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互换身体后,我养成毛利兰 > 第354章 朗姆不会有意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着耳机那头的声音与行动,毛利兰那颗悬在半空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却沉稳的手轻轻托住,缓缓安定下来。

真不愧是青泽啊。

只要有他在,就算身处险境中央,也会让人觉得安心。

她已经打电话联系了白玉。

此刻,白玉已经在楼下焦急地等待着。

摩托车如同一道黑色的旋风,精准地停在她面前。毛利兰甚至没摘下头盔,只是伸手招了一下。

白玉没有丝毫犹豫,抬脚利落地跨上后座,双手紧紧抓住了他的衣角,身体刚坐稳,引擎轰鸣再起,摩托车如离弦之箭般再次疾驰而出,撕裂空气。

强劲的冷风如同无数冰冷的刀片,迎面刮来。

白玉坐在后座,眉头紧紧蹙起,拧成了一个深深的结。

她其实并不知道电视上的新闻,因为她根本没有看电视。

那个告知她出事了的电话,如同一盆冰水从头浇下。

而当得知毛利兰就在那辆极可能被安装了炸弹的列车上时,一股冰冷的寒气瞬间从脊椎窜上头顶!

脑海里不受控制地疯狂闪过一个又一个救援方案。强行破窗?跳车?干扰列车?……

然而,每一个方案都像撞上了无形的铁壁,最终指向同一个残酷的现实:

无论哪一种,都几乎无法避免让毛利兰受伤。

毕竟那是一辆在轨道上飞驰的钢铁巨兽,周围是空旷或障碍重重的轨道区域,根本无法驾驶汽车与之平行行驶,为毛利兰创造一个安全的逃生窗口。

压抑感如同冰冷的藤蔓,缠绕着她的心脏。

让她不可抑制的对幕后之人升起阵阵杀意。

“仅仅只是排查铁轨的炸弹就够了吗?”白玉的声音在风声的裹挟下显得有些模糊,却透着浓浓的忧虑,“万一……炸弹是被装在列车车底呢?”

她不得不去思考这种最坏、最致命的可能性。

“不会在车底的。”前方,从头盔里传出的青年嗓音异常冷静而笃定。

这个问题毛利兰自己也思考过。

在最初的紧张之后,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分析了宾加的目的和手段。

首先,宾加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杀死工藤新一。

他用上万乘客的性命作为筹码,只是为了逼迫工藤新一现身,而非制造一场纯粹的恐怖爆炸。

其次,假设炸弹真的安装在列车车底……那几乎等同于炸弹根本无法被拆除。

因为车底的环境极其隐蔽且难以接近,在行驶中拆除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

这完全违背了宾加用可控威胁逼迫新一现身的根本目的。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旦发生如此惨烈的列车大爆炸,造成惊天动地的人员伤亡,这起恶性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嚣张程度,将彻底点燃警方的怒火。

他们将倾尽一切资源、不惜一切代价,掘地三尺也要揪出幕后黑手。

这对只想复仇、需要隐藏自己行踪的宾加而言,是极其不利且愚蠢的。

“看来……你已经知道是谁做的了?”白玉的声音从后方传来,带着一丝了然。

“宾加。”

前方的声音吐出这个名字,冷静中带着一丝锐利,“他之前在工藤新一身上狠狠栽了一次,差点死了,这是他精心策划的报复。”

“他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朗姆就没有意见吗?”

白玉不解,眉头并未舒展。

毕竟曾在朗姆手下,她对这位组织二把手的行事作风还算比较了解。

朗姆奉行的是绝对的低调原则。

他更倾向于用精妙的布局、庞大的利益网络去交好渗透那些关键的政商势力,而非依赖粗暴的暴力手段。

这也是朗姆对科尼亚克极为不满的一大原因。

每一次科尼亚克闹出大动静,都需要朗姆耗费巨大精力在后面擦屁股、收拾残局,竭力避免暴露组织的存在。

一旦组织的神秘面纱被彻底揭开,暴露在阳光之下,那么它赖以生存的“未知恐惧”将荡然无存。

随之而来的,极可能是各方势力联合的、雷霆万钧的清剿。

一个隐藏在暗处的组织,再强大也难以与国家机器、正规军队正面抗衡。

真以为有一架鱼鹰直升机,就能拥有一个空中编队了?

身为组织的二号人物,掌握着组织绝大多数资源和脉络的朗姆,对此有着极其清醒的自知之明。

她在朗姆麾下时,执行任务同样严格遵守着这条铁律。

甚至琴酒那边也相差无几。

虽然琴酒的行事风格看起来冷酷嚣张,还敢开武装直升机扫射东京塔,但琴酒本质上是个极其谨慎的人。

每一次行动,清除现场监控、抹去指纹脚印、销毁所有可能指向自身的微末证据……这些繁琐却至关重要的步骤,他绝不会遗漏。

毛利兰并不清楚朗姆对宾加这次举动到底是何种看法,更无法确定这是否出自朗姆的默许。

她对朗姆的了解知之甚少。

但是,在与青泽经历了多次身体互换之后,加上之前在那些记忆中对青泽本身的了解,她如今扮演起青泽来,早已轻车熟路。

青泽那特有的冷静从容、他面对问题时抽丝剥茧的思考逻辑、他权衡利弊的独到方式……

这些特质,已经不知不觉地融入了她的言行举止之中,如同呼吸般自然。

“警方最终会知道这个事件是宾加做的吗?”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

白玉在呼啸的风中沉默了片刻,仔细思考着各种可能性,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如果没有人主动告知线索或证据的话,那么警方几乎不可能锁定幕后黑手是宾加。”

在官方层面,警方目前面对的只是一个手段高超、匿踪无形的“神秘黑客”。

只要警方找不到确凿证据将此事与组织联系起来,那么这件事就与组织无关。

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朗姆手中。

只要他想,随时可以推出一个精心准备的替死鬼,将这场惊天风波干净利落地平息下去。

波本凭借其敏锐和已知情报,有很大可能会推断出真相。

但他是卧底。

他所获得的情报和信息,只会通过秘密渠道传递,永远不会暴露在公众和官方的明面之上。

所以,基于以上的考量——

“朗姆不会有意见。

“除非……这件事最终影响到了组织本身的安危或核心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