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渣男难过美人关 > 第177章 百年回响,栀心永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7章 百年回响,栀心永恒

梧桐巷老宅的栀子花树又迎一年盛花期,枝头繁花压弯新枝,甜香漫过院墙,与巷口老字号糕点铺的桂花糕香气缠在一起,酿成初夏最动人的味道。苏念坐在庭院的石桌旁,指尖抚过一本泛黄的线装书——这是张建国老人捐赠积蓄时,一并托付的锦华商号学徒手册,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当年的公益账目与助人琐事。

“在看什么?”陆沉舟端着两盏新沏的碧螺春走来,将茶杯放在她手边,目光落在手册上,“张爷爷的这本手册,倒是比账本更有温度。”

“是啊,你看这里。”苏念指着其中一页,“民国三十五年,商号资助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少年,不仅给了学费,还记录着‘每月送糙米三斗,布料一匹,逢年过节需上门探望’。当年的公益,真的做到了细枝末节。”

陆沉舟俯身细看,字迹虽显稚嫩,却透着认真:“三位创始人当年说‘公益不是施舍,是守望’,果然不是空话。我们现在的助学计划,也该多些这样的人文关怀,不能只停留在资金资助上。”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汽车鸣笛声,秦峰带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进来,老人手里捧着一个古朴的木匣,眼神里满是敬畏。“陆总,苏小姐,这位是李老先生,他是当年锦华商号公益救助点的见证者,今天特意来捐赠一件传家宝。”

“两位好,我叫李守义,今年八十七岁了。”老人声音略带沙哑,却中气十足,“我小时候家里穷,就是靠锦华商号的救助才活下来的。这木匣里的东西,是当年商号的掌柜亲手交给我父亲的,让我们世代保管,说等合适的时机,交给真正传承商号初心的人。”

李守义打开木匣,里面铺着红色绒布,放着一枚完整的栀子花纹章和一封封口的信件。纹章比他们之前见过的更大,边缘刻着“锦华公益,薪火相传”八个小字,光泽温润,显然被精心呵护了数十年。

“这是……商号的公益总章!”周老禾闻声赶来,看到纹章后激动不已,“当年三位创始人各持半章,总章由公益负责人保管,象征着最高的公益使命。没想到还能见到它!”

李守义小心翼翼地取出信件,信封上写着“致锦华公益传承人”,落款是三位创始人的联名。苏念接过信件,指尖微微颤抖,轻轻拆开。

信纸上的字迹苍劲有力,穿越近百年时光依旧清晰:“夫公益者,非一时之举,乃一世之诺;非一人之力,乃众人之心。吾等创立商号,以栀子为信,取其纯洁坚守之意。愿后世传承人,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途远而懈怠,守初心,行正道,让栀香满人间,让正义护家国。若遇困厄,可凭总章召集商号旧部后人,共赴危难,共守初心。”

读完信件,庭院里一片寂静。这封跨越近百年的信,不仅是三位创始人的嘱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李老先生,感谢您的信任。”陆沉舟郑重地接过木匣,“我们一定会守护好这枚总章,践行三位创始人的嘱托,把公益事业做到底。”

李守义含泪点头:“我父亲临终前说,等看到有人真正把商号的公益传承下去,才算完成了他的心愿。现在看到你们做的一切,我终于可以告慰父亲和当年的掌柜了。”

接下来的日子,基金会以“公益总章”为契机,发起了“栀心传承计划”,号召更多锦华商号旧部后人加入公益事业。消息一经发布,便收到了全国各地的响应,许多老人带着先辈的遗物和故事赶来,分享当年的公益往事,也为基金会的发展出谋划策。

苏念和陆沉舟将这些故事和遗物整理成册,在博物馆举办了“锦华百年公益展”。展览上,公益总章、学徒手册、心愿盒、受助者的感谢信等展品依次陈列,辅以多媒体还原的当年救助场景,吸引了无数市民前来参观。

开展当天,一位名叫王慧的女士带着一个旧钱包赶来,钱包里装着几张泛黄的纸币和一张小纸条。“这是我祖母的遗物,她说当年饿肚子的时候,是锦华商号的人给了她这些钱,让她买粮食,纸条上写着‘好好活着,将来多帮别人’。”王慧哽咽着说,“我祖母一辈子都记着这句话,经常帮助邻里,现在我也想加入基金会,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这样的故事,在展览期间每天都在上演。越来越多的人被锦华商号的公益初心和传承精神打动,纷纷加入基金会,成为志愿者或捐赠者。

与此同时,望安公益学校的“栀子花开实验班”正式开班,专门招收家庭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学生。苏念和苏婉亲自为孩子们授课,教他们刺绣、绘画,陆沉舟则定期来给孩子们讲商业伦理和公益理念,小栀念也经常跟着来,和实验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玩耍。

“小栀念,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呀?”林晓雨好奇地问。

小栀念捧着绣了一半的栀子花手帕,认真地说:“我想做像爸爸妈妈一样的人,帮助更多小朋友,让每个人都能闻到栀子花的香味,都能开心生活。”

孩子们的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纯真而美好。苏念站在窗边,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感慨。她知道,三位创始人的初心,已经在这些孩子心中生根发芽,而这,就是最长久的传承。

年底,基金会举办了“栀心传承之夜”公益晚宴,邀请了所有为基金会做出贡献的人。晚宴现场布置得温馨而雅致,四处摆放着栀子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晚宴上,苏念作为基金会发起人,发表了致辞:“……从锦华商号的三位创始人,到张建国爷爷、李守义爷爷,再到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公益的薪火已经传递了近百年。这百年间,有人坚守,有人传承,有人加入,是这份共同的初心,让我们跨越时空,凝聚在一起。栀子花象征着纯洁、坚守与希望,愿我们都能像栀子花一样,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让爱与正义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路。”

致辞结束后,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陆沉舟走上台,与苏念并肩站在一起,举起手中的酒杯:“我提议,为了这份跨越百年的初心,为了所有默默奉献的人,也为了公益事业的美好未来,干杯!”

“干杯!”全场嘉宾共同举杯,酒杯碰撞的声音与栀子花香交织在一起,格外动人。

晚宴进行到一半,陈景明走上台,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经教育局研究决定,我们将与‘栀子花开公益基金会’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望安公益学校’模式,建立更多的公益学校和实验班,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受益。同时,我们还将设立‘锦华公益奖学金’,奖励那些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的学生。”

这个消息让全场沸腾,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苏念和陆沉舟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欣慰和激动。他们知道,这不仅是基金会的胜利,更是公益精神的胜利。

晚宴结束后,陆沉舟带着苏念回到梧桐巷的老房子。月光洒在庭院里的栀子花树上,树影婆娑,格外迷人。

“念念,你看,我们做到了。”陆沉舟从身后抱住她,声音温柔而坚定,“三位创始人的心愿,妈妈和外婆的期盼,都实现了。”

苏念靠在他怀里,眼眶湿润:“是啊,做到了。但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公益事业没有终点,我们还有一辈子的时间,去践行这份初心。”

陆沉舟低头,在她额上印下一个温柔的吻:“不管路有多远,我都会陪着你,一起走下去。”

苏父和周老禾坐在石桌旁,看着相拥的两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拿起酒杯,轻轻碰了一下:“为了初心,为了传承,也为了这满院的栀子花香。”

夜色渐深,栀子花香愈发浓郁。苏念和陆沉舟坐在庭院里,看着漫天繁星,心中满是幸福与安宁。他们知道,这场跨越生死轮回、牵扯三代人的守护与传承,已经迎来了最圆满的结局。

而属于栀子花的故事,属于爱与正义的故事,还将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续写新的篇章。百年回响,栀心永恒,这份跨越时空的初心,将永远在人们心中燃烧,照亮更多人的路,温暖更多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