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小城股神:从家园到世界 > 第371章 光伏储能乡村布 职校毕业就业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1章 光伏储能乡村布 职校毕业就业稳

第三百七十一章 光伏储能乡村布 职校毕业就业稳

“家和院”的清晨总浸在玉米红枣糯米粥的甜香里。母亲站在智能灶台前,正用勺子轻轻搅动锅里的粥——圆糯米混着细玉米粉熬得黏糯拉丝,颗颗红枣煮得软烂流蜜,还撒了一把熟玉米粒,甜而不腻,是特意给即将开启高中生涯的小电和职校毕业生准备的“前程粥”。“晴晴,快把宝宝的调研记录本收好,今天小电要带他们去西坡村调研,别落下笔和相机。”母亲回头喊,目光落在玄关处的三个孩子身上,小电穿着崭新的高中校服,正帮双胞胎整理印着“西坡1号”图案的小背包,妹妹踮着脚给哥哥别上玉米造型的徽章,嘴里脆生生喊着“调研”“丰收”。

苏晚晴笑着走过去,帮小电拉好校服拉链:“都备齐了,调研问卷、相机,还有给职校毕业生的纪念挂件。”她舀了一勺温凉的粥,喂给刚背好背包的妹妹,小家伙张嘴就含,小嘴巴动得飞快,还不忘伸手拍了拍哥哥的校服:“哥哥,加油!考农大学!”小电摸了摸她的头,眼神坚定:“放心,哥哥一定努力!”

“爸爸!爸爸!”小电转身看向刚洗漱完的林凡,手里拿着县域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我考上重点高中了!分班结果出来了,我在理科重点班,班主任是教物理的张老师,他说会支持我参加农业科技类竞赛!”林凡手里拿着光伏充电站的验收报告,快步走过来,接过通知书翻看,脸上满是欣慰:“太好了!咱们小电离农业大学又近了一步!今天西坡村的光伏充电站竣工,爸爸要去参加启用仪式,中午你调研回来,咱们一起去职校参加毕业生就业对接会。”小电眼睛一亮,抓起一个玉米馒头就往外跑:“太好了!我要把‘西坡1号’的调研数据记详细,写成报告交给张老师!”

送完小电带着双胞胎去调研,林凡直奔西坡村光伏充电站。刚到现场,就看见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储能设备整齐排列在机房里,充电桩旁已经围了不少老乡。强子正带着技术人员做最后的调试,见林凡来了,连忙挥手:“凡哥!全部调试完毕!光伏板能覆盖村集体3亩闲置土地,储能设备可存储500千瓦时电,既能满足全村应急用电,还能供10台电动车同时充电,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没问题!”

村支书李大爷握着林凡的手,笑得合不拢嘴:“林总,这充电站真是咱们村的‘摇钱树’!以前村里用电高峰总跳闸,现在有了储能设备,再也不用担心了;老乡们买了电动车,在家门口就能充电,省了不少事,村集体还能增收,真是一举多得!”林凡笑着说:“李大爷,这只是开始,后续我们会在周边20个村复制这个模式,让更多老乡受益。”说着,他按下启用按钮,光伏板立刻开始发电,充电桩的指示灯亮起,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与此同时,小电带着双胞胎在西坡村的玉米地调研。“西坡1号”已经成熟,金黄的玉米穗沉甸甸地垂在秸秆上,小电拿着卷尺测量穗长,双胞胎在旁边帮忙记录数据。“哥哥,这株玉米穗好长,有28厘米!”妹妹指着一株玉米喊。小电点点头,认真记录:“这就是优质品种的优势,不仅穗长,籽粒还饱满,咱们把这些数据整理好,就能说明‘西坡1号’的推广价值。”一位正在收割的老乡走过来说:“小电,这品种真不赖!我家3亩地收了4700多斤,比以前多收了900斤,明年我还要种!”小电连忙记下老乡的反馈,还拍了玉米穗的照片,准备放进调研报告里。

职校的就业对接会现场也异常火爆。50名首届毕业生穿着统一的校服,拿着简历在企业展位前咨询。智舱农机、农数科技、乡村物流站等企业都设立了展位,招聘智能农机维修、农产品加工、物流管理等岗位。“同学,你在实训期间参与过多少台农机的维保?”智舱农机的招聘负责人问一名毕业生。毕业生小张自信地说:“我参与了秋收期间20台农机的维保,能独立处理液压系统、传感器等常见故障。”负责人点点头:“不错,我们录用你了,月薪4500元,还有绩效奖金。”

苏晚晴带着编织联盟的成员,给毕业生们送上了玉米皮编织的纪念挂件:“这是我们亲手编的‘前程似锦’挂件,祝你们毕业顺利、工作顺心!以后要是农机需要维修,或者农产品需要加工销售,咱们都是一家人,互相支持!”毕业生们接过挂件,脸上满是感动:“谢谢苏姐!我们一定好好工作,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当天,30%的毕业生成功入职林凡旗下企业,70%的毕业生找到了本地乡村产业的相关工作,实现了100%就业。

中午,林凡在职校和小电、双胞胎汇合。小电兴奋地分享调研成果:“爸爸,我收集了20户老乡的种植数据,‘西坡1号’平均亩产1560斤,老乡们满意度100%,我已经写好了初步的调研报告。”双胞胎拿着给毕业生送挂件的照片,骄傲地说:“爸爸,我们给大哥哥大姐姐送了挂件,他们都夸我们编得好看!”

下午,林凡接到了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电话,语气带着肯定:“林总,您提交的《乡村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建议非常有价值,我们已经采纳了其中的光伏储能、智能农机、乡村物流等实践成果,将纳入全国乡村智能产业发展规划,感谢您提供的宝贵数据和经验!”林凡松了口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能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出一份力,我们义不容辞。”

傍晚,全家围坐在“家和院”的餐桌旁,分享着一天的收获。母亲端上晚饭——玉米排骨汤、炒青菜、玉米发糕,还有刚榨的玉米汁。小电拿出调研报告,认真地说:“爸爸,我打算把这份报告投稿到农业类期刊,让更多人知道‘西坡1号’的优势,推动它在更多地区推广。”双胞胎拿着毕业生送的小礼物,兴奋地说:“妈妈,大哥哥大姐姐送了我们文具,还说以后会教我们修农机、做加工!”

苏晚晴笑着说:“职校的就业对接会很成功,毕业生们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以后他们就是乡村产业的技术骨干,能为老乡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林凡点点头:“光伏充电站顺利启用,周边村都想来复制;职校毕业生100%就业,‘西坡1号’的调研成果显着,咱们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只要我们坚持科技赋能、教育支撑、产业带动,就一定能让更多乡村富起来、强起来。”

夜色渐深,“家和院”的灯光暖得像一团火。远处的光伏充电站里,光伏板在月光下静静储能;职校的校园里,毕业生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离开;西坡村的玉米地里,金黄的玉米穗在晚风里轻轻摇曳;小电的书桌前,调研报告和高中课本整齐排列。“你看,”苏晚晴轻声说,“产业有了新引擎,人才有了新出路,少年有了新目标,这样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了。”

林凡握紧她的手,目光望向星空:“是啊,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撑,需要人才扎根,需要少年追梦。以后,还要让光伏储能照亮更多乡村,让职校培养更多人才,让‘西坡1号’惠及更多老乡,让咱们的国家越来越强,让乡村的未来越来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