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铃铛胡同甲壹号院出来,邵明珠和刘念并肩走在回军部的路上,两人都沉默着,心里翻江倒海,脚步也有些沉重。
邵明珠手里紧紧攥着那个装着房契地契和一小部分大洋(大部分钱和金子暂时仍由福伯保管)的布包,感觉它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他手心发麻,心里更是乱成一团麻。狂喜过后,是巨大的茫然和不知所措。五千大洋!十根金条!一座完整的四合院!这笔突如其来的巨额财富,完全超出了他这个习惯了供给制、靠津贴生活的年轻军官的认知范围。他第一个念头不是怎么花,而是这钱怎么办?这宅子怎么办?会不会惹麻烦?组织上会怎么看?
他偷偷瞄了一眼身边的刘念,发现她也眉头微蹙,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显然,这笔“横财”也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忧虑。
“念念,”邵明珠停下脚步,声音有些干涩,“我……我现在心里有点乱。这么多钱……这宅子……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才好。”他难得地露出了犹豫和求助的神情。
刘念看着他这副样子,心里又是心疼又是理解。她握住他的手,语气坚定地说:“明珠,你别慌!这事是得好好想想!咱们……咱们去找政委吧!赵政委是你最信任的老首长,他经验丰富,看问题长远,肯定能给你出个好主意!”
一句话点醒了邵明珠!对啊!怎么把政委给忘了!赵刚不仅是他的老上级,更是亦师亦父亦兄的存在,是他最信赖的人!这种事,不找政委找谁?
“对!找政委!”邵明珠眼睛一亮,仿佛找到了主心骨,“走!咱们现在就回军部!”
两人加快脚步,回到军部大院,径直走向赵刚的政委办公室。
敲开门,赵刚正在批阅文件,看到他们俩一起进来,而且神色都有些异样,尤其是邵明珠,脸上带着一种既兴奋又焦虑的复杂表情,不禁有些奇怪。
“明珠,念念?你们不是去天坛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出什么事了?”赵刚放下笔,关切地问道。
邵明珠深吸一口气,走到赵刚办公桌前,将那个布包轻轻放在桌上,神情郑重地说:“政委,有件……有件大事,我得向您汇报!也需要您给我拿个主意!”
赵刚看他如此严肃,也收起了随意的表情,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下,慢慢说。什么事这么严重?”
邵明珠和刘念坐下,邵明珠组织了一下语言,将从去找老宅、遇到福伯、得知父母往事、以及最后发现这笔巨额遗产的经过,原原本本、详详细细地向赵刚汇报了一遍。他没有隐瞒,包括福伯如何用大洋买通鬼子保住宅子、以及箱子里具体的钱物数目,都一五一十地说了。
随着邵明珠的叙述,赵刚脸上的表情从疑惑,到惊讶,再到震惊,最后变得无比凝重!当听到“一万现大洋”、“十根金条”、“完整四合院”这些字眼时,饶是赵刚这样见多识广、沉稳如山的老革命,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手指下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起来。
“我的老天爷……”赵刚听完,半晌才吐出这么一句话,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目光锐利地看向邵明珠,“明珠,你……你确定这些都是真的?福伯说的……都属实?”
“千真万确,政委!”邵明珠用力点头,指了指桌上的布包,“房契地契都在这里,一部分现大洋我也带来了。福伯是我家几十年的老管家,对我父母忠心耿耿,他不会骗我。”
赵刚沉默了片刻,眉头紧锁,显然在飞速地思考着。这件事太不寻常了!一个年轻的革命军官,突然继承了一笔在当下堪称“巨富”的遗产!这不仅仅是个人财富的问题,更涉及到政策、纪律、影响等方方面面!
“明珠啊……”赵刚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语气变得异常严肃,“这件事,非同小可!你来找我,是对的!这说明你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没有因为突然有钱而冲昏头脑!”
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几步,然后转身,目光如炬地看着邵明珠:
“首先,我要明确告诉你!这笔财产,从法律和情理上讲,是你邵家祖上留下的,是你父母用合法经营积累的!是在被日寇和国民党非法侵占后,由忠仆冒险保下来的!它不属于剥削所得,更不是不义之财!它的所有权,是清晰的,是正当的!组织上,绝不会因为你有钱,就对你另眼相看,更不会无故没收!这一点,你大可放心!”
听到这话,邵明珠和刘念心里的一块大石头顿时落了一半!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政策问题。
“但是!”赵刚话锋一转,语气更加凝重,“正因为这笔钱数额巨大,房产价值不菲,你更要谨慎处理!处理不好,会带来很多麻烦,甚至影响你的前途!”
他走到邵明珠面前,伸出三根手指,一条一条地分析道:
“第一,态度问题! 你现在是革命军人,是共产党员!绝对不能有‘享乐主义’、‘资本家’的思想!不能因为有了钱,就贪图享受,脱离群众!这笔钱,是保障,是基础,但不是让你挥霍的!你的根,还在部队,还在革命事业上!这一点,必须清醒!”
邵明珠立刻挺直腰板:“政委!我明白!我绝不会忘本!”
“好!”赵刚点点头,“第二,保密和低调问题! 这件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目前就限于我们三人,加上福伯。绝对不能再扩散!尤其是不能在你那些战友、同事面前炫耀!否则,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猜测、嫉妒,甚至是非议!这对你的团结和工作非常不利!要低调!要像以前一样生活和工作!”
“是!我记住了!”邵明珠郑重保证。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如何使用的问题!”赵刚的目光变得深邃,“这笔钱,不能躺在箱子里发霉,但也不能乱花!要用在正道上!要用它来为你的未来,为我们的事业增添力量,而不是成为负担!”
他具体建议道:
“我的意见是:
一、关于宅子: 铃铛胡同的祖宅,那是根!必须保住!而且,那里也是你将来成家的地方!我建议,你拿出一部分钱,请福伯帮忙,找可靠的工匠,把宅子好好修缮一下,该补的补,该换的换,但要保持原貌,不要搞得太奢华。让它成为一个温暖、舒适、安全的家!这也是对福伯晚年生活的保障。”
二、关于现金和金条: 大部分钱,尤其是金条,价值稳定,建议由福伯继续妥善保管,作为家庭的‘压舱石’,非到万不得已,绝不动用。你可以留一小部分现大洋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比如将来结婚、生孩子、或者遇到其他急事时使用。”
三、关于长远规划: 现在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将来经济稳定了,政策允许了,或许可以考虑用这部分资金,做一些有利于国家建设、又能保值增值的投资。但现在不急,先观望,等政策明朗。”
四、关于组织纪律: 这件事,我建议你主动向军党委做个简要的、正式的书面备案,说明财产的来源和性质,表明你正确对待和处理的态度。由组织掌握情况,可以避免以后的很多猜疑和麻烦。我会帮你把关。”
赵刚的分析条理清晰,考虑周全,既坚持了原则,又充满了人情味和远见,一下子就把邵明珠从混乱中拉了出来,眼前豁然开朗!
邵明珠和刘念听完,互相对视一眼,眼中都充满了敬佩和感激。邵明珠激动地站起来,向赵刚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政委!谢谢您!您这一席话,真是让我茅塞顿开!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一定严格按照您的指示办!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赵刚欣慰地笑了,拍拍他的肩膀:“明珠啊,这是你的福气,也是你的考验!记住,钱是死的,人是活的!怎么用钱,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品格和志向!我相信你,能处理好!”
他看了看桌上的布包,又看了看邵明珠和刘念,语重心长地说:“有了这个家底,你和念念以后的生活,就有了更好的保障。这是好事!但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有多少钱,而在于两个人同心同德,把日子过好,为革命事业多做贡献!明白吗?”
“明白!政委!”邵明珠和刘念异口同声地回答,两人的手不知不觉又握在了一起,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和踏实感。
有了赵刚这根“定海神针”,这笔突如其来的巨大财富,从令人不安的负担,变成了可以规划未来的坚实基础。邵明珠感觉浑身都轻松了,他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