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镇上的老戏班子有个规矩,开锣前必在台下第一排正中间留个空座,说是给“祖师爷”看的。

那年破四旧,新来的革委会主任偏不信邪,强行占了那个位置。

当晚唱的是《霸王别姬》,锣鼓喧天时,那主任突然浑身抽搐,指着空无一人的戏台尖叫:“别过来!你别过来!”

众人眼睁睁看着他被一股无形力量拖行数米,脖子上出现清晰的勒痕。

最诡异的是,事后调查时发现——

戏班子那晚根本没演《霸王别姬》,唱的是《智取威虎山》。

---

好,咱这第五个故事,把年头往回倒腾倒腾,说到那“破四旧”风刮得正猛的时候。

咱这镇上,早年有个挺有名的戏班子,叫“德盛班”,唱的是京戏。老辈的规矩多,其中顶要紧的一条,就是不管在哪儿搭台唱戏,是给达官贵人唱堂会,还是给十里八乡的老百姓唱野台子,开锣前,必得在台下第一排正中间的位置,规规矩矩放一张太师椅,椅子上铺着红绒布,这位置得空着,谁也不准坐。

班主代代相传,说这位置是留给“祖师爷”看的。梨园行拜的祖师爷是唐明皇,但戏班子跑江湖,拜的就不那么一定了,总之是位庇佑他们行当的神明。祖师爷来看戏,你给他留着最好的座儿,他老人家高兴了,保你锣鼓点不乱,保你嗓子不劈,保你平平安安。这规矩传了百十年,没人敢坏。

可到了那几年,讲究“打倒一切牛鬼蛇神”。新来的革委会王主任,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根正苗红,脾气火爆,最恨这些“旧风俗”。他一来就盯上了德盛班,说他们是“封建余毒”,要不是镇上实在没啥娱乐活动,早把他们当典型给批斗散了。

这天,德盛班被要求唱戏“慰劳群众”。开锣前,王主任背着手,腆着肚子踱步到戏台前,一眼就瞧见了第一排正中间那张空着的太师椅,红绒布在灯光下格外扎眼。

他脸色一沉,指着那椅子就问旁边的班主:“这是给谁留的?啊?是不是还给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玩意儿留的?这是典型的封建迷信!今天,我就要坐这个位置,我倒要看看,能有什么牛鬼蛇神敢来找我!”

班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吓得脸都白了,弓着腰连连作揖:“王主任,使不得,万万使不得啊!这是老祖宗传下的规矩,坏了规矩,要……要出事的!”

“出事?出什么事!”王主任眼睛一瞪,“我看就是你们心里有鬼!今天这位置,我坐定了!”说罢,他一把推开班主,大马金刀地就在那太师椅上坐了下来,还得意地翘起了二郎腿。

班主和戏班子的人面面相觑,脸如死灰,可谁也不敢再劝。锣鼓家伙一响,戏,就这么开台了。

说来也怪,那晚王主任坐下后,戏台上下的气氛就透着股别扭。按革委会要求,唱的是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可那锣鼓点儿敲得,总让人觉得心慌意乱,演员的唱腔也干巴巴的,提不起劲。

戏唱到半截,正是杨子荣打虎上山那段,锣鼓敲得震天响。就在这时,坐在太师椅上的王主任,猛地打了个激灵,整个人像过了电似的剧烈地抽搐起来!

他脸上的得意劲儿早就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致的恐惧,眼珠子瞪得快要凸出来,死死盯着空无一人的戏台,手指颤抖地指着前方,发出不成调的尖叫:

“别过来!你……你别过来!滚开!啊——!”

他那样子,不像是在看空戏台,倒像是戏台上真有什么极其可怕的东西,正一步步朝他逼近!

周围的人都吓傻了,还没等反应过来,更骇人的一幕发生了——王主任坐着的那张太师椅,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巨力猛地向后拖拽,“刺啦啦”在地面上划出刺耳的声响,连着人带椅子硬生生被拖出去好几米远!

王主任双手胡乱地在空中抓挠,双腿乱蹬,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像是被扼住脖子的声音。等椅子终于停下,他人已经瘫软在地,翻着白眼,口吐白沫,而他的脖子上,赫然出现了一道紫黑色的、清晰的勒痕,像是被一条看不见的绳子狠狠勒过!

现场顿时炸了锅,乱成一团。有人赶紧上去抬人,有人跑去喊医生。

王主任被抬走时,早已不省人事。后来虽然捡回条命,但人变得痴痴傻傻,见人就躲,尤其是听到锣鼓声就浑身发抖。

这事儿当时被压了下来,只说王主任是突发恶疾。但怪事还没完。后来上面派人来调查,问起当晚的情况,问到戏班子唱的是哪出戏时,所有戏班子的人,包括当时在场的观众,都异口同声地说:

“唱的是《智取威虎山》啊,主任亲自定的样板戏。”

可调查组的人核对当晚的节目单、以及询问了一些当时不在现场、但听到动静的镇民,却得到了一个让人脊背发凉的结论——

德盛班那晚开锣后,台上敲锣打鼓,演员们披挂上台,嘴里咿咿呀呀唱的,根本不是什么“穿林海跨雪原”,那调子、那词儿,分明是另一出戏,是那出悲悲切切、英雄末路的——《霸王别姬》!

而那把第一排正中间的空椅子,自那以后,德盛班无论到哪里,依然雷打不动地留着,铺着那张似乎更显陈旧的红绒布。再也没人,敢去碰那个座位了。

各位掌柜的,故事听完给个五星好评,叩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