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通化往南走,过了龙岗山,就是长白山的余脉。这地方的林子密得能藏住云彩,腐叶底下藏着的宝贝,数人参最金贵。老辈人说,年头长的野山参能成精,化作白胖小子,戴着红肚兜,在林间蹦跶,你要是瞧见了,喊一声“参娃娃”,它就跑不掉了——可这说法,多数人只当是故事听,直到陈老抠真撞上了一回。

陈老抠不是真抠,是姓陈,名守财,一辈子跟山打交道,挖参的手艺是祖上传的。他这人有个规矩,非“三花五叶”的参不挖,嫌嫩的伤了元气。这年入秋,山里下了头场霜,他揣着鹿骨签子,背着空背篓,又进了老林。

越往深处走,林子越静。腐叶积了半尺厚,踩上去像踩在棉花上,“噗嗤”一声闷响。陈老抠手里的索宝棍(找参用的细木棍)敲打着地面,眼睛瞪得溜圆,瞅着地上的土坷垃——真正的野山参,周围准有“护参草”,叶子比铜钱小,开着星星点点的白花,藏在蕨类植物底下,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日头爬到头顶时,他在一棵倒木旁歇脚,刚掏出窝窝头,就听见“嘻嘻”一声笑。那笑声脆生生的,像山涧里的泉水叮咚,可这深林里,除了他哪还有人?

陈老抠心里一紧,攥紧了索宝棍。他年轻时听师父说过,山里的精怪爱逗人,你要是慌了,它就敢往你脖子里吹气。他不动声色,眼角的余光往四周扫,只见十米开外的一丛刺五加后面,露着个红扑扑的小脑袋,梳着冲天辫,俩黑眼珠骨碌碌转,正瞅着他手里的窝窝头。

是个娃娃?谁家的娃能跑到这熊瞎子都不敢常来的地方?

陈老抠刚要开口,那娃娃“嗖”地缩了回去,只剩个红肚兜的角在叶缝里闪了一下。他心里“咯噔”一下——红肚兜!难不成是……

他按捺住心跳,慢慢站起身,装作没看见,继续啃窝窝头,嘴里还嘟囔着:“今儿个运气差,连个参须子都没见着,回去怕不是要喝西北风……”

话音刚落,刺五加那边又有了动静。那娃娃探出头,这次看得清楚了:白胖的脸蛋冻得通红,胳膊腿像藕节似的,手里攥着棵小小的、带着红籽的植物,正是山参!那参也就筷子长,须根却密得像小姑娘的头发,一看就是年头足的好货。

“小家伙,那玩意儿能吃不?”陈老抠故意问,眼睛却盯着娃娃脚边——那儿的土是松的,带着新翻的潮气,显然刚从土里出来。

娃娃咧开嘴笑,露出两颗小米牙,把山参往嘴里送,却被参须子扎了下,“呸呸”吐着。陈老抠趁机往前挪了两步,索宝棍轻轻敲着地面,这是挖参人的暗号,告诉山里的“东西”:我是来求生活,不是来撒野的。

娃娃不跑了,蹲在地上,用手指戳着山参的红籽,一颗一颗往嘴里捡。陈老抠看得真切,那山参的根须上还沾着泥,却在娃娃手里活了似的,须子微微动着,像是在撒娇。

他这才信了老辈的话——真是参娃娃!

按规矩,见了参娃娃,得先“喊山”,就是把它的身份点破,让它跑不了。可陈老抠看着那娃娃冻得发紫的小耳朵,心里突然软了。这么小的玩意儿,在山里风吹日晒的,不容易。他从背篓里掏出块红糖,这是他给孙子带的,用油纸包着,还硬邦邦的。

“尝尝这个?比你手里的甜。”他把红糖递过去,声音放得像哄自家孙子。

娃娃眨巴着眼睛,看了看红糖,又看了看他,突然抓起山参,往他脚边一扔,转身就跑。那山参“啪”地落在腐叶上,须根却像有知觉似的,往陈老抠脚边蜷了蜷。

等他捡起山参,娃娃已经跑出老远,钻进一片茂密的榛子林,只留下个红影一闪,没了踪迹。陈老抠掂量着手里的参,须根完整,芦头(参的根茎)上有三个“碗”(每年留下的茎痕),少说也有三十年。这要是卖了,够家里半年嚼用。

可他望着榛子林的方向,心里空落落的。那娃娃跑的时候,好像回头看了他一眼,眼里没怕,倒像是有点委屈。

“罢了罢了。”陈老抠叹了口气,从怀里摸出个红绳系着的铜钱,这是他挖参时用来“锁参”的,据说能让参精跑不了。他蹲下身,把山参轻轻放回刚才娃娃蹲过的地方,用腐叶盖好,又把红糖放在旁边,铜钱压在红糖上。

“小家伙,我不挖你,这糖给你留着。等到来年开春,我再来看你,给你带糖葫芦。”他对着榛子林说,像是跟人拉钩。

说完,他背起空背篓,转身往回走。走了没几步,听见身后有“窸窣”声,回头一看,那娃娃又蹲在刚才的地方,正捧着红糖啃,小嘴巴上沾得黑乎乎的,见他回头,还举了举手里的参籽,像是在道谢。

陈老抠笑了,摆摆手,大步流星地出了林子。

这事儿他没跟外人说,怕招来贪心的人。可过了俩月,开春化雪的时候,他去山里拾柴,路过那片榛子林,竟在老地方发现了个惊喜:雪地里放着一小堆野核桃,个个饱满,旁边还摆着棵更大的山参,芦头上有五个“碗”,须根上缠着他上次留下的红绳铜钱。

参娃娃不在,但陈老抠知道,是那小家伙送来的。

后来,陈老抠再也没见过那个红肚兜的娃娃,可每年春秋,他去山里,总会在老地方发现些东西:夏天是熟透的山杏,秋天是晒干的蘑菇,冬天是冻得硬邦邦的野枣。他也不白拿,每次都带些家里做的玉米饼、炒黄豆,用叶子包好放在那儿。

有人说陈老抠傻,放着现成的宝贝不挖。他听了只是笑:“山里的东西,有灵性。你敬它一尺,它敬你一丈。那参娃娃守着这片山,比咱金贵多了。”

这话传到后来,成了龙岗山的规矩:挖参人见了参娃娃,不许强挖,得给它留些吃食,不然准会在林子里绕圈,三天三夜出不来。而那片榛子林,再也没人敢去乱刨,据说有回一个外乡人不信邪,带着铁锹想去挖,刚下第一锹,就从土里窜出数不清的毒蛇,吓得他连鞋都跑丢了。

陈老抠活到八十岁,临终前拉着孙子的手说:“记住,长白山的宝贝,不是给人抢的,是给人护的。你对山好,山才会给你活路。”

他孙子后来也成了挖参人,每次进林,都带着块红糖,在那片榛子林外站一会儿,听着风吹叶响,像是总有个脆生生的笑声,在林子里绕来绕去,缠在参须上,甜得像化不开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