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骨戒:剩余寿命730天 > 第174章 藤网成界,万物共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4章 藤网成界,万物共栖

当四海的共生花连成一片时,通脉藤的光带已不再是单纯的金色,而是融入了万种色彩——雨林的翠绿、草原的青黄、海岛的碧蓝、戈壁的赭红,在九州上空织成一张流动的彩网,连星辰的光芒都透过网眼,洒下斑斓的光斑。

石敢当蹲在总坛最高的山巅,看着彩网中流淌的脉语。最近,他发现连山林里的走兽、天上的飞鸟,都开始跟着脉语的节奏活动:鹿群会顺着藤网的绿光迁徙,避开干旱的山谷;候鸟迁徙时,会绕着彩网的节点盘旋,像是在确认方向。

“阿木前辈说这叫‘万物共栖’,”少年手里转着颗通心钥籽实,“藤网成了新的‘界’,不是用来隔开啥,是告诉万物‘哪能去,哪该留’,比官府立的界碑管用多了。”

水灵儿提着竹篮,里面装着给候鸟准备的“脉语食”——用星核果和各地的谷物混合而成,颗粒上印着小小的脉语符号,鸟儿吃了,就能顺着藤网的指引找到迁徙的捷径。“你看这群大雁,”她指着天空中排成“人”字的雁阵,“去年有三只掉队,今年跟着脉语食走,一只都没少,还多带了几只雏雁回来。”

陈默站在观星台,望着彩网笼罩的九州大地。陨骨在掌心泛起温润的光,他能清晰地感知到,藤网不仅连接着地脉,更在调和万物的气息:猛兽的凶性被藤网的脉语柔化,不再轻易袭击村庄;毒虫的毒性被稀释,却保留了入药的功效;连最桀骜的野马,都愿意跟着共生藤的指引,到水草丰美的地方繁衍生息。

“这才是‘藤网成界’的真意。”白长老的声音带着释然,老人正用彩网的光丝编织“护生符”,符上的纹路能安抚躁动的生灵,“以前总想着‘人定胜天’,现在才明白,真正的守护,是让万物各安其位,互不侵扰,像这藤网一样,看似有界,实则相融。”

苏清月带着村民在藤网的节点旁搭“共栖棚”,棚子一半给旅人歇脚,一半给受伤的鸟兽疗伤。“昨天救了只断翅的鹰,”她指着棚角的巢穴,“藤网的脉语在给它治伤,今天就能扑腾翅膀了,刚才还帮着赶走了偷鸡的黄鼠狼,跟通人性似的。”

疯和尚则在共栖棚边支起“说禅台”,台上摆着脉语琴,他一边弹琴,一边对着鸟兽“讲经”。琴声与脉语相融,连最胆小的兔子都敢凑到台边,啃他手里的星核果干。“你看这兔子,”老和尚笑着扔出块果干,“以前见人就跑,现在知道咱不会伤它,比村里的狗还亲近。”

阿木则在编写《万物共栖谱》,把不同生灵的习性与脉语的对应关系记下来:狼嚎带着“领地”的脉语时,不可靠近;鸟叫混着“求救”的节奏时,必是遇险;甚至连蛇的“嘶嘶”声,都能分辨出是“无害”还是“警告”。“猎人看了这谱,就知道哪片山该绕着走,哪片林能安心打猎,再也不会误杀保护的兽类了。”

立冬那天,通脉藤的彩网突然泛起柔和的白光,所有的脉语都变得悠长而宁静。水灵儿的脉语符暖得像团火,她感应片刻后,轻声道:“是万物在‘越冬’。藤网说要给山林的走兽留足食物,给迁徙的候鸟铺好暖路,给蛰伏的虫豸盖层厚土,让大家都能安稳过冬,明年开春再好好相见。”

石敢当扛着捆干草,往共栖棚后的山洞里送——那是藤网指引的“兽类越冬洞”,里面铺着共生藤的枯叶,暖和得很。“你听这洞里的‘呜呜’声,”他放下干草笑道,“是熊在道谢呢,说去年没找到好地方,今年有藤网指路,再也不用挨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