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墨以伤害罪入刑三年,金泽株防卫过失致死判了四年。
对于他们两个人的判罚,可以说很多人都已经付出了种种努力。
即便是两个人都入监后,乔鹏还曾经尝试过运作让王墨在春节期间能回老家过个年,因为他知道王墨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怕家里的老人过不好年,会在王墨心里边留下一个心结。
只不过,这次还是以失败告终,没有运作下来。
乔鹏曾经说过一句话,说我就觉得笼罩在王墨头上的是一张无比刚硬的网,任何关于他的运作都会被隔离,任何关于他的努力都像是拳头打到了棉花堆上......
王墨他们七个,平日里是荣辱与共的兄弟,如今,其中的两个人要在铁窗里共度如年,窗外的兄弟们也都郁郁寡欢。
只是,他们两个人的入狱,并没有影响到这个团伙在杭城的影响力,反而还有了更进一步的意思。
至于原因,有三个因素。
其一是,外界都认为,王墨团伙几个核心成员都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郭斌。至于卢洪、林阿平、林耐伟,虽说他们的风头不如郭斌,但是在年轻混混一代中,也都是佼佼者,都拿的出手,卢洪的背后有福建帮的身影,林氏兄弟作为土生土长的杭州佬,自然占据了地理优势。
其二,虽说关于王墨和金泽株的司法程序都没公开,但是社会上的这帮流氓们,还是有不少人知道王墨为什么会入狱。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全市大小流氓就都知道王墨把汪半城的儿子收拾了,汪半城是干什么的?杭城黑道传说级的人物。那么说,传说级人物的儿子是不是也应该有点影响力?你王墨胆敢将传说的儿子腿砸折了脑袋敲震荡了,那还能一般吗?所以,王墨自然而然的成了不是一般传说的传说......
第三就是,王墨和金泽株的双双入狱,给这个团伙增加了资历,混社会的资历。理由很简单很粗暴,小金子身上有人命案子,老大王墨蹲过监狱,完全符合黑社会团伙的特征。也是从这次之后,杭城的老百姓茶余饭后提起他们几个的时候,对他们的评价不再是什么地痞、流氓、小混混了,取而代之的是王墨他们那些黑社会......
那阵子,杭州市区因伤害罪入刑的罪犯都被关在北郊监狱,也就是说,王墨和小金子并不孤单,两个人几乎入住同一座监狱,也让外面的兄弟们放心不少,郭斌甚至有时都担心,他们两个会不会在里边合演一出《监狱风云》。
和郭斌有同样担心的还有监狱长。
就在王墨和小金子被送进监狱的前一天晚上,监狱长连夜开会商量对策,要求狱警和监舍管理员尽量避免他们在监区里有直接接触的机会。毕竟在同一座监狱里,已经很久没有碰到过一个团伙的两位核心骨干关在一起的事情了......
对于这次入狱,金泽株心里还有几分窃喜,因为在北郊监狱里,他可不止王墨一个熟人,还有那个让他一想起来就咬牙切齿的朴槿直。
金泽株可不是那种会顾及场合、身份的人,不管在什么地方,要是让他遇到朴槿直,那结果就一个。
很多人都说朴槿直和王墨是一生之敌,只不过这两个人在杭城黑道生涯里,并没有过什么最直接的交手,而是几次三番眼看着就要擦枪走火了却又都阴差阳错的避开了,反倒是金泽株出狱之后和朴槿直同为朝鲜族群打打停停干了很长时间。
俗话都说了,一山不容二虎,杭城黑道也是,一道不能容下两个高丽棒子,所以他们两个也只有互相顶牛的份了......
只不过,这一次入狱,金泽株还是没能如愿,本该有的遭遇战却没有遇到。
因为朴槿直入狱后表现良好,有多次立功表现,当然,这些所谓的立功表现是要加引号的,因为那是资金运作出来的,就在王墨和小金子入狱不久,朴槿直被提前释放了,两年半的刑期,不到一年时间就刑满释放了,只不过出去的时候比较低调而已,社会上并没有多少人知晓这件事。
其实,这种事没什么大惊小怪,那阵子的司法系统内,见得太多了,先不说普通老百姓蹲十来年的冤狱不会有人问,有钱有势的人当场被摁住了,第二天还能大摇大摆的招摇过市......就说王墨两次进监狱对比吧,第一次进去,乔鹏鞋都快磨破了,也没能保他出去过个年,而等他第二次进去的时候,监狱长都赶着上问,你想不想回去过个年呢?你想回去,随时可以出去,王墨当时就指着他鼻子质骂,当初为什么不让老子回去过年......
关键是,前后两次还都是同一个监狱长......
写到这儿,也许有人会觉得王墨团伙的事情是不是太平淡无奇了?其实,在整个叙述中,我多次纠结于要不要把故事写的更暴力、更血腥,或者说更多些情色的内容,因为那样做的话,会更好的迎合市场......
最后,我还是跟随了本心,真实还原了千禧年前后生活在杭城社会底层的一帮小人物的事,即便他们日后会成为只手遮天的一些黑社会人物,但是,我并不希望大家去崇拜他们,因为,他们身上没有任何值得我们崇拜的光环。
我一直都遵循坏蛋必须得死的原则。
而且,我的叙述中并没有以一敌百的武林高手,我写的都是正常的是非观和价值观。
当然,故事远没有结束,还要继续写下去的。
只是,当我敲下键盘的时候,窗外的西湖正被暮色浸透,那些在九溪烟树间游荡的亡命之徒,此刻或许正蜷缩在某间出租屋的阴影里擦拭着枪刺......
我刻意让故事里的血都溅在真实的墙砖上,孩儿巷的青石板、庆春门的铁栅栏、半山发电厂的老烟囱......
这些细碎的温情像生锈了的刀片,比任何砍刀都更锋利的剖开了所谓江湖义气的真相。
当霓虹灯管在潮湿的空气中滋滋作响,我才真正明白,在这座被钱塘潮一遍遍冲刷的城市里,连暴力都带着桂花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