牧府委派一名郡丞以做辅佐。”刘琦说完之后还不忘看一看王粲的反应。

王粲此时则是神色自若的问道:“原来如此,公子既然前来,想来心中或已有合适的人选了吧?”

刘琦见王粲不接话还反问自己,心中亦是感叹襄阳城中的文士还真是没几个简单的。

刘琦不死心的继续问道:“不知仲宣先生心中可有什么适合的人选?”

王粲深谙“太极”知道,依旧答道:“此等大事王粲自是不敢妄言,而且以公子之贤明想必自有明断。”

正如廖立之前所说的,王粲因为“颜值”和性格的问题一直不受刘表的“待见”,所以王粲在荆州之中的生存之道就是不依附于任何荆州世家豪族,不轻易表达自己的看法。也正因如此刘琦才想尽力拉拢这样有才能的中立派。

“我心中之首选正是仲宣先生,这次我是带着满满的诚意前来,还请仲宣先生莫要推辞。”刘琦一脸真诚的看着王粲。

王粲见此,也知道自己不能再像之前这么糊弄过去了。于是便叹了一口气道:“多谢公子抬爱,兹事体大,可否容粲考虑些时日?”

刘琦见此也是颇为无奈于是道:“先生所言甚是,既然如此还请先生务必慎重考虑此事。那刘琦先行告辞,过些时日再来拜访先生。”

说完刘琦起身一礼便要离开,王粲也匆忙起身相送。

待王粲将刘琦送走之后也无奈的再次叹气,随后便去宅院偏房寻廖立。

【伊籍(生卒年不详),字机伯,兖州山阳郡(今山东济宁金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年少时依附于同乡刘表。刘备落难到荆州时,伊籍时常拜访,托请刘备照顾。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表病死,伊籍便转投刘备,一起渡江南下。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入蜀帮助刘璋,伊籍亦有跟随。随后刘备和刘璋双方决裂。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平定益州,任命伊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其待遇次于简雍、孙乾等。后升任昭文将军,并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同编制《蜀科》。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平定益州,进入成都(今四川成都),自己兼任益州牧,任命伊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伊籍所受到的待遇仅次于昭德将军简雍和秉忠将军孙乾等人。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后,升任伊籍为昭文将军。伊籍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同制定《蜀科》,《蜀科》是治理蜀汉所用的法律,《蜀科》中的条列律令都出自这五人之手】

【和洽(生卒年不详),字阳士,汝南郡西平县(今河南省舞阳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和洽早年曾被当地吏民举荐为孝廉,并受到大将军何进的征召,但都被他婉言谢绝。袁绍占据冀州,派遣使臣迎接汝南郡的士大夫,士大夫都欣然前往,唯独和洽认为:“冀州土地平坦,民众强悍,为英雄俊杰所利用,是四方皆可出战的地区。袁本初依靠自己的有利条件,虽然能够强大,然而英雄豪杰正蜂拥而起,他未必可以保全。荆州的刘表没有远大的志向,爱惜人才,乐于交结士人,地势险要,山中的民众软弱,容易依靠倚赖。”于是与亲戚故旧都向南投靠刘表,刘表以对待上宾的礼节接待他们。和洽说:“之所以不投靠袁本初,是为了躲避群雄争夺的地区。昏聩的主人,不能轻易接近,时间长久定会受到危害,其间必有进谗言的人离间挑拨。”于是又向南到了武陵郡。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荆州,征辟和洽为丞相掾属。当时毛玠、崔琰都以忠正清廉受到重用,他们选拔官吏以节俭为主要条件。和洽进言说:“国家大政,在于权位与人才,不能只凭一个方面选用官员。过于注重俭约朴素,作为自己的处世原则是可以的,但若只以这个方面作为衡量人和物的标准,失掉的人才一定会很多。如今朝廷议论,官员穿件新衣,乘坐好的车子,便认为不清廉;长官在官府中,面容不加修饰,衣服破旧的,则称之为廉洁。致使士大夫有意弄脏自己的衣服,把车马服饰收藏起来;朝廷各官府的长官,有的自己提壶携饭入官署办公。设立教令,观察风俗,贵在合度适宜,这样才可以推广。如今一概推崇难以做到的作法来检核官吏,勉强能够做到,也一定会有很多弊端。古代推行大政教化,务必使其通达人情而已。凡是偏激过分的作法,都容易使人隐瞒真情。”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封魏公,建魏国,和洽与王粲、杜袭等同被任命为侍中。后毛玠因崔琰被赐死而感到不满,有人告发毛玠曾非议曹操,曹操于是大怒。曹操十分震怒,把近臣都召过来,和洽陈述说,毛玠素来信守节操,请求调查确实。退朝后,曹操下令说:“如今言事的官员告发毛玠不但诽谤我,而且又为崔琰的事打抱不平。这些都有损于君臣之间的恩义,狂妄地为被处死的朋友怨忿叹息,实在为国法所不容。先前萧何、曹参和汉高祖一起从微贱中起事,建立了很大功勋。高祖每次陷入困境,二人都非常恭顺,更充分地表现出为臣之道,因此享受的福份能延至后代。和侍中请求调查确实,我所以没有同意,是要表明重视臣下报告的情况。”和洽应对说:“如果确实如告发者所说,毛玠的确罪过深重,不是天地所能承载。臣下并不是胆敢歪曲天理、偏袒毛玠,以此来破坏天理人伦。只是认为毛玠出身于一般官员,受到特别的提拔,处于显要地位,多年来一直受到宠信,刚直忠诚公正,为很多官员所忌惮,不应该有不良行为。然而人心难保不变,应该明确妥当地考察复核,从两个方面验证属实。如今圣上恩德地、含忍污垢地施加仁义,不会忍心因为涉及到君臣伦理,而使是非曲直分辩不清,对近臣产生疑心。”曹操说:“正有军事行动,怎么可接受他人告发后又加以复查?狐射始在朝廷上将阳处父刺伤,这是君主应该警戒之事。”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讨平张鲁,和洽建议趁机调回军队、迁徙百姓,可减省防守的费用,曹操没有采纳。但此后还是迁徙了百姓,把汉中放弃了。和洽出任郎中令。黄初元年(公元220年),魏文帝受禅让称帝,拜和洽为光禄勋,封他为安城亭侯。黄初七年(公元226年),魏明帝即位后,又进封为西陵乡侯,食邑二百户。太和年间,散骑常侍高堂隆上奏:“到了季节,还没有风,却有荒废的气象,一定是官员们不勤于自己的职责,而使天气反常。”明帝于是下诏,谦虚地引咎自责,并广泛征求意见。和洽认为:“民众不多,耕地且少,白吃饭的人很多。国家以百姓为根本,而百姓又依靠粮谷维持生命j所以说一时废弃耕种,便失去了延续生命的根本。因此先代君王务必省减烦杂的费用,以便专心注重农业耕作。自春夏以来,百姓为徭役所困扰,农业被荒废,而百姓叫苦不迭,季节风不来,未必不是由于这个原因。消除天气反常的办法,莫过于节俭,太祖皇帝建立宏伟的业绩,使用了大量费用供应军事行动,还要供军人的赏赐,但是官兵食用丰富,仓库的谷帛也很充足,原因就在于不装饰无用的宫殿,禁绝浮华的费用。如今的关键,就在于减省劳务烦杂的摇役,减免其他的多余事务,以便为军队提供储备。三方边境的防守,应该早做准备。要观察分析敌人的虚实,招募训练士兵,在朝廷上筹划好战胜敌人的策略,明确攻取的计划,再详细地征求众人的意见以求没有缺漏。如果计划不能及早明确,轻视小看敌方的实力,军队多次行动,出动后毫无成效,就是人们所说‘动武而敌人毫不震动’,这正是古人所警戒的。”后又转任太常,生活清贫,信守节操,以至出卖田宅生活。魏明帝知道后,加赐给他粮谷绢帛。死后,赐谥号为简侯。儿子和离继承了他的爵位。他的另一个儿子和适,聪明豁达,官至廷尉、吏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