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华娱:我交女朋友都是为了搞事业 > 第127章 杨老板发力,陆战戏重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7章 杨老板发力,陆战戏重启

陆羽在剧组埋头拍摄,杨蜜这位新晋的“杨老板”则以一系列行动,向整个行业展现了她的雄心。

她先是趁着房价下跌的时机,在熊猫传媒大厦旁边的另一栋写字楼,高调买下了三层作为新公司的办公地点。

两家公司相距不到200米,几乎可以隔窗相望,这个举动非常令人玩味。

在大众眼里,这是两人公司亲近的表现。

但是在少数知道“隐秘内幕”的人眼中,这却是蜜糖要和熊猫打擂台的一种表现。

杨蜜随后又以 1200万的价格,完成了对话剧品牌“开心麻花”的全资收购,并迅速与其中的核心成员签订了新的合约。

此时的开心麻花还处于起步阶段,也只有陆羽才知道它的潜力有多大。

这不仅为蜜糖影视注入了一个极具创作力和演出经验的团队,更提前锁定了一个能持续产出爆款喜剧Ip的超级金矿。

当然陆羽没打算让他们太快走上大荧幕,沈藤这些人还得在舞台剧领域多磨炼几年。

杨蜜的连续大手笔投资,充分展现了她的财力,随后她就开始招募人才。

对于蜜糖影视的早期发展,陆羽为杨蜜准备了三个能人,黄斌,于正,龙丹妮。

黄斌以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出色的艺人经纪、影视项目运作能力而着称。

于正虽然备受争议,但他对观众口味精准的把握以及出色的编剧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这两人目前都还没有展露头脚,在他们眼里蜜糖影视实力雄厚,又背靠熊猫传媒这座大山,自然是个好去处。

杨蜜以优厚的薪资条件和制片人的职位,很轻松的就将两人收归了麾下。

龙丹妮是后世哇唧唧哇的创始人,拥有很强的综艺制作能力和不俗的经纪眼光。

但她现在已经是湖南经视副总编,不是像黄斌和于正这样的小角色。

杨蜜还在接触,暂时还没有搞定。

不过她也确实从陆羽身上学到了很多挖人的手段,龙丹妮虽然她没有搞定,但是却自己做主挖来了两个团队,这令陆羽有些刮目相看。

这两个团队是华策影视和新丽传媒的,虽然算不上核心,但都拥有丰富的电视剧制作经验。

他们的加入,迅速为蜜糖影视搭建起了坚实的制作中坚力量。

艺人方面,杨蜜下手更加迅速,陆羽给她提供了一份演员名单,有成名演员也有纯新人,让她自己选。

杨蜜没有去追逐那些已经成名的演员,而是迅速签下了一批潜力股。

李吣,蒋昕,佟丽雅,马思淳,张若云,郭晶飞,雷家音,高韦光,张云珑,余朦胧。

再加上跟着她一起出来的赵丽影和张天艾,蜜糖影视迅速完成了演员储备工作。

随后就高调启动了两个电视剧项目——《宫锁心玉》和《陆贞传奇》。

一系列行动下来,杨蜜目标明确,布局清晰,显示出了极强的进取心。

与大动作频出的蜜糖影视相比,今年的熊猫传媒似乎低调了许多。

熊猫今年公布的项目计划,主控投资的只有一部电影,三部电视剧,一档综艺节目。

比去年少了一部电影,两部电视剧。

其中电影是宁昊的《疯狂的赛车》,他去年拍了一部文艺片,陆羽给予了充分的支持,但电影并没有泛起什么水花。

宁昊今年决定重新拍摄商业片,为公司弥补点损失。

三部电视剧分别是《潜伏》,《大唐芙蓉园》,《我的团长我的团》。

一档综艺节目就是好声音第二季。

虽然今年熊猫传媒的项目少了,但娱乐圈里却没有人敢轻视。

陆羽的《赤壁》还在拍摄中,这可是投资接近五亿的大制作。

电视剧领域,熊猫传媒去年连续产出《士兵突击》和《仙剑奇侠传三》两部剧王。

今年在央视一套播出的开年大戏《闯关东》再一次刷新收视纪录,算是彻底奠定了熊猫在电视剧领域的王者地位。

今年的三部电视剧刚刚立项,想要购买首播权的电视台就已经找上了门。

好多电视台表示连成片都不用看,他们愿意出钱预购,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熊猫的电视剧有多受欢迎。

综艺就更不用说了,好声音第一季让番茄电视台赚了个盆满钵满,获利超过五亿,副台长李芸凭借这个功劳顺利晋升台长。

其他电视台羡慕的眼珠子都红了,今年对好声音独播权的争夺必将空前激烈。

所以熊猫传媒今年虽然表面低调,但势头依然强劲。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

《赤壁》的文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全部拍摄完毕,只剩下大规模陆战场面没有拍摄了。

陆羽再一次来到锡林郭勒,经过一个冬天的磨合,三千群演已经将阵列训练的十分纯熟。

陆羽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指挥车上,透过监视器审视着精心打造的古代战场。

战场上硝烟弥漫,特意安排的鼓风机吹起漫天尘土,与清晨的薄雾混合,营造出千军万马奔腾后的混沌与苍茫。

地面上散落着仿制的残破军械和战旗,焦黑的痕迹暗示着战事的激烈。

陆羽借鉴了张一谋导演的“区块化拍摄管理”方法,将整个战场划分为前锋、左翼、右翼、中央主帅等多个逻辑单元。

每个区域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动作组长负责,如同军队中的士官作为底层指挥员,每人都配有一部对讲机。

“Action!”

陆羽一声令下,战场瞬间就“活”了过来。

骑兵队率先发起冲锋,马蹄声如雷鸣般响起,扬起更高的尘土。

这些骑兵和战马都经历过数月的协同训练,能在高速奔驰中保持整齐的阵型。

步兵方阵随即跟进,盾牌兵在前,组成密不透风的盾墙;长矛兵从中刺出,动作整齐划一,弓弩手则在指挥下进行着齐射。

为了捕捉这些细节,陆羽动用了八台摄影机。

其中有两台斯坦尼康稳定器跟随摄影机深入军阵,在步兵中穿梭,拍摄近距离搏杀的震撼镜头。

还有两架无人机进行高空航拍,展现宏大的战场全景。

陆羽盯着各个监视器,通过对讲机发出指令。

“二号机,给骑兵1队冲锋镜头,跟拍至少十秒!

“步兵7队十秒钟后冲刺,我要看到你们脸上的狰狞和疲惫!”

这场战斗的拍摄严格遵循着事先设计好的“战斗逻辑”,并非杂乱无章的混战,而是有节奏、有层次的攻防。

“咔!”

陆羽拿起对讲机:“步兵3队几个士兵的倒地动作不够干脆,动作组再去指导一下。”

“大家重新站位,一小时后再来一遍。”

尽管已经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但拍摄进度依然快不起来。

陆羽坚持着他对战争真实感的追求,不允许有任何瑕疵,一个镜头往往需要反复拍摄多次。

但正是这样的坚持,让一幅真实而壮阔的战争画卷被一点点拼凑出来,它会在不久的将来震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