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在位已五十八年的康熙,不是那么简单。
如今已六十五,还能执掌天下多久,难以让人琢磨。
这些年,诛鳌拜、平三藩、灭明郑、征西北、驱沙俄,所带来的功绩,是好是坏任由他人评说。
而不得不说的是,几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一个个大事,实属不易。
原本说忙活完这些事,可以好好颐养晚年时,家里一堆儿子闹出一大堆事。
控制住这夺嫡之争,牢牢坐好龙椅时,西北又闹出了乱子。
这派出看重的十四子带兵西征,他娘的中原之地又出了乱贼。
掰着手指头算下来,自登基后,就没一天安稳的。
如此劳累的五十多年,再好的身体,也遭不住。
更何况是后宫佳丽三千之人!
所以,身体原本就有些不好的康熙,看到马齐送来奏折,连吐了几口血。
那让李德全,也就是三德子总管吓得不得了。
在让人叫太医的同时,更是记住自家主子之前的交代,严防宫中。
未作犹豫,立马就把自家主子的心腹,贴身侍卫头头吴尔占等人叫来,封锁烟波致爽殿内外。
没有意外,太医的医术还是不简单,经过三个多时辰后,康熙迷迷糊糊醒了过来。
但那脸上的苍白,吓的三德子、吴尔占二人跪在地上冷汗直冒。
“皇上,奴才该死,奴才该死,奴才当时不该把奏折拿给您!”
“您罚奴才,让奴才受这些罪,让奴才长记性。”
“咳咳咳,好了三德子,这事和你无关,起来吧!”
“奴才不敢起,都是奴才的错,奴才就在这一直跪着给自己长长记性。”
“咳咳咳......”
看着三德子这样,康熙也没再说什么,实际上是,也没多少精力多说话,缓缓扭头看向了一旁吴尔占。
“吴尔占。”
听到那有气无力的声音,吴尔占连忙轻声应道:“皇上,奴才在。”
康熙苍白地脸,露出笑容道:“你做的很好。”
吴尔占听到这五个字,顿时愣了下,不明白到底是何意,但还是立马闪过念头,低头回道。
“谢皇上,守护皇上安全,忠于皇上,是奴才应做的。”
“嗯......”
康熙微微点头笑了笑,“这守卫可以放松些了,朕现在没什么事,三德子你去叫嵩祝、八阿哥他们前来见朕。”
闻言,三德子顿时低声劝说道:“皇上,太医说了,您需要静养,不可烦心。”
“奴才一介宦官,本不该掺和军国政事。”
“但今日奴才斗胆劝谏,皇上您的龙体,可是咱大清江山的根本。”
“这剿贼平匪一事再重要,哪有您的龙体重要。”
“若您龙体抱恙,这朝堂上下,诸王公大臣都会关心皇上,届时关心则乱,更难剿灭贼匪。”
“奴才斗胆请皇上多多休息,待龙体安康,再商议也不迟。”
三德子说完,连忙一旁的吴尔占。
见状,吴尔占连忙跟着劝说道:“是啊皇上,李总管所说不无道理。”
“这商讨剿灭贼匪一事,晚一两天,也不受影响。”
“而皇上您龙体才是最重要,咱大清将士不能没了您,奴才请皇上多多休息。”
“皇上,龙体重要,请多多静养。”
康熙看着二人情真意切,忠心诚恳劝谏,对不让自己召集群臣商议国事,倒也没生气。
他知道现在自己这个状况,若真的召集群臣,恐怕会出更大的乱子。
说不定一些人流言蜚语,画蛇添足之下把不好的事传出去,那倒是说不定整个天下都要震动。
“你们二人的好意,朕知道了。”
“三德子,传旨下去,说天气炎热,朕避暑静摄,让嵩祝、逊柱、孙渣齐.........等人,先行商议剿灭各省贼匪一事,三日后来见朕。”
“是皇上,奴才这就去传旨。”
三德子说完就准备告退离去,躺在床上的康熙又开口嘱咐道,“让几位阿哥也参与,随侍学习。”
“还有告诉八阿哥一声,不要让朕失望。”
“就这样,去传旨吧!”
“吴尔占你也退下吧!”
“是皇上,奴才告退!”
三德子、吴尔占行了一礼后,起身缓缓退出寝宫。
此时的吴尔占,心里甚喜,康熙最后那一句嘱咐八阿哥的话,让他看到八阿哥这是要被重用。
八爷党,那个目标不远了。
在书房里,热火朝天讨论着剿灭贼匪的胤禟、胤?二人,看着传来的旨意,双眼放光盯着胤禩。
“八哥,还好听了你的,咱们没有乱行动。”
“九哥说的对,八哥现在心思越加缜密。”
“呵呵呵,算不什么,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咱们以前还是太急了。”
胤禟嗯了一声,点了点头:“八哥你说的没错,九弟受教了。”
“十弟也受教了,八哥现在变了不一样,考虑事情就是全面,提前就猜到皇阿玛让咱们先行商议剿贼,佩服佩服。”
“好了,咱们赶紧再合计合计,把握住这机会。”
“好,听八哥的。”
说来,胤禩能与胤禛争夺皇位,自然不是单单靠着贤那么简单。
其本身的才能,不敢说是诸皇子第一,那至少也是前三。
不然也不会在露出夺嫡心思之前,备受康熙喜爱。
胤禛也不会说出,若用心办事,部务皆有所为,论才能操守,诸王公大臣无出其右。
所以,若说最终为何争储失败,其中一个原因,心急,也不能说没有关系。
若不是心急,过于表现自己,让康熙感到不安。
然后群臣连连逼宫请旨立太子,或许也就不会被康熙那么厌恶。
而其他什么原因,位次、后代、母族等等,或许也有影响。
但对于现在的胤禩来说,他不考虑这些,也不在意这些。
经过多年经营,八爷党这个群体可不是一般的庞大。
上到领侍卫内大臣、内阁大学士、各部院,下到督抚将军总兵、知府知县,全都有自己人。
若说到底有多少人,多的不敢说,但整个大清天下,至少得有三成文武官和八爷党有关联。
特别是八旗内王公大臣,江南地区文武官员,这是主力中的主力。
简单点来说,这康熙晚年的官场腐败,八爷党脱不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