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 > 第176章 首网千斤重,异域遇强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6章 首网千斤重,异域遇强梁

台风过后的公海,如同一个被狠狠教训过后暂时收敛了脾气的巨兽,虽然依旧波涛起伏,浪涌不断,但至少恢复了基本的秩序。天空是那种被彻底清洗过的、近乎透明的湛蓝,几缕薄云如同撕扯开的棉絮,高高悬着。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下来,照在墨蓝色的海面上,泛起无数细碎的金鳞,晃得人有些睁不开眼。“探索者”号修复了风暴造成的轻微损伤,调整好状态,如同一个伤愈后更加警惕的猎人,终于抵达了张远航根据海流、水温数据和零星情报圈定的第一个目标渔场。

“就是这片区域了,”张远航站在驾驶台,指着雷达屏幕和旁边的海图对程立秋说,“根据探测,水下有规模不小的鱼群反应,很可能是金枪鱼或者鳕鱼群。”

程立秋点了点头,目光投向舷窗外那无边无际的蔚蓝。离开了近海大陆架,这里的海水颜色更深,近乎墨蓝,透着一种神秘的深邃。空气中弥漫着纯粹的、带着腥咸气息的海风,与黑瞎子沟山林里那种混合着泥土、草木和野兽气味的空气截然不同。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那因为远离陆地而隐隐存在的、细微的漂泊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面对新猎场的专注与期待。

“下网!”随着张远航一声令下,甲板上瞬间忙碌起来。

巨大的、如同幕布般的深色围网被船员们喊着号子,熟练地、有序地放入海中。绞盘发出沉重而有节奏的轰鸣,网衣如同一条巨大的黑色海蛇,迅速在海面上划出一个不断扩大的圆弧,然后缓缓沉入水下。浮标在海面上连成一串,标记着渔网的位置。

程立秋也来到了甲板上,他没有插手具体的操作,只是站在一旁,仔细观察着每一个环节。他发现,这海上捕捞,与山里下套子、挖陷阱,虽有天壤之别,但其核心——熟悉“猎物”习性、借助工具、耐心等待——却是相通的。只不过,这里的“猎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鱼群,工具是这庞大的钢铁渔船和复杂的网具,而需要应对的,除了鱼,还有这变幻莫测的大海本身。

等待起网的时间漫长而枯燥。渔船绕着下网点缓慢巡弋,马达声低沉而稳定。一些船员靠在船舷休息,抽烟,低声交谈,目光却都不时地瞟向海面那些浮标。程立秋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的那种混合了期待、疲惫和一丝不确定的紧张气氛。这让他想起了在山里守候猎物落入陷阱时的光景,同样的等待,同样的心怀期待。

几个小时后,终于到了起网的时刻。

“准备起网!”张远航通过对讲机下达指令。

甲板上的气氛瞬间绷紧。绞盘再次轰鸣起来,比下网时更加沉重。所有参与起网的船员都站到了自己的位置,抓紧了粗粝的网绳。程立秋也挽起袖子,站到了队伍中。

网绳绷得笔直,传来巨大的拉力。随着绞盘的转动,沉重的渔网被缓缓拖出水面。最先露出水面的是网底的括纲,接着,巨大的网囊开始浮出。

当那庞大的、沉甸甸的网囊完全离开水面,悬停在半空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阳光照射下,那网囊里仿佛包裹着一大块流动的、银光闪烁的巨岩!无数条体型流线、闪烁着银灰色光泽的大鱼在网中拼命挣扎、跳跃,鳞片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噼里啪啦的拍打声如同骤雨敲打着甲板!水花四溅,在阳光下折射出小小的彩虹。

“是金枪鱼!好多!好大的金枪鱼!”有经验的老船员率先激动地喊了出来!

刹那间,压抑的期待变成了爆发的狂喜!甲板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船员们脸上疲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收获的兴奋和汗水淋漓的成就感。

程立秋看着这壮观的一幕,胸腔里也鼓荡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他上前几步,和船员们一起,用力拉着辅助的网绳,感受着那透过绳索传来的、源自海洋的、沉甸甸的生命力量。当网囊被小心地拉到甲板上方,网底打开,银光闪闪的金枪鱼如同瀑布般倾泻在特意清理出的甲板区域时,他弯腰捡起一条体型尤其硕大、估计超过百斤的蓝鳍金枪鱼。鱼身冰凉滑腻,肌肉结实有力,尾巴还在有力地摆动。他双手用力将其抱起,感受着那份沉实,心中涌起的满足感,与当年在山里扛起猎杀的雄鹿、熊瞎子时一般无二,却又多了一份征服未知领域的开阔。

“兄弟们!辛苦了!首网大丰收!晚上加餐,吃最新鲜的金枪鱼刺身!”程立秋将鱼放下,抹了把溅到脸上的海水,朗声对周围的船员喊道。

“喔吼!”船员们的欢呼声更响了,干劲十足地开始分拣、处理这满甲板的渔获。巨大的金枪鱼被迅速放血、去内脏,然后送入急速冷冻舱。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带着铁锈味的鱼腥气,却让人闻之振奋。

接下来的几天,“探索者”号又接连下了几网,收获虽然不如首网那般爆棚,但也相当可观。船上的冷冻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填满。船员们的士气高涨,连续作业的疲劳似乎也被这丰厚的收获冲淡了。程立秋白天大多待在甲板或驾驶台,晚上则在属于自己的船长室里,就着台灯,在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上写信。信是写给魏红的,他知道这信暂时无法寄出,只能等靠岸补给时才能一起发走,但这成了他倾吐思念、记录远航见闻的唯一方式。

“……红,见字如面。我们已抵达渔场,首网便收获极丰,捞上来许多极大的金枪鱼,银光闪闪,力气大得很。这里的海,与近海不同,蓝得发黑,深不见底。有时静得可怕,有时又暴躁如雷。离家和你们已近两月,思念日甚。小石头可有听话?瑞山、瑞雪定然又长大了许多吧?夜里常梦见你们……此处一切都好,船员兄弟皆齐心,远航亦沉稳可靠,勿念。唯盼早日返航,与你们团聚……”

笔尖在粗糙的信纸上沙沙作响,昏黄的灯光勾勒出他棱角分明的侧脸,那上面有海风刻下的痕迹,也有思念染上的柔光。

然而,公海这片“猎场”,并非只有他们一个猎人。

这天下午,“探索者”号正在一片新的区域进行探测,准备再次下网。突然,了望员报告:“左舷发现大型船只靠近!”

程立秋和张远航立刻来到驾驶台,举起望远镜望去。只见一艘体型远比“探索者”号更加庞大、涂装鲜艳、造型现代化的巨型拖网加工船,正以一种颇具压迫感的速度和姿态,朝着他们这个方向驶来。船艏喷涂着陌生的外文标识和船名,桅杆上的雷达天线林立,显示其装备精良。

“是‘海神号’,注册国是日本的一家大型渔业公司的船。”张远航辨认出船只,眉头微蹙,“他们在这一带很有势力,船大,设备先进,作风……也比较强硬。”

那艘“海神号”似乎也发现了“探索者”号,它并没有改变航向,反而更加径直地开了过来,在距离不远不近的地方开始绕着圈子,船上的船员依稀可见,有些人还对着“探索者”号指指点点,脸上带着一种审视甚至轻蔑的表情。

“他们想干什么?”程立秋放下望远镜,沉声问。

“可能是侦察,也可能是……想抢地盘。”张远航经验丰富,解释道,“公海渔场虽然大,但高产的区域就那么些。这些大公司仗着船坚器利,经常挤压我们这些小船队的作业空间。”

果然,没过多久,“海神号”似乎确认了这片区域有鱼群,它开始不顾“探索者”号的存在,径直开到“探索者”号原本计划下网的位置附近,巨大的拖网轰然入水,开始作业。它航行时故意靠得很近,掀起的尾浪和船体波让“探索者”号一阵明显的摇晃。

甲板上的中国船员们看到对方如此蛮横无礼的行径,纷纷露出愤慨之色。

“太欺负人了!”

“明明是我们先来的!”

“这帮小鬼子!”

有人忍不住对着那边骂了起来,虽然知道对方听不见。一种被挑衅的怒火在船员间蔓延。

张远航面色凝重,紧握着舵轮,努力稳住船身,避免发生碰撞。他看向程立秋:“立秋哥,怎么办?跟他们硬顶,我们吃亏。撤走,又不甘心,而且显得我们怕了他们。”

程立秋面色平静,但眼神锐利如鹰。他再次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着那艘耀武扬威的“海神号”,以及它下网的方式和航向。他注意到,对方虽然船大网大,但转向相对笨拙,而且似乎非常依赖其先进的探鱼设备,对于某些需要依靠经验和观察的细微迹象并不敏感。

他放下望远镜,对张远航和围过来的几个老船员说道:“跟这种庞然大物硬碰硬,是下策。他们船大,撞一下我们都受不了。但是,海这么大,不是只有它看中的地方才有鱼。”

他指着海图,手指点在另一个方向:“远航,我记得你之前分析过,根据这片海域的洋流和水温,往东偏南二十海里左右,有一片海底隆起带,虽然水更深,环境更复杂,但很可能聚集着另一种高价值的鱼群,比如大型的章鱼或者深海鳕鱼,对不对?”

张远航眼睛一亮:“对!立秋哥你记得没错!那里环境是复杂,他们的大家伙未必愿意去,或者去了效率也不高!但我们的船更灵活,如果能找到鱼群,收获未必比这里差!”

“那就去那里!”程立秋果断下令,“通知下去,我们转向,不跟他们在这里耗着。把这里让给他们,咱们去开拓咱们的新猎场!”

命令传达下去,船员们虽然还有些不忿,但对程立秋的决定有着本能的信任。“探索者”号调整航向,主动驶离了这片被“海神号”占据的区域。

站在船舷,程立秋看着那艘依旧在原处作业的庞大外国渔船,目光冷静。他想起在山里打猎,有时也会遇到强大的猛兽占据了好水源、好猎场,聪明的猎人不会去硬拼,而是会选择迂回,去寻找新的、更适合自己的机会。这公海,就是一片更广阔、更复杂的山林,这里的竞争,需要的不光是勇气,更是智慧、耐心和对“猎场”的深刻理解。

“探索者”号破开蔚蓝的海水,向着新的目标海域驶去。身后的“海神号”渐渐变小,最终消失在海平面之下。这次遭遇,没有硝烟,却让程立秋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远洋渔业竞争的残酷和国际环境的复杂。他知道,未来的航路上,类似的挑战绝不会少。但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做好了准备,用属于中国渔民的坚韧和智慧,在这片深蓝中,搏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首网的丰收带来了信心,而异域强梁的压迫,则激起了更强的斗志。猎人的征程,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