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楚风云传 > 第419章 世家反对(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诸葛青宣读完楚风烈对楚逸辰的任命和封赏后,金銮殿上一片嘈杂,百官们议论纷纷。

一个个都有些不敢相信,这个三皇孙为何会如此受到楚风烈的重视。

不对这已经不是重视的问题,就这些奖励可以说已经不是重视了,而是信任到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地步

要知道那句可随意调动任何地方五万以下兵马意味着什么,若是楚逸辰稍微有点异心的话,推翻朝廷那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楚风烈这是把大楚的江山稳定都交到了楚逸辰的手中。

而楚怀瑜和楚怀谨两人听后也是一脸的不可置信,他们有些呆滞的抬头望向楚风烈。

“肃静!朝堂之上,如此喧哗,成何体统!” 福伯上前一步,厉声高喝。

这一声怒喝如同惊雷,金銮殿内瞬间安静下来。百官纷纷低下头,不敢再私语,楚怀瑜与楚怀谨也强行压下心中的情绪,重新站好队列。

而此时,楚风烈的目光正冷冷的扫过殿内,威严的眼神让所有窃窃私语的百官们不自觉的闭上了嘴。

文官列中,有人有人下意识地看向站在前列的王家与魏家官员,眼神里满是试探。

“陛下,臣有话说!”就在众人刚刚安静下来后,一道声音响起。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吏部尚书王允快步出列。

这王允生得面白无须,眉眼间带着几分阴柔,正是前户部尚书王宏的堂弟。

当年葫芦山之战,王宏被楚逸辰擒获,最终被王家凑齐赎金赎回,自此在家中闭门不出。

王家为此恨楚逸辰入骨,后来又得知赎金数额是楚逸辰亲自定下,更是将这份恨意埋得更深。

如今楚风烈登基为帝,王家便将王允推了出来,楚风烈现在还不能彻底和世家翻脸,于是便让王允当上了吏部尚书。

王允如今见楚风烈竟给了楚逸辰如此滔天权力,哪里还按捺得住。

“哦?王尚书有话但说无妨。” 楚风烈坐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眼神平静地看向王允,显然早已猜到会有人出面反对。

“陛下,臣并非质疑陛下的封赏,只是武安王虽劳苦功高,终究是皇孙身份。

陛下封其为武安王,赐王府、食邑,已是旷古恩典。

可若再将南陵二十万边军交其统领,还许其自行任命封地官员、调动各地五万军士,这般权力,早已远超寻常藩王,这早已超出陛下当年的荣耀。”

他刻意提到楚风烈当年的荣耀,一来是从孝道来说,楚逸辰若是接受封赏有不孝之嫌。

二来也是提醒楚风烈,若是楚逸辰兵权在手,恐怕会效仿楚风烈。

王允说完后,扫了一眼楚逸辰,见楚逸辰气定神闲,不由得心中一愣。

按理说如此好事,被人反对,虽不说当场暴走,但至少也应该怒火中烧才对。

可是如今见到楚逸辰似乎并不在意,心知楚逸辰不容小觑,不过越是这样就更得阻止此事。

想到这里王允继续说道:“陛下,历朝历代,皇子皇孙掌兵权者,十有八九会引发夺嫡之乱!

当年前朝永嘉帝,便是因封皇次子为兵马大元帅,最终导致兄弟相残,朝政动荡;

我大楚开国初年,也有靖王掌兵后意图谋反之事。

如今太孙已立,武安王手握重兵,又有‘如朕亲临’令牌,若将来心生异念,太孙如何制衡?朝堂又如何安定?”

这番话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王允句句不离 “太孙”“夺嫡”,既戳中了楚风烈对皇室安稳的顾虑。

又暗指楚逸辰可能威胁楚怀瑜的地位,瞬间将矛头指向了楚逸辰。

也顺带拉拢楚怀瑜,因为王家早就知道楚怀瑜是什么样的人,王家深知若是将来楚怀瑜继位的话,世家才能有更大的利益。

王允话音刚落,工部尚书魏鑫英便紧接着出列道:“陛下,王尚书所言句句在理!臣附议!”

这魏鑫英身材魁梧,却生了一双细长的眼睛,透着几分算计。

他是前兵部尚书魏鑫勇的堂弟,魏家虽非顶级世家,却也是一流世家,当年魏鑫勇被抓后,魏家便将魏鑫英推了出来。

“陛下,武安王年纪尚轻,虽有战功,却缺乏治理地方、统领大军的经验。

南陵乃我大楚南方门户,二十万边军是抵御南泰、番禺的主力,交给武安王统领,臣恐有失!

再者,封地官员自行任命,此举更是逾越礼制 ,我大楚官员选拔历来由吏部掌管。

若武安王可自行任命官员,岂不是让南陵成了‘国中之国’?长此以往,其他藩王若纷纷效仿,陛下的皇权何在?太孙的威严又何在?”

魏鑫英这番话,便给这封赏扣上了 “逾越礼制”“威胁皇权” 的帽子。

待魏鑫英说完后,立即又有十多名官员陆续出列,有户部的郎中、吏部的主事,还有两名来自言官体系的御史,纷纷附和王允与魏鑫英的说法。

有的说 “兵权过重易生祸端”,有的说 “自行任命官员破坏祖制”,还有的说 “太孙地位需稳固,不可让他人分权”。

一时间,反对的声音竟压过了之前的震惊,金銮殿内仿佛成了声讨楚逸辰的场合。

楚怀瑜站在楚震霆身旁,见到众人反对楚逸辰,嘴角忍不住勾起一抹隐秘的笑意,眼神里满是得意。

他早就对楚逸辰恨之入骨,如今有人出面打压楚逸辰的气焰,正合他意。

楚怀谨则微微垂着眼帘,看不出喜怒,只是偶尔抬眼时,眼底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楚逸辰始终站在原地,玄色蟒袍在殿内的光影中显得格外沉稳。

他看着王允、魏鑫英等人慷慨陈词,脸上没有丝毫波澜,仿佛众人议论的不是自己。

一旁的太子楚震霆则皱紧了眉头,几次想开口反驳,却被楚风烈用眼神制止 。

楚风烈显然想看看,这场争论会发展到何种地步,也想看看文武百官的立场。

就在反对的声音越来越高时,一道洪亮的声音突然响起:“陛下!臣有不同意见!”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赵轩大步出列。“陛下,两位尚书所言,简直是无稽之谈!

武安王的功劳,可不是靠皇孙身份得来的!当年泰州城之战,武安王以三千幽冥军,对战镇西王二十万大军,将镇西王杀的大败,更是直接夺取了西州城。

若不是皇孙殿下的话,镇西王早就攻占泰州,威胁南陵;

后来攻打京城,平定辽州,截杀楚震天等等,随便一件都可谓不世奇功。

这些足以说明皇孙殿下统兵有方,即使给皇孙兵权,也只会让大楚的江山更加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