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 > 第124章 紫貂金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熊瞎子的血肉温热尚未在寒风中散尽,程立秋已开始了紧张的善后工作。这庞然大物重达数百斤,凭他一人之力绝无可能运回山下。他必须就地处理,取其精华,弃其冗赘。

篝火噼啪作响,映亮了他沾满血污却异常沉稳的脸。他先是小心翼翼地将那枚珍贵的铜胆用准备好的油纸包了又包,贴身藏好。这小小的物事,此刻比同等重量的黄金更让他心安。接着,他利落地砍下四只肥厚的熊掌,同样仔细包裹。熊皮虽被子弹破坏了部分,但面积巨大,硝制后仍是笔不小的收入,他费力地将整张皮剥下,刮去残留的脂肪,用草木灰简单处理以防腐。

至于熊肉,他割下最肥美的几条里脊和后腿肉,足够自己未来几天的口粮和带回山下给参帮改善伙食,剩下的庞大身躯,他只能忍痛弃于山林——这是猎人的规矩,也是无奈之举,大自然的清道夫们会很快处理干净。

做完这一切,天色已蒙蒙亮。程立秋背起沉甸甸的行囊,里面装着希望(熊胆熊掌)和食物(熊肉),最后看了一眼那已成为残骸的熊尸,转身踏上了归途。这一趟深山之行,虽只短短数日,却仿佛经历了一个轮回。

回到参田工棚时,他那一身浓重的血腥气和背上鼓鼓囊囊的行囊,再次引起了轰动。当他把油纸包着的铜胆和肥硕的熊掌拿出来时,连见多识广的韩老栓都瞪大了眼睛。

“铜胆!还是这么大个头的!”韩老栓捧着那枚沉甸甸、泛着琥珀光泽的胆囊,手都有些抖,“立秋,你这运气……不,是本事!真是这个!”他翘起了大拇指。

参帮的成员们围着那几只毛茸茸的熊掌,啧啧称奇,看向程立秋的目光已然带上了崇拜。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猎到熊本身就是英雄般的壮举,更别提还获得了如此珍贵的战利品。

程立秋没有耽搁,第二天便亲自带着熊胆、熊掌和熊皮,去了县里的药材收购站和供销社。正如他所料,那枚品相极佳的铜胆卖出了惊人的高价,几乎相当于参帮一个月的工钱支出!熊掌和熊皮也价值不菲。揣着厚厚一沓“大团结”回到黑瞎子沟时,程立秋一直紧绷的心弦终于稍稍松弛。这笔意外之财,如同久旱甘霖,暂时解了燃眉之急。

但他并未沉醉于这次成功的狩猎。资金的缺口依然巨大,参田的守护也远未到高枕无忧的地步。熊瞎子的威慑力仅限于大型猛兽,对于那些体型小巧、行动诡秘的毛皮兽,陷阱和篱笆墙的效果更直接。而它们的皮毛,同样是紧俏的硬通货。

于是,在安排好参田日常巡逻和篱笆墙最后的收尾工作后,程立秋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山林,这次的目标更为明确——紫貂。

紫貂,号称“软黄金”,其皮毛绒毛细密,光泽华美,是东北三宝之一,价值极高。但紫貂生性机敏,行动迅捷,多在夜间活动,极难捕捉。传统的猎人往往依靠猎狗围追或精巧的套索,费时费力,收获不稳。

程立秋有他的办法。他借鉴了老一辈猎人传授的经验,又结合自己对紫貂习性的观察,制作了一种特殊的“踩夹”。这种夹子力道适中,不会轻易夹断紫貂纤细的腿骨,以保皮毛完整。夹子触发机关极其灵敏,上面放置紫貂喜爱的松子或鸟类内脏作为诱饵。

他选择的布设地点也很有讲究:紫貂经常活动的红松林、冷杉林,特别是那些有倒木、乱石堆,便于它们藏身和觅食的区域。他将夹子巧妙地安置在它们必经的路径上,或倒木的缝隙间,用枯枝落叶仔细伪装,务必做到天衣无缝。

布设陷阱的过程,是对耐心和细心的极致考验。程立秋像一只寻找猎物的狐狸,在林间雪地上仔细分辨着紫貂留下的梅花状小脚印和粪便痕迹。每一个夹子的放置,都反复斟酌,确保风向、位置万无一失。这项工作耗费了他整整两天时间,在参田周围数里的山林里,布下了数十个这样的死亡陷阱。

之后,便是等待。他不再像猎熊那样主动出击,而是恢复了参田的日常管理,只是每隔一两天,便会独自一人,沿着预设的路线,去巡视那些陷阱。

第一次收夹,是在一个晴朗但寒冷的清晨。他踩着没膝的积雪,心怀忐忑地走向第一个布设点。远远地,便看到夹子所在的倒木旁,似乎有一团深褐色的东西在挣扎。他的心提了起来,加快脚步走近。

果然,一只体型修长、毛色油光水滑的紫貂,后腿被夹子牢牢咬住。看到有人靠近,它发出惊恐的“嘶嘶”声,琥珀色的眼睛里充满了绝望,拼命扭动身体,试图逃脱。那身皮毛在晨光下泛着华丽的深褐色光泽,果然名不虚传。

程立秋没有犹豫,迅速上前,用准备好的木棍压住紫貂的头部,防止它咬人,然后熟练地掰开夹子,将其解脱出来。紫貂受惊不小,一获自由,立刻瘸着腿,闪电般窜入旁边的灌木丛,消失不见。程立秋看着它消失的方向,松了口气。他并非嗜杀之人,取皮是生存所需,但能尽量减少猎物的痛苦,是他作为猎人的底线。

他检查了一下夹子,重新布置好诱饵。这一次,虽然没有收获皮毛,但证明了他的方法是有效的。

真正的收获在第二次巡视时到来。在一处背风的石缝旁,夹子成功捕获了一只成年雄性紫貂,已经冻僵了,但皮毛完好无损。程立秋小心地将它收起,心中一阵喜悦。接下来的几次巡视,又陆续收获了两只。虽然并非每次都有收获,但稳定的产出已经远超预期。

这些珍贵的紫貂皮,被他小心地剥下,撑开,阴干。每张皮子都处理得一丝不苟,确保毛色和完整性。当他将第一批硝制好的紫貂皮带到县里收购站时,再次引起了小小的轰动。这些上等的“软黄金”为他换回了远超普通皮张的钞票。

狩猎,不再是单纯的守护参田的副业,而是成为了程立秋筹集资金、支撑其庞大参业梦想的重要支柱。熊胆的豪迈,紫貂的精巧,一刚一柔,仿佛预示着他未来道路的两面:既要有开山辟土的勇武,也需有经营管理的缜密。山林无言,却慷慨地馈赠给这位既尊重其法则、又敢于向其索取的年轻猎人。而程立秋也明白,这一切的收获,都只是为了那个深埋于黑土之下、需要六年光阴才能成熟的参梦。他的脚步,因此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