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中午时分,x军军部机关食堂里人声鼎沸,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和军人们爽朗的谈笑声。邵明珠刚和参谋长许立山开完一个短会,讨论了一下军部划归华北军区后的初期对接事宜,感觉有些疲惫,正准备去食堂打饭。

他刚走到食堂门口,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站在那儿张望,手里还提着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搪瓷罐子。是刘念!

“媳妇儿?你怎么来了?”邵明珠有些意外,快步迎了上去。平时中午,刘念一般都在文工团吃,很少专门跑来军部。

刘念看到他,脸上立刻绽开温柔的笑容,举起手里的罐子:“我看你早上走的时候说今天事多,怕你忙起来又不好好吃饭。我早上炖了点鸡汤,想着给你送来,趁热喝点,补补身子。” 她打量了一下邵明珠略显疲惫的脸色,心疼地说:“看你,眼圈都有点青了,告诉你多少回了,不要熬夜看文件!”

邵明珠心里一暖,接过还带着温热的罐子,拉着刘念的手走进食堂:“没有,就是开了个会。你吃了没?没吃就在这儿一起吃点儿?”

“我吃过了,团里吃的快。我陪你吃,看着你把这汤喝完。”刘念笑着说。

两人找了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坐下。邵明珠去打了一份简单的饭菜:馒头,白菜炖粉条,还有一点炒豆芽。他打开刘念带来的罐子,一股浓郁鲜香的鸡汤味立刻飘了出来,里面还有几块炖得烂熟的鸡肉和几颗红枣枸杞。

“真香!还是媳妇儿疼我!”邵明珠深深吸了一口香气,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拿起勺子先给刘念舀了一小碗,“来,你也再喝点。”

“我喝过了,你多喝点,专门给你炖的。”刘念把碗推回去,双手托着腮,满眼幸福地看着丈夫大口喝汤、吃饭。

喝了几口热汤,胃里暖和了,精神也松弛下来。邵明珠想起上午的大事,放下勺子,压低声音,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对刘念说:“念念,告诉你个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刘念好奇地凑近了些。

“咱们军,正式划归华北军区了!以后不在受野司的管辖。”邵明珠说道。

“啊?真的?那……那咱们不算四野的兵了?”刘念有些惊讶,她对这个变动背后的意义还不太清楚。

“番号是变了,这是中央的统一部署。”邵明珠解释了一句,然后重点来了,他眼睛发亮,“更重要的是,军长和政委,都高升了!”

“高升?”刘念睁大了眼睛。

“对!”邵明珠用力点头,语气带着与有荣焉的自豪,“梁军长,现在兼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咱们政委,兼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晋升!进入大军区领导班子了!”

“天啊!副司令员!副主任!”刘念捂住了嘴,眼中充满了惊喜和敬佩,“这……这真是天大的喜事!梁军长和赵政委真是实至名归!他们带兵打仗、做思想工作,都是一等一的好!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她是真心为这两位一直以来关照他们夫妻的首长感到高兴。

“是啊!”邵明珠感慨道,“上午开会宣布命令的时候,我心里也挺激动的。这说明上级对咱们军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军长、政委能力的高度信任!”

刘念高兴之余,忽然想到一个实际问题,关切地问:“那……军长和政委以后是不是就要常去军区司令部办公了?不在咱们军部了?” 她有点担心首长调动会影响军内稳定。

邵明珠明白她的顾虑,笑着摇摇头,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眼神:“这个你放心!我问过军长和政委了。他们明确说了,工作重心还在咱们军里!军区那边是兼职,定期去开会汇报,家还安在军部! 军长说,家,不能搬!”

“真的?!那太好了!”刘念长舒一口气,拍手笑道,“军长和政委真是念旧情,重根基!有他们坐镇,咱们军肯定稳如泰山!对了,”她想起赵刚和冯楠的事,狡黠地眨眨眼,“赵政委还在军部,那他和冯楠姐见面也方便多了!真是双喜临门!”

邵明珠也被她逗笑了:“你呀,操心的事儿还不少!不过说得对,这确实是好事。”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沉稳了些,“军里稳定,我们下面的人干活也安心。现在形势变化快,我们更得兢兢业业,把本职工作做好,不能给首长们拖后腿。”

“嗯!你一定行的!”刘念用力点头,给丈夫鼓劲,“你现在是代理副参谋长了,责任重了,更要好好干!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有我呢!保证不让你分心!”

看着妻子坚定而支持的眼神,邵明珠心中充满了力量和温暖。他伸手握住刘念放在桌上的手,轻声说:“谢谢你,媳妇儿。有你在背后支持我,我什么困难都不怕。”

阳光透过食堂的窗户,洒在两人紧握的手上,也洒在桌上那罐冒着热气的鸡汤上。

时间进入1950年夏末,随着全国局势基本稳定,军队建设的重心开始从“打天下”向“治军”、“建军”转变。中央明确提出“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的口号,全面学习苏联老大哥的先进经验被提上日程。一整套关于军队正规化建设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开始自上而下地在各部队推行。

这股“正规化”旋风吹到x军时,在军营里激起了不小的波澜,尤其是对那些从战争年代摸爬滚打出来的老革命们来说,许多新规矩让他们感到格外别扭甚至“恼火”。

这天上午,军部机关进行军容风纪突击检查。由新任代理副参谋长邵明珠带队,军务科的几名参谋跟着。检查到军长梁光涛办公室门口时,邵明珠犹豫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敲了门。

“进来!”里面传来梁光涛洪亮的声音。

邵明珠推门进去,立正敬礼:“报告军长!军务部门进行军容风纪例行检查!”

梁光涛正趴在桌上研究地图,头也没抬,挥挥手:“查吧查吧!老子这儿没事!” 他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风纪扣敞开着,袖子挽到胳膊肘,帽子随手扔在旁边的椅子上。

邵明珠看了看身旁军务参谋为难的脸色,只好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说:“军长……这个……新的《内务条令》规定,机关办公时间,必须着装整齐,扣好风纪扣,戴正军帽……”

梁光涛这才抬起头,皱着眉头,扯了扯自己的领口,一脸不耐烦:“啥?风纪扣?扣上这玩意儿脖子勒得慌!喘气都不痛快!老子打仗那会儿,光膀子都跟鬼子干!现在坐办公室了,倒讲究起这个来了?”

邵明珠陪着笑,耐心解释:“军长,您说的是。可现在不是提倡正规化嘛……苏联顾问说了,军人仪表体现军队纪律和精神面貌。 咱们现在是首都卫戍部队,代表国家形象,得注意点……”

“狗屁形象!”梁光涛骂了一句,但看着邵明珠一脸认真的样子,又看了看旁边几个紧张的小参谋,他烦躁地摆摆手,“行了行了!就你们事儿多!” 他嘴里嘟囔着,但还是不情不愿地把袖子放下来,胡乱系上了风纪扣,又把帽子抓过来扣在头上,歪戴着的。

“军长……帽子……帽子要戴正……”邵明珠忍着笑,小声提醒。

梁光涛气得瞪了他一眼,把帽子扶正,没好气地说:“这下行了吧?赶紧查完滚蛋!别耽误老子看地图!”

“是!谢谢军长配合!”邵明珠赶紧敬礼,带着人溜了出去。关上门,还能听见梁光涛在屋里抱怨:“正他妈规化……规矩比鬼子炮楼还多……”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地方也在上演。训练场上,来自苏联的教官正在教授标准的正步走。要求抬头、挺胸、收腹,手臂摆动幅度、步幅、步速都有严格规定。

一些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连长、老营长们看得直嘬牙花子。一位脸上带疤的营长忍不住对身边的团长嘀咕:“团长,这走的啥玩意儿?花架子!好看是好看,能打仗吗?咱们以前冲锋,猫着腰,怎么快怎么来!这直挺挺地走,不成了敌人的活靶子了?”

团长其实心里也嘀咕,但嘴上还得说:“老李,少发牢骚!这是上级要求!正规化! 懂不懂?要向人家苏联老大哥看齐!”

“看齐看齐……这腰杆挺得,比我家婆娘擀面杖还直……”老营长小声吐槽,逗得周围的战士想笑又不敢笑。

日常生活中,各种“细枝末节”的规范更是让老同志们头疼。比如,“三人成行,二人成列” 的走路规矩。几个老战友凑一块儿,习惯性地并排走,边聊边晃悠,经常被执勤的哨兵或巡逻的军务干部礼貌地提醒:“首长,请成纵队行进。”

又比如,严格的作息时间和请销假制度。以前打仗,作息不固定,老同志们习惯了随意。现在要求按时熄灯、起床,出门办事要请假,回来要销假。有些老参谋晚上研究战备熬夜,早上难免起晚,就会被记录,甚至影响到单位评比。

再比如,文书格式的规范化。过去的报告、命令,经常是口语化,怎么顺溜怎么写。现在要求使用统一的格式、术语,甚至标点符号都有讲究。这可难坏了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老革命,写个报告抓耳挠腮,比带兵冲锋还累。

政委赵刚在这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他虽然也觉得有些规定过于刻板,但他更清楚正规化建设对于军队长远发展的战略意义。他在各种会议上反复强调:

“同志们!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从游击习气向正规化转变,是人民军队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过去我们条件艰苦,强调灵活机动,有些‘土办法’是有效的。但现在不同了!我们要建设的是强大的国防军,要协同作战,要掌握现代化装备,没有统一的、严格的条令条例和作风纪律,是绝对不行的!”

他也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我知道,有些老同志觉得不习惯,嫌麻烦。但大家想想,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一把筷子捆在一起就折不断。 正规化,就是把我们成千上万的指战员,用严格的纪律和统一的行动准则,‘捆’成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苏联红军的强大战斗力,正是建立在高度正规化的基础之上的。 我们要虚心学习!”

在赵刚的耐心教育和邵明珠等一批年轻、接受能力强的中层干部的带头执行下,x军的正规化建设还是在磕磕绊绊中逐步推进。训练场上,正步走得越来越整齐;营区内,军容风纪有了明显改观;机关办公,效率也在规范化中逐步提升。

当然,私下里的抱怨和趣事依然不少。但渐渐地,一种新的、严谨有序的作风,开始在这支功勋卓着的部队中生根发芽。而对于邵明珠来说,如何既坚持原则推进正规化,又能巧妙化解老同志们的抵触情绪,成了他代理副参谋长任上面临的第一个重要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