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 > 第100章 青史长卷,灯火千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0章 青史长卷,灯火千秋

永徽十三载的秋色,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深、更沉,也更为静美。霜叶红于二月花,长安城沐浴在一片金红交织的暖光之中,连空气里都仿佛弥漫着谷物归仓后踏实而醇厚的芬芳。

立政殿内,熏香袅袅。崔芷柔正细致地整理着一些旧物——几方李恪早年写给她的、印着私章的花笺;一枚早已不复鲜活的梅花书签;还有李琨幼时抓周那日,她亲手为他缝制的一顶小小的虎头帽。她的动作轻柔,目光沉静,仿佛在触摸着一段段凝固的时光。李恪走进来时,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幅画面。他没有出声,只是静静地站在门边看了片刻,才缓步上前,从身后轻轻拥住她。

“在收拾这些?”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

“嗯,”崔芷柔靠在他怀里,拿起那方花笺,“忽然想看看。大家还记得这个吗?”

李恪看着那熟悉的印迹,微微一笑:“如何能忘。那时在王府,诸多掣肘,前途未卜,唯有与你笔墨往来,方觉心境稍安。”

“如今看来,当初的惊心动魄,都成了这盛世基业的一块块基石。”崔芷柔轻声道,将旧物小心收好,“只是偶尔想起,仍觉恍如隔世。”

两人携手走到窗边,望着庭院中那几株愈发苍劲的梅树。此时并非花期,但枝干虬劲,傲指苍穹。

“芷柔,”李恪握紧她的手,目光悠远,“你我结缡至今,已十数载。这十几年,我们经历了太多。从潜邸如履薄冰,到初登大宝时内外交困,再到如今……四海升平,政通人和。这一路走来,辛苦你了。”

崔芷柔侧首看他,眼中水光潋滟,却是带着笑的:“能与大家并肩同行,见证并参与这盛世开创,是臣妾此生最大的幸运与荣耀,何谈辛苦。”

他们不再说话,只是静静相依。许多话,已无需出口。他们共同经历了太多的风雨,也共同欣赏了最美的彩虹。从梅林初遇的惊鸿一瞥,到宫闱之中的生死相托,再到朝堂之上的默契同心……他们的爱情,早已超越了儿女情长,与他们的理想、事业,乃至这万里江山,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不可分割。

几日后,一个平静的黄昏。

李恪在批阅完最后一份关于在岭南推广新式稻种的奏疏后,放下了朱笔。他起身,走到那张巨大的《大唐疆域总览图》前,目光缓缓扫过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从北疆的烽燧到南海的波涛,从西域的沙碛到东土的沃野,这片广袤的土地,在他与他的臣民共同努力下,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

他没有感到志得意满,心中充盈的,是一种近乎神圣的平静与深深的感激。感激上苍赋予他重任,感激贤臣良将的辅佐,感激亿万黎民的勤勉,更感激那个始终站在他身边,给他以智慧、勇气与温暖的人。

他命内侍取来一只精致的锦盒,打开,里面是一卷他亲笔书写、加盖了皇帝玉玺和皇后凤印的遗诏。其内容,并非关于权力交接的具体安排——那自有公开的、合乎礼法的正式诏书。这卷遗诏,更像是一封留给后世继承者与这个时代的私人箴言。上面只有寥寥数语:

“朕以渺身,承嗣鸿业,战战兢兢,十数载于兹。幸得贤后辅佐,群臣用命,万民协力,乃克有成。今四海晏然,仓廪充盈,文教昌明,此非朕之功,乃时也,势也,众志成城之果也。

后世子孙绍统,当以民命为念,以法度为绳,以谦抑为守,以开拓为心。勿矜己功,勿耽逸豫。守此灯火,护此炊烟,则社稷永固,盛世可期。

江山如画,仁心为笔;青史长卷,灯火为续。”

他轻轻合上锦盒,将其置于御案最深处。这并非终结,而是一个承诺,对过去,也对未来。

是夜,李恪与崔芷柔再次登上宫城最高处。

秋夜的长空,星河璀璨,清晰得仿佛触手可及。脚下的长安城,万家灯火,绵延不绝,与天上的星光交相辉映,共同织就了一张笼罩人间与苍穹的光明之网。

没有盛大的典礼,没有喧闹的欢呼,只有无尽的星光与灯火,以及萦绕在两人心间的、无比充盈的平静与满足。

李恪伸出手,与崔芷柔十指紧紧相扣。

他们知道,属于他们的时代,即将缓缓落下帷幕。但他们所开创的盛世,所奠定的基业,所点燃的文明之火,以及他们所培育的继承者,将如同这不灭的星火与灯火,跨越时空,永远传承下去。

这,便是永恒。

这,便是最好的结局。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