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无锡汪伪海军起义的消息,如同在沉闷已久的江南水乡投下了一颗惊雷,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全国。不仅新四军控制的《苏南报》、《火线报》等进行了报道,连《新华日报》也以头版显着位置刊发了长篇通讯报道,详述了起义经过,将其誉为“沦陷区军民不甘奴役、奋起反抗的又一壮丽篇章”。这在全国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起义军舰与原来的水上巡逻连合并,被命名为太湖抗日民主军太湖舰队,郑道济为支队长,舰队拥有d型炮舰两艘,被重新命名为太湖一号、太湖二号,装甲炮艇一艘被命名为太湖三号、E型炮艇一艘,命名为湖巡一号,改装炮艇两艘,湖巡二号和湖巡三号,加装了机枪的三艘汽艇,则被命名为湖巡四号、湖巡五号、湖巡六号,那艘运输舰除了担负运输任务还要兼训练舰,命名为湖运一号。而一同起义的港口炮台派遣队,则和有两门苏罗通20毫米机关炮的炮三连合并,成立了夹浦港岸防连。随行来的起义人员家属也在长兴或者夹浦镇得到了妥善安置。

长兴,浙西行政专员公署所在地。舰队命名大会在县中学的操场上隆重举行。主席台上方,悬挂着红底白字的醒目横幅“太湖舰队成立暨命名授旗大会”。台下,队列左边是军容尚显杂乱但精神亢奋的起义官兵,右边是军装洗得发白却站得挺直的太湖抗日民主军战士。周围,则是闻讯赶来、脸上洋溢着兴奋与好奇的群众和浙西行政公署的官员们。

大会由陈宇主持。当他宣布“太湖抗日民主军太湖舰队,正式成立!”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王旅长代表新四军十六旅发表了讲话,他肯定了起义官兵的深明大义,强调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并承诺将与太湖舰队并肩作战,共御外侮。他的话语朴实而有力,充满了感染力。

随后,舰队新任命的支队长郑道济上台。他看着台下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心潮澎湃。他的发言简短而务实,重点阐述了舰队未来的任务和纪律,最后,他抬高声调:“从今日起,我们不再是汉奸卖国贼,我们是打鬼子的队伍了!我们的炮口,只会对准凶残的日寇和汉奸卖国贼!”

最打动人心的,是起义官兵代表、原“江平”舰枪炮手,如今被任命为“太湖一号”副舰长的赵大年的发言。他是个二十出头的苏州青年,面容还带着几分书卷气,但眼神已然坚定。

“长官们,同志们,乡亲们!”他的开场白还有些旧军队的痕迹,但接下来的话却发自肺腑,“我叫赵大年,淞沪抗战那年,我还在念高中。我亲眼看见鬼子的飞机把我们的学校炸成废墟,亲眼看见我的同学倒在逃难的路上……我们想读书,想报国,可上海沦陷后,我们成了亡国奴,找不到工作,看不到出路。后来……后来听信了伪政府的欺骗,说海军是技术兵种,有前途,为了混口饭吃,才……才穿上了那身皮。”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台下鸦雀无声。

“在伪海军里,我们受尽了日本顾问的白眼和欺压,他们根本不拿我们当人看!我们心里憋着一团火!但是像陈司令、王旅长你们这样的英雄在坚持抗战的事迹我们一直都有听说,我们才明白,真正的出路在这里!真正的尊严,是靠打鬼子打出来的!我们带来的这几条船不算什么,但我们带来的是一颗颗渴望杀敌报国的心!从今以后,我们生是民主军的人,死是民主军的鬼,一定苦练杀敌本领,早日把鬼子赶出中国!”

赵大年的话,道出了大多数起义官兵的心声。他们大多是江浙沪一带的知识青年,国仇家恨与现实压迫交织,使得他们极易接受抗日救亡的新思想。此刻,他们的爱国心与民族责任感被彻底点燃,掌声经久不息,许多起义士兵的眼眶都湿润了。

命名授旗仪式后,陈宇在县政府大院摆开了几十桌的宴席,为起义官兵庆功。虽然没有山珍海味,但也十分丰盛,酒肉管够,以及浙西行政公署和民主军军民发自内心的热情,让这些在日伪军中看惯了冷眼的起义官兵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席间,陈宇和王旅长端着酒杯,挨桌向起义官兵敬酒,姿态放得极低,言辞恳切,显然是在努力弥合可能存在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