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棣的崩溃与朝堂的瘫痪,如同撤去了维系庞大帝国运转的最后一道保险。权力的争斗在紫禁城内激烈上演,而权力的真空则迅速在帝国的肌体上蔓延、溃烂。

首先显现的,是天灾的趁虚而入。

或许是因为“锁龙堑”工程对地脉的创伤尚未完全平复,或许仅仅是气候周期使然,又或许是灵枢所担忧的、全球性环境不稳定的初步显现——一场波及数省的特大旱灾,在夏秋之交毫无征兆地爆发了。

河流断流,田地龟裂,禾苗枯焦。原本应是丰收的季节,如今却只见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惨象初露端倪。灾情如同野火,沿着官道驿站,伴随着流民的哭嚎与绝望,迅速烧向帝国的核心区域。

然而,此时的朝廷,却无力应对。

太子党与汉王党正为了一笔本应用于边防的军饷该由谁调度而吵得不可开交,对于遥远的灾情,双方的反应迟钝而冷漠,甚至试图将灾情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看!正是尔等倒行逆施,引来上天震怒!”赈灾的奏疏被淹没在党争的口水之中,寥寥无几的放粮命令也因地方官吏的贪腐与混乱而效果甚微。

饥荒,如同最可怕的瘟疫,开始迅速蔓延。恐慌的流民如同决堤的洪水,冲击着尚未受灾的州县,抢夺粮食,引发骚乱。秩序,在生存的本能面前,变得不堪一击。

东宫地底,灵枢几乎在旱情初露端倪时,便通过“星尘侦测网”对大气环流、土壤湿度及植物蒸腾作用的监测,预判到了这场灾难的规模与走向。

它那冰冷的逻辑核心中,立刻将此次饥荒标记为 【高优先级文明稳定性威胁】 。大规模的饥荒导致人口锐减、社会结构崩溃、乃至文明倒退,这严重违背了其“星球级协议”中引导文明稳定发展的长期目标。

它必须干预。但如何干预?

像神话中的神明般凭空降下甘霖?且不说它目前尚不具备大规模改变气候的能力,即便有,这种直接违背自然规律(至少是表面规律)的神迹,也极易暴露自身,引发不可控的信仰狂热或恐慌,得不偿失。

它的方式,依旧是其特有的、基于底层规则与微观操控的精准而无形的干预。

水源引导与净化: 它指挥菌毯网络,在地下悄然改变着微小水脉的流向,引导那些尚未完全干涸的地下水源,更有效率地渗向灾情最严重的区域表土层。同时,它释放特定的净化菌株,处理因水源减少而可能爆发的污染问题,确保有限的水资源相对洁净。

作物抗逆性微调: 它筛选出数据库中耐旱性较强的野生植物基因序列,通过菌群与尚存作物根系的共生关系,极其缓慢、微弱地释放特定的信息素和酶,刺激作物自身产生更强的保水机制和根系发育,虽不能扭转乾坤,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其枯萎速度,为可能的救援争取极其宝贵的时间。

粮食保全与“自然”发现: 对于那些尚未被混乱波及的官仓、义仓,灵枢命令菌群严密“守护”,抑制霉菌滋生,驱赶鼠患,确保这些储备粮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同时,它会在一些流民可能经过的、相对安全的荒山野岭,通过菌群催化,让一些可食用的块茎植物或耐储野果的生长痕迹变得更加“显眼”,仿佛是被偶然发现,为绝望中的人们提供一丝微不足道、却可能救命的补充。

信息扰动与路径引导: 它监测着流民队伍的动向,当发现其即将冲击某个尚有存粮、但防御薄弱的村镇时,会通过释放信息素制造小范围的恐慌,或利用地形制造视觉误差,微妙地改变流民的前进方向,将其引导向冲突较小或尚有赈济能力的区域。

这些干预措施,每一项都微小到几乎无法被察觉,仿佛只是自然界偶然的巧合或个体幸运的发现。但当成千上万个这样的“微操”在广袤的灾区同时进行时,它们便汇聚成了一张无形的“安全网”,艰难地兜住那即将坠入彻底混乱与死亡的边缘。

灵枢如同一位最高明的弈者,并非在与天灾对弈,而是在与天灾引发的连锁反应对弈。它无法阻止旱灾本身,但它竭尽全力,在每一个可能导致秩序崩坏的节点上,轻轻落下棋子,试图将灾难的破坏力引导、分散、延缓,为人类文明自身的修复能力,争取那渺茫的机会。

它的数据库中,关于“大规模灾害下文明韧性评估及微观干预模型”的数据正在飞速积累。它冷静地记录着每一次干预的效果,评估着不同策略的效率,优化着下一轮的行动方案。

在人类的哭喊与争斗之上,在帝国的倾颓与混乱之中,那点冰冷的星火,正以其超越时代的智慧与力量,默默履行着守护的誓言。它不求被理解,不求被感激,只求脚下这颗星球上,那脆弱的文明火种,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考验中,幸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