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243章 潼关定计,一石二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3章 潼关定计,一石二鸟

凛冽的寒风在黄河峡谷间呼啸,卷起千堆雪,拍打着这座天下雄关的城墙。关城之内,与外面的肃杀截然不同,大汉丞相、征西大都督曹操的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暖意融融。

曹操并未身着甲胄,仅是一袭玄色锦袍,玉带束腰,正踞坐于主位之上,手持酒樽,面带笑意。其下,程昱、司马懿、董昭、辛毗、戏志才等谋士,以及曹仁、夏侯惇、张合、乐进等大将分列左右,看似一场寻常的军议后小宴,气氛却透着几分难以言喻的凝重与期待。

“诸公,”曹操将酒樽微微举起,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西凉使者马岱,已至关下。据报,其伯父马腾,有意向我等求援。”

帐内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曹仁抚须沉吟,夏侯惇独眼精光闪烁,张合、乐进等将则面露好奇之色。唯有几位谋士,神色大多平静,仿佛早已预料。

程昱呵呵一笑,声音沙哑:“丞相,韩遂引羌入室,自绝于西凉,马寿成(马腾字)独木难支,除了向我等求援,他已无路可走。”

“仲德(程昱字)先生所言甚是。”司马懿微微躬身,语气谦逊而冷静,“只是,马腾是真心投效晋王,还是权宜之计?这求援信中,又有几分真,几分假?还需仔细斟酌。”

曹操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仲达(司马懿字)思虑周详。马腾,伏波之后,雄踞西凉多年,岂会甘心俯首?其子马超,勇冠三军,性如烈火,更非屈居人下之辈。此次求援,多半是缓兵之计,欲借我晋王之力,解其燃眉之急。”

他放下酒樽,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然,其使者既来,我等也不能不见。让其进来吧,看看马寿成,给晋王殿下带来了什么说辞。”

片刻后,帐帘掀起,一股寒气涌入。马岱卸去了佩剑,身着风尘仆仆的戎装,大步走入帐中。他面色沉静,对着主位上的曹操,依足礼数,深深一揖:“西凉马岱,奉我伯父伏波将军马腾之命,拜见曹丞相!”

帐内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在这位年轻的西凉将领身上。只见他虽经长途跋涉,眉宇间难掩疲惫,但腰杆挺得笔直,眼神清澈而坚定,不见丝毫谄媚或惶恐。

曹操并未立刻让他起身,而是细细打量了他片刻,方才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无形的压力:“伯瞻(马岱字)将军,不必多礼。马伏波派你远道而来,所为何事?可是那金城韩文约(韩遂字),又不安分了?”

马岱直起身,不卑不亢:“回丞相,韩遂背弃盟约,勾结羌王彻里吉,引三万羌骑入寇金城,残害我西凉军民,其行径令人发指!我伯父为保境安民,愿遵从晋王殿下号令,已决心与韩遂势不两立。然贼势浩大,冀城独力难支,故特遣末将前来,恳请丞相禀明晋王,发王师以援,共讨国贼!”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封火漆密信,双手呈上。近侍接过,转呈曹操。

曹操并未立刻拆看,只是将信拿在手中把玩,目光依旧落在马岱脸上,似笑非笑:“共讨国贼?韩遂固然可恨,但那羌王彻里吉,亦是边患。只是……本王听闻,孟起(马超字)贤侄勇烈非凡,有万夫不当之勇,何以惧那羌胡乌合之众?”

这话问得极为刁钻,既点了马超可能不服管教,又暗指马家军力不济。

马岱心中凛然,知道这是曹操的试探,沉稳答道:“丞相明鉴。我兄长之勇,确实足以震慑羌胡。然如今局势,东有韩遂、羌人联军,北有朔方张辽窥伺,我军若倾力与金城死战,恐腹背受敌,届时西凉板荡,生灵涂炭,岂不令亲者痛,仇者快?伯父常言,晋王殿下乃天下柱石,曹丞相用兵如神,必不忍见西凉百姓遭此劫难,故特来请援,非为马氏一姓之存亡,实为西凉万千生灵请命,愿附晋王骥尾!”

这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既抬高了晋王和曹操,又阐明了利害,还将马家放在了道义制高点。帐内不少将领微微点头,对这位年轻的使者刮目相看。

曹操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随即哈哈大笑:“好!好一个为西凉万千生灵请命!马伏波有侄如此,足慰平生矣!”他这才拆开信件,快速浏览起来。

信中的内容,与马岱所言大致相同,马腾措辞谦卑,表示愿意接受晋王袁绍的册封和节度,只求共同讨伐韩遂与羌人,稳定西凉。

看完信,曹操将信递给身旁的程昱传阅,脸上笑容不变,对马岱温言道:“伯瞻将军一路辛苦,且先下去歇息。此事关乎晋王西向大计,容我等商议片刻,再予你答复。”

马岱知道关键时刻到了,再次躬身:“多谢丞相!岱,静候佳音。”说完,在侍卫的引领下,退出了大帐。

帐帘落下,隔绝了外面的风雪声,也仿佛将方才那番冠冕堂皇的对话关在了门外。帐内的气氛,瞬间从表面的和谐,变得深沉而锐利。

曹操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恢复了他那标志性的沉静与深邃。他目光扫过程昱、司马懿等人:“诸公,都看看吧。说说,此事当如何处置,方能最符合晋王殿下‘西向拓土’之国策?”

程昱最先开口,他抖了抖手中的信件,冷笑道:“丞相,马腾此信,看似谦恭,实则包藏祸心。所谓接受晋王号令,无非是空头承诺,欲借我之力,助其铲除韩遂。待其整合西凉,羽翼丰满,必定再生异心!”

董昭点头附和:“仲德公所言极是。马腾、韩遂,皆豺狼之辈,区别在于一明一暗。如今二虎相争,我等正可坐山观虎斗,待其两败俱伤,再出兵收拾残局,则西凉可定。”

“不然。”一个清晰而冷静的声音响起,是司马懿。他微微垂着眼睑,仿佛在对着案几说话,“若静观其变,恐生意外。马腾若败亡太快,韩遂与羌人坐大,其势更难制。且北边张辽乃晋王麾下名将,若其按计划趁乱南下,占据西凉腹地,则我军未来西进,虽能会师,然平定西凉之功,怕是要大半落在张辽都督身上了。”他话语含蓄,但意思明确,关乎第二军团自身的功绩与地位。

曹操眼中精光一闪,他深知作为新附之臣,在晋王麾下立足,必须展现出足够的价值。他看向司马懿:“仲达之意是?”

司马懿抬起头,目光平静无波:“助马腾,但不能真助。我军需要一场混乱,一场让西凉诸将、羌人乃至马腾自身都元气大伤的混乱。唯有如此,我军日后入主西凉,方能事半功倍,亦能彰显第二军团独当一面之能。”

“妙啊!”戏志才抚掌轻笑,“仲达此议,深合兵法‘乱而取之’的精髓。只是,这‘乱’字,该如何着手?”

一直沉默的辛毗此时插言道:“西凉联军,看似强大,实则内部矛盾重重。韩遂与马腾本有旧怨,八部将各怀鬼胎,羌人更是唯利是图。此其可乱之基。”

曹操的手指再次敲击案几,节奏加快,显示他内心正在飞速权衡。终于,他停下动作,看向程昱:“仲德,你素来多谋,可有具体方略?”

程昱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之色,他缓缓起身,走到帐中悬挂的西凉地图前:“丞相,诸位。欲乱西凉,需从此处着手——”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了“金城”与“冀城”之间。

“梁兴?”曹操微微挑眉。

“正是!”程昱语气肯定,“梁兴此人,贪财好利,首鼠两端,早已被我用重金收买,只是此前一直静默,未曾启用。如今,正是他发挥作用的时刻!”

他转过身,面向曹操,声音压低,却字字清晰:“我方略有三步,可称‘一石二鸟’之计!既可削弱韩马,又能为晋王殿下轻松收取西凉!”

“其一,明助马腾,暗促死斗。丞相可应允马腾所求,给予少量钱粮军械,并承诺出兵牵制。但第二军团不出动主力,只令曹仁都督、夏侯惇将军等部,于潼关之外佯动,做出大军即将西进的姿态,迫使韩遂不敢全力进攻冀城。如此,马腾得以喘息,与韩遂形成长期对峙消耗之局。”

“其二,启动梁兴,离间纵火。密令梁兴,在金城内部,一方面继续煽动羌人与西凉军民的矛盾,另一方面,设法激化韩遂与马腾,尤其是与马超之间的仇恨。可令其伪造书信,散布谣言,甚至……制造事端,务必使韩、马二人再无和解可能,只能不死不休!”

程昱顿了顿,脸上露出一抹阴冷的笑容:“最关键者,在于其三,关键时刻,令梁兴阵前倒戈!”

此言一出,连曹操都微微动容。帐中诸将更是屏息。

程昱继续道:“待韩马联军与羌兵在前线胶着,或被张辽都督的奇兵搅得阵脚大乱之际,梁兴突然率部反水,阵前易帜,宣布效忠晋王!此举,必能瞬间瓦解联军士气,引发全面崩溃!届时,韩遂、马超皆成丧家之犬,羌人亦胆寒欲逃。我军再以精锐之师,趁势掩杀,可收全功!此战之后,西凉主要抵抗力量将一扫而空,晋王殿下传檄可定!”

“好!好一个一石二鸟!”曹操猛地一拍案几,长身而起,眼中尽是激赏之色,“仲德此计,深得我心!既回应了马腾求援,示好于前;又离间韩马,耗其兵力于中;最后雷霆一击,底定大局于后!如此,西凉之地,方可真正为晋王所有,亦不负殿下委我等以西征重任!”

他环视帐内诸人:“诸公以为如何?”

曹仁、夏侯惇等将皆拱手:“程公之计大妙!末将等谨遵丞相号令!”

司马懿、董昭等谋士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曹操深吸一口气,决心已定:“既然如此,便依仲德之策行事。仲达,由你执笔,起草两份文书。一份,是回复马腾的安抚信,言辞恳切,允诺支援,并请其耐心等待王师。另一份,”他目光转向程昱,“是给梁兴的密令,详细说明方略,授其临机专断之权,务必让西凉这潭水,彻底浑起来!”

“诺!”司马懿与程昱同时应道。

不过半个时辰,两份文书已然草就。

给马腾的回信,由司马懿执笔,文辞华美,情真意切。信中,曹操以大汉丞相、晋王麾下征西大都督的身份,高度赞扬了马腾“深明大义”、“心向晋王”的举动,并郑重承诺,晋王大军不日即将西进,届时定当铲除韩遂、羌虏,还西凉太平。同时,为表诚意,随信将拨付一批粮草与军械,由马岱带回。信末,则委婉提醒马腾,晋王大军行动需协调各方,请他务必“持重忍耐”,固守冀城,等待时机。

而给梁兴的密令,则由程昱亲自书写,用词隐晦却意图明确。命令梁兴不惜一切代价,离间韩马,激化矛盾,并做好在决战时刻阵前倒戈的准备。信中附带了一个特殊的印信图案,作为梁兴与曹军前线部队接头的凭证。

曹操仔细审阅了两份文书,确认无误,用了印信。

“召马岱。”

马岱再次进入大帐时,感受到的气氛已然不同。曹操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亲自将回信交到他手中:“伯瞻将军,回复在此。晋王殿下与本王,皆深知马伏波之忠义。请转告马伏波,晋王殿下的王师,绝不会坐视忠臣陷于危难。这些许粮秣军械,略表心意,望他善加利用,固守待机。”

马岱接过沉甸甸的信函,又听闻有实质援助,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再次深深一揖:“岱,代我伯父与西凉军民,拜谢丞相!拜谢晋王殿下!”

“将军辛苦,可速回冀城复命,以免马伏波牵挂。”

送走马岱后,曹操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对程昱道:“仲德,密令必须万无一失,选派最可靠的心腹死士,即刻送往金城梁兴处。”

“丞相放心,昱亲自安排。”

随着命令下达,整个潼关第二军团的战争机器,开始依据新的方略悄然运转起来。

曹仁与夏侯惇领命,开始调兵遣将。数以千计的士卒被派出潼关,在关外广布营寨,多树旗帜,日夜操练,人喊马嘶之声远震,做出大军即将大举出关的态势。游骑更是前出数十里,严密监视乃至挑衅西凉联军的前哨,营造出强大的军事压力。

而真正的精锐,则隐于关内,养精蓄锐,如同蛰伏的猛虎,只待那致命一击的时刻到来。

程昱选派的心腹,带着那份关乎西凉命运的密令,混在商队之中,悄无声息地离开潼关,绕过重重关隘,直趋金城。

中军大帐内,曹操独自一人站在西凉地图前,目光深邃。烛光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投在帐壁之上,随着火焰跳动而摇曳不定。

“马寿成,韩文约……”他低声自语,手指划过冀城与金城,“非是曹某心狠,实乃天下大势如此。晋王欲一统八荒,尔等割据之局,终难长久。要怪,就怪这乱世吧。”

他端起案几上已然微凉的酒,一饮而尽。酒入喉中,带着一股决绝的辛辣。

就在潼关定计的同时,马岱怀揣着希望,带着曹操的回信和首批援助物资的清单,星夜兼程,赶回冀城。他并不知道,他带回的,并非真正的救命稻草,而是一道催命符。

金城之内,梁兴刚刚安抚完又一起羌兵与本地居民的冲突,回到自己府中,屏退左右,独自对着摇曳的烛火,脸上阴晴不定。他似乎在等待着什么,眼神中既有贪婪,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而在更北方的朔方,根据晋王袁绍的总体部署,都督张辽已经接到了明确的指令。他麾下的一万五千精锐骑兵,早已准备就绪,刀出鞘,箭上弦,如同即将离弦的利箭,只待南下的号令。他们的目标,正是西凉看似稳固,实则因内斗而漏洞百出的腹地。

潼关城头,曹操在程昱、司马懿的陪同下,眺望着西方沉沉的夜色。风雪似乎小了些,但空气中的寒意却更加刺骨。

“起风了。”曹操缓缓说道。

程昱在一旁接口,声音低沉而确信:“丞相,这风,必将吹散西凉数十年的迷雾。”

司马懿沉默不语,只是微微颔首,嘴角似有一缕若有若无的笑意。

一场旨在将西凉所有势力都卷入其中,并将其彻底碾碎的风暴,已在这潼关的定计声中,悄然拉开了序幕。计策已定,只待那各方棋子,逐一落入这盘名为“西凉”的棋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