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汴京早餐合伙人 > 第202章 因材施教与暗夜惊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2章 因材施教与暗夜惊鸽

幽冥火再现的警讯,如同猝然泼入“五味居”这锅温吞春水中的一瓢冰水,瞬间激得人心底生寒。那只神秘黑鸽带来的潦草字条,虽未言明具体威胁,但“目标疑为‘五味’”几字,已足够让赵琰与林小满脊背发凉。这个阴魂不散的组织,竟如此之快就嗅着味道追踪而至!

“消息来源不明,但宁可信其有。”赵琰捻着那张纸条,眼神锐利如鹰,瞬间从温馨的教学氛围中抽离,变回那个历经沙场、洞悉危机的靖王,“秦义,立刻加强庄内暗哨,尤其是夜间,增派巡逻班次,所有出入人员严加盘查,陌生面孔一律记录在案。石坚,你带几个机灵的,扮作货郎或农户,在庄外十里范围内暗中查探,留意有无可疑僧道、商旅或陌生江湖人聚集。巽风,庄内水井、食材库房,每日必须由绝对可靠之人查验三遍,防人下毒!”

一道道指令清晰果断地发出,整个“五味居”在无声无息中进入了外松内紧的戒备状态。学子们依旧上课读书,灶房依旧炊烟袅袅,但无形的张力已弥漫在空气里。林小满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中,但心思却分出了一半,警惕着任何风吹草动。她深知,越是此时,越要维持表面的平静,不能自乱阵脚,更不能让年幼的学子们陷入恐慌。

然而,危机并未影响教学的深入。相反,或许是因为潜在的威胁,林小满更加意识到培养人才、薪火相传的紧迫性。而天赋异禀的阿卯,自然成了她重点关注的苗子。

这日的“辨药课”,林小满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将课堂搬到了庄园后山的药圃。春日暖阳下,各种药草欣欣向荣,散发着混合的清香。学子们好奇地围拢在田埂边。

“今日,我们不读《本草》,只识百草。”林小满随手摘下一片薄荷叶,递给身边的阿卯,“阿卯,你尝尝,然后告诉大家,你尝到了什么?”

阿卯有些紧张,但还是依言将叶片放入口中,仔细咀嚼品味,闭目感受片刻,怯生生地开口:“先生……有点凉,有点辣,还有……一点点苦,舌头麻麻的,闻着有清气。”

“很好。”林小满赞许地点头,又摘了一片形似薄荷,但叶缘锯齿更细密的叶子给他,“再尝这个。”

阿卯尝后,迟疑道:“这个……凉味淡些,辣味几乎没了,苦味重了一点点,麻的感觉不一样,好像……留在喉咙里更久?香气也好像……厚一点?”

林小满眼中闪过惊喜的光芒!阿卯描述的,正是薄荷与留兰香极其细微的差别!寻常人根本难以分辨!她压下激动,对众学子道:“此乃薄荷,性辛凉,可疏风散热;彼为留兰香,亦名绿薄荷,功效相近,但其气更醇和,更长于理气。二者药性有微妙差异,用途亦略有不同。辨识药材,不仅靠眼看,更需鼻嗅、口尝、身心感受,尤其是这‘味’中之细微差别,往往决定了药效的精准与否。”

她又依次让阿卯品尝了紫苏叶(言其“有辛香,能解鱼蟹毒”)、蒲公英(言其“微苦带甘,有清郁结之气”),阿卯竟都能准确描述出它们独特的气味和口感特征,甚至能模糊感觉到其药性走向。其他学子听得啧啧称奇,看向阿卯的目光充满了羡慕与佩服。

林小满趁热打铁,将胡老头笔记中关于“四气五味”(寒热温凉,酸苦甘辛咸)的初级理论,融入这生动的实践课中讲解。她让每个学子都亲自品尝几种常见药草,引导他们用心感受,而非死记硬背。一堂枯燥的药材辨识课,在她的引导和阿卯这个“活教材”的激发下,变得生动有趣,学子们兴致高昂,记忆深刻。

课后,林小满将阿卯单独留下,带他到药房。她取出几个外形极其相似、却药性迥异的根茎类药材,如当归与独活,白芷与防风,混合放在一起。

“阿卯,你试试,能否将它们区分开来?只靠闻和尝。”林小满目光中带着鼓励与期待。

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些药材晒干后外形相似,即便有经验的药师也需仔细辨认。阿卯深吸一口气,凑近每一种药材,仔细嗅闻,时而用手扇风,捕捉那飘忽的气味,时而用指甲刮下一点点粉末,放入舌尖细细品味。他神情专注,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这些药材。

时间一点点过去,阿卯的额头渗出汗珠。终于,他抬起头,有些不确定地指着那几堆药材,一一说出自己的判断:“这堆……香气沉,带甜,回味久,像先生说的当归……这堆气味冲些,辣舌头,有点麻,可能是独活?这堆香气清冽,有点像芹菜,但有股韧劲,是白芷?这堆……味道淡,有点土腥气,尝后喉咙有点干,是防风吗?”

全对!林小满心中震撼无以复加!这孩子不仅味觉敏锐,嗅觉和感知力更是超凡!这简直是天生的药性感知奇才!假以时日,其在药材辨识、药性搭配上的成就,或许能超越胡爷爷!

“阿卯,你做得非常好!”林小满毫不吝啬地夸奖,轻轻抚摸他的头,“你这般天赋,万中无一。但切记,天赋是上天的恩赐,更需勤学苦练与仁心滋养,方能用之正道,济世救人,切不可恃才傲物,或用于歧途。明白吗?”

阿卯用力点头,小脸因激动而泛红:“先生,我明白!我一定好好学,将来像先生一样,帮人治病!”

看着这孩子纯真而坚定的眼神,林小满心中满是欣慰。幽冥火的阴影固然可怕,但眼前这蓬勃生长的希望,更值得她倾尽全力去守护。

然而,现实的危机并不会因教学的成功而消散。秦义和石坚的查探有了初步结果:庄外确实发现几拨形迹可疑之人,有游方僧人曾在附近村落打听“五味居”是否收留孤儿,有药商模样的人对庄园每日采购的食材种类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但这些人行踪诡秘,一有警觉便迅速消失,未能抓获活口。这愈发印证了警讯的真实性。

压力之下,赵琰与林小满商议后,决定对教学和生活区域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实行更严格的管控。同时,赵琰开始秘密教授一些年纪稍长、心性沉稳的学子简单的防身术和危机应对方法,将“安以技为本”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整个“五味居”,在看似平静的教学生活下,如同一张缓缓拉开的弓,蓄势待发。

这日深夜,万籁俱寂。林小满仍在书房灯下批阅学子的“药膳札记”,赵琰在一旁研究江南水系图,推演万一需要紧急撤离的路线。忽然,窗外再次传来极轻微的“扑棱”声,与那夜黑鸽落下的声音极为相似!

两人瞬间警觉,对视一眼。赵琰悄无声息地移到窗边,侧耳倾听,随后猛地开窗!窗外月色如水,并无鸽影,但窗台上,赫然又放着一小卷用油纸包裹、以蜜蜡封口的纸条!

是谁?竟能两次突破庄内严密的守卫,将消息直接送到他们窗前?是敌是友?

赵琰小心地用银针试探,确认无毒后,揭开蜡封,展开纸条。上面的字迹与上次不同,更加工整清晰,内容却更令人心惊:

“幽冥火‘酉’字组已潜入吴州,三日内或有所动。目标非仅‘五味’,更在寻‘琉璃火’与‘药膳秘匣’。内有接应,慎防‘豆’与‘盐’。——知名不具”

消息更加具体,也更加骇人!幽冥火不仅来了,还是专门的行动小组(“酉”字组)!目标明确指向琉璃珠(琉璃火)和林小满的食谱药方(药膳秘匣)!更可怕的是,“内有接应”!庄内混入了内奸?!而“慎防‘豆’与‘盐’”是何意?是暗指内奸的身份或联络方式与豆、盐有关?还是某种行动的暗号?

“豆……盐……”林小满喃喃念着这两个字,脑中飞速闪过庄内所有与豆、盐相关的人和事。负责采买豆料的憨厚老仆?掌管厨房盐罐的沉稳厨娘?还是……近日教学中,刚刚重点讲解过豆制品药膳和盐在药性中“引经”作用的那些学子?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敌暗我明,内奸可能就在身边,每日相见,这远比庄外的威胁更加致命!

“必须立刻排查!”赵琰脸色铁青,“但绝不能打草惊蛇!”

就在这时,书房门被轻轻敲响,门外传来阿卯带着哭腔的、惊慌失措的声音:“先生!先生!不好了!药圃……药圃里我偷偷种的那几棵‘七夜草’……被人……被人踩烂了!”

七夜草?林小满心中猛地一沉!那是胡老头笔记中记载的一种极为罕见、本身无毒、但与其他几味常见药材混合焚烧,会产生强烈致幻烟雾的草药!她前几日刚悄悄移栽了几棵幼苗到药圃僻静处,本打算日后研究其特性,此事极为隐秘,只在那日带阿卯认药时随口提过一句,连赵琰都未必记得清楚!怎会被人精准破坏?是巧合?还是……内奸已经察觉到了什么,在警告或灭口?

阿卯的发现与窗外的神秘纸条相互印证,将危机感推向了顶点!幽冥火的魔爪,似乎已经穿透了“五味居”的屏障,悄然伸到了他们的眼皮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