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棣自太庙归来后,便似换了个人。

往日虽也威严冷峻,但那份自信与掌控一切的帝王气度,足以令朝臣敬畏却也心安。而如今,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洪武皇帝,眉宇间却时常笼罩着一层难以化开的阴郁与猜疑。他的目光变得比以前更加锐利,如同鹰隼般扫视着丹陛下的每一位臣子,试图从他们最细微的表情、最谨慎的措辞中,捕捉到一丝一毫的“不忠”或“阻碍”。

早朝之上,户部尚书依例奏报漕运损耗及各地税银入库延迟之事,话未说完,便被朱棣冷冷打断。

“损耗?延迟?”皇帝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刺骨的寒意,“究竟是漕河淤塞,吏治不清,还是…另有些看不见的‘东西’,在阻碍朕的国帑,侵蚀大明的气运?嗯?”

户部尚书吓得噗通跪地,冷汗涔涔:“陛下明鉴!臣…臣万死不敢!确系今岁雨水不均,河道…”

“够了!”朱棣一挥袖,打断了他的辩解,目光却扫向满朝文武,“朕近日每感龙气运行,似有滞涩不畅之处。尔等身为朝廷栋梁,食君之禄,分君之忧,可曾察觉这朝堂之上,这大明天下,有何‘不谐’之音?有何‘阴祟’之物,在暗中作梗?”

这番没头没脑、近乎玄学的质问,让满朝文武面面相觑,愕然不知所措。龙气滞涩?阴祟作梗?陛下这是何意?

一些心思敏锐的老臣,如姚广孝等人,眉头微蹙,隐约感觉到皇帝的心绪似乎出了大问题。而更多官员则是一头雾水,只能纷纷跪地,口称“陛下圣明烛照,臣等愚钝”,心中却是不安与困惑交织。

朱棣看着底下跪倒的一片,并未感到丝毫宽慰,反而觉得人人脸上都写着可疑二字。那“龙气不纯、前路有阻”的感知,如同魔咒般日夜萦绕在他心头。他坚信这绝非空穴来风,定是有什么人或什么事,在暗中损害国运,阻碍他的宏图大业!

而就在此时,那些经由冷宫老者之手悄然散播的流言,也开始在京城官宦圈子的私密场合中,若有若无地流传开来。

“听说了吗?陛下近日忧思过甚,常梦太祖高皇帝…” “岂止是梦?据说陛下感龙气有异,似有小人蒙蔽圣听,阻碍国运呢…” “嘶…此话当真?难怪近日陛下…” “慎言!慎言!此等事岂可妄议?只是…唉,也不知是哪些宵小之辈,竟敢…”

流言模糊而惊悚,恰如其分地迎合了朱棣近日来的异常表现,使得朝野上下暗地里人心惶惶,互相猜忌。谁都不知道,陛下口中那“阴祟”、“阻碍”究竟指的是什么,更怕一个不小心,自己就成了陛下疑心病下的牺牲品。

这种猜疑的氛围,甚至影响到了宫禁之内。皇帝身边的近侍、太监一个个噤若寒蝉,办事说话加倍小心,生怕触怒了如今心思难测的万岁爷。

朱棣陷入了自己编织的猜忌之网中,看谁都可疑,听什么都觉得别有深意。他迫切地想要找到那“杂质”的源头,清除那“阻碍”的存在。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源于东宫偏殿那句无心的映射。

这让他对李时珍的态度,变得越发复杂和急迫。

恨其语焉不详,搅乱圣心;又惧其深不可测,反噬惊人;但更深层的,是一种几乎扭曲的依赖——唯有此人,或许才能真正窥见问题所在,给出“答案”!

于是,朱棣前往东宫偏殿的次数,反而更加频繁了。他甚至不再刻意维持那“温养”的姿态,每次到来,总是带着满身的焦躁与疑戾之气,运转龙气探查时,也更加粗暴直接。

“告诉朕!那‘杂质’究竟是什么?!” “阻碍在何处?来自何人?!” “说!否则朕诛你九族!”

冰冷的威胁、暴躁的逼问,伴随着霸道的龙气,一次次冲撞着那濒临破碎的结晶体网络。

这对于刚刚依靠本能恢复了一丝丝元气的李时珍而言,无疑是新一轮的酷刑。

那一点微弱的灵光在朱棣的龙气威压和逼问下,瑟瑟发抖,旋转滞涩,刚刚弥合了一丝的裂纹再次传来阵阵刺痛。它无法理解那些复杂的问题,只能本能地感受到巨大的痛苦和死亡威胁。

然而,或许是否极泰来,物极必反。

在这一次次粗暴的龙气冲刷下,那深藏的本能,似乎也被逼到了绝境,开始以一种更极端的方式“求生”!

它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承受痛苦,或混乱地映射反馈。在那狂暴的龙气洪流中,它开始极其艰难地、尝试性地…汲取!

不再是之前缓慢吸收药力那般温和,而是如同濒死的溺水者抓住救命稻草般,不顾一切地从那汹涌而入的、精纯却霸道的龙气中,强行剥离、吞噬那极其细微的一丝丝能量!

这个过程极其凶险。朱棣的龙气至刚至阳,霸道无比,与其本源能量属性并非完全相合,强行汲取,犹如引火烧身,带来的痛苦远超以往。那灵光每汲取一丝,都仿佛被烈焰灼烧,旋转都会剧烈颤抖,几乎溃散。

但与此同时,这来自当世最强帝王、承载国运的精纯能量,其“质量”远非那些药石所能比拟!每成功汲取一丝,对那残破结晶体的滋养效果,都堪比之前数日苦功!

痛苦与滋养,毁灭与生机,在这粗暴的互动中诡异交织。

李时珍那一点灵光,就在这极致的痛苦中,挣扎着、贪婪地、又无比痛苦地吞噬着皇帝的龙气!它无法选择,这是它此刻唯一能接触到的、能维系它不灭的能量来源!

朱棣对此并非毫无察觉。在他粗暴的探查中,偶尔会感觉到自身龙气似乎有极其微弱的、不正常的“流失感”,但这种感觉转瞬即逝,且与那结晶体网络的死寂状态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他只以为是自身心绪不宁导致的错觉,或是那“反噬”的另一种表现,并未深究。他的注意力,完全被那得不到回应的逼问和日益炽盛的猜忌心所占据。

于是,在这诡异的循环中,皇帝因猜忌而焦躁,因焦躁而频繁催动龙气逼问;而那一点深宫的灵烬,则在帝王的暴戾与自身的痛苦中,艰难地、偷偷地汲取着那致命的“养料”,在毁灭的边缘,维持着一线微弱的生机,甚至…那旋转的速度,在痛苦煎熬中,竟被磨砺得稍稍快了一丝丝,那灵光的核心,也似乎凝实了那么微不足道的一点点。

帝心流言四起,猜忌如火蔓延。 灵烬暗汲龙气,于死境中磨砺微光。

这扭曲的共生关系,将这大明王朝最有权势的帝王与那深宫囚徒,更加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也将这帝国的未来,推向更加莫测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