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伪满康德七年的正月十五,雪下得绵密,把青石镇的街面铺成了白毯。镇东头的“福来面坊”却热气腾腾,掌柜的陈老爹正蹲在面缸旁,手里攥着块发好的面团,面团在他掌心慢慢舒展,带着股子清甜的麦香,像有了生命似的。

“爹,这缸酵母都用了二十年了,换点新的吧。”儿子陈小麦扛着袋新磨的面粉进来,面粉袋上的“福”字被热气熏得发潮,“县城里的洋酵母发面快,咱这老酵母发得慢,客人都等不及。”

陈老爹没抬头,只是把面团揪成小块,挨个扔进面缸:“你娘当年留的这酵母,得用头道麦麸养着,隔三差五换次温水,发出来的面带着股甜,洋酵母哪有这味?”

这酵母是陈老爹的媳妇春桃留下的。春桃是河北来的媳妇,擅做面食,尤其是她蒸的馒头,白得像雪,暄得能弹起来,掰开里面全是细密的气孔,镇上的人都说“吃着像含着朵云”。她做酵母有个讲究,得用正月里的新麦磨粉,掺上井水揉成面团,放在陶瓮里阴干,来年开春再拿出来养,说是能留住“年的气儿”。可十八年前,春桃为了给赶早集的客人蒸馒头,天没亮就去井台打水,脚下一滑摔进了井里,等捞上来时,手里还攥着块没发好的面团。

从那以后,陈老爹就守着这缸酵母,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揉面,面坊的热气里,总像混着春桃的气息。

陈小麦把面粉倒进面袋,忽然指着蒸笼:“爹,你看那屉馒头!”

陈老爹抬头望去,刚上锅的馒头不知何时涨得老高,个个圆滚滚的,馒头顶上还留着个浅浅的指印,是春桃当年的手法——她说这样能让馒头“透气”,蒸出来不塌陷。更奇的是,蒸笼缝隙里飘出的热气,在窗玻璃上凝成了层水雾,雾里竟映出朵桃花的影子,是春桃绣在围裙上的花样。

“是你娘回来了。”陈老爹的声音发颤,他记得春桃总说,正月十五的馒头得捏成元宝样,里面包点红糖,吃了能甜一整年。

当天下午,来买馒头的人排起了长队。张大妈接过馒头,刚咬一口就惊呼:“陈老哥,你这馒头咋又有当年春桃妹子的味了?甜丝丝的,面里像裹着蜜!”

陈老爹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里沾着点面粉。他掀开面缸的盖子,发现缸底的酵母上,浮着层薄薄的麦麸,是春桃养酵母的法子——她说麦麸能“喂”着酵母,让它永远活泛。他忽然看见酵母里埋着个小小的布包,打开一看,是块绣着“福”字的红布,是春桃当年包酵母用的,布角都磨破了,却依旧红艳。

“这布……”陈小麦凑过来看,忽然发现布上的针脚松动了,像是刚被人拆开过。

陈老爹没说话,只是把红布重新包好酵母。这时,灶台上的铜壶“咕嘟”开了,热水自己溢出来,顺着灶沿流进面缸旁的陶瓮里——那是春桃当年盛温水的瓮,她说酵母怕冷,得用温水“焐着”。

当天夜里,陈老爹没关面坊的门,坐在灶前添柴。后半夜,面缸里忽然传来“窸窣”声,像是面团在发酵。他举着油灯过去看,只见春桃的影子蹲在缸旁,正用手揉捏着酵母,动作轻柔得像在哄孩子。影子穿着那件蓝布围裙,围裙上的面粉渍还在,像撒了层雪。

“桃儿。”陈老爹轻声喊。

影子没回头,只是把揉好的酵母分成小块,用麦麸盖好,然后指了指案板上的面团——那面团竟自己鼓了起来,表面冒出细密的小泡,像春桃当年说的“酵母醒了”。

陈老爹这才想起,春桃走的那天早上,也像这样发好了面,她说要给小麦蒸个带枣的馒头,庆祝他十岁生日。结果馒头没蒸成,孩子的生日也成了念想。

“我这就给小麦蒸枣馍。”陈老爹拿起面团,眼泪掉在面里,“当年是我没看好井台,让你……”

影子忽然转过身,脸上蒙着层水汽,看不清模样,可嘴角的笑意却很清晰。她指了指灶台上的红枣,又指了指墙上的日历,上面圈着陈小麦的生日——原来她一直记着。

第二天一早,陈小麦来面坊,看见爹趴在案板上睡着了,旁边摆着个大大的枣馍,馍上的红枣摆成了“寿”字,是春桃最拿手的样式。面缸里的酵母涨得满满的,像块白玉,散发着清甜的麦香。

“爹,这馍……”

“你娘做的。”陈老爹揉了揉眼睛,“她说,今年的生日,不能再错过了。”

从那以后,福来面坊的馒头成了青石镇的招牌。有人说,夜里路过面坊,能看见窗纸上有两个影子,一个揉面,一个添柴,面香混着蒸汽飘出来,能甜透半条街的雪。

陈小麦后来学了蒸馒头的手艺,陈老爹逼着他记春桃养酵母的法子,说这酵母里有你娘的气儿,断了就再也发不出那样的面了。小麦学了五年才出师,蒸的馒头也带着股甜,只是他总说,揉面时总觉得有双温柔的手在扶着他的手腕,力道轻得像春桃当年教他时那样。

那年冬天,陈老爹在面坊里安详地闭上了眼睛,手里还攥着块发好的面团,面团上的指印,和春桃留在酵母上的一模一样。

陈小麦没关面坊,只是每天把春桃的陶瓮擦得锃亮,里面永远盛着温水。每年正月十五,他都会蒸一屉元宝馒头,馒头顶上留着浅浅的指印,像是娘还在旁边看着他做。

有人说,雪天里的面坊最暖,蒸汽从门缝钻出来,在雪地上凝成小小的脚印,像是个女人提着食盒,正往家的方向走,食盒里的面香,能飘出老远老远。

黑土地上的雪,年复一年地覆盖着青石镇,却盖不住面坊的热气。那些藏在酵母里的守望,终究在某个正月的清晨,化作甜丝丝的面香,裹住了岁月的寒凉,也留住了家的味道。而老面坊的故事,就像那缸永远活泛的酵母,在时光里发酵,甜得纯粹,也暖得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