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红楼新君 > 第22章 言行不一何以服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章 言行不一何以服众?

李珩已率领大军浩浩荡荡东征,誓要驱逐金虏,收复河山。然而,京城之内,权力的中枢——皇宫承天殿中,一场没有硝烟的博弈才刚刚开始。楚王李景瑆端坐于监国宝座之上,虽努力维持着威仪,但眉宇间仍能看出一丝属于年轻人的稚嫩,与不易察觉的忧虑。下方,以丞相裴云行为首的内阁众臣分列两旁,气氛肃穆中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微妙。

那传达李珩对北疆将士封赏意见、及辞谢入宫议事的传令兵已然退下。李景瑆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沉稳有力,他目光扫过众臣,点头赞道:“江陵王兄如此处置,恩威并施,赏罚分明,很是得体!既彰显了朝廷法度,又不寒了功臣之心。王兄此等手段,于雷霆万钧中掌控全局,于谈笑间平定内乱,着实老辣!本王有王兄及诸公忠心辅佐,何愁不能驱除鞑虏,收复失地、重振我大周国威?哈哈!”他试图用笑声来驱散殿中那无形的压力,但笑声在空旷的大殿中显得有些单薄。

“殿下所言极是。”户部尚书林如海率先开口,他声音温和,却带着历经沧桑的厚重感,“江陵王殿下确乃国之柱石。”他微微一顿,似乎在斟酌词句,目光与一旁的刑部尚书韩昭短暂交汇。

这时,吏部尚书林修沉吟片刻,上前一步,拱手朝李景瑆道:“启禀殿下,臣以为,江陵王今日运筹帷幄,兵不血刃便擒获王子腾这祸国罪臣,消弭了一场可能生灵涂炭的内战,亦是擎天保驾之大功一件!朝廷于情于理,当有所封赏,以彰其功。至于封什么赏什么,以江陵王如今之地位与心胸,定不会介意这些虚名,然,”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殿下正可借此机会,以朝廷名义,给王子腾矫诏谋逆一案彻底定性,明告天下,以免有不明真相者,或被王贼余党蛊惑,非议朝廷,非议江陵王!”

李景瑆闻言,略一沉思,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座的扶手,点头道:“林尚书此言有理,王子腾罪证确凿,自当明正典刑,以儆效尤。只是……”他脸上露出一丝迟疑,声音也低了几分,“父皇那里……毕竟王子腾是父皇下旨升迁的左都督,此事若彻底定性,恐对父皇颜面有损。”

“殿下!”刑部尚书韩昭是个急性子,闻言立刻出班,声音洪亮,带着武将般的直率,“请恕臣斗胆!如今金虏压境,京师初定,监国理政、处置国事的可是殿下您!陛下南巡……安危未卜,音信难通,此等关乎国家稳定、逆臣定罪之紧急事宜,自该由殿下您乾坤独断!岂能因噎废食,瞻前顾后?”他这话说得已然十分大胆,几乎是指责楚王优柔寡断,更隐晦地点明了皇帝弃城而走的事实。

李景瑆脸色微变,却无法反驳。韩昭的话虽然刺耳,却是实情。他张了张嘴,正想说什么,却见户部尚书林如海整了整袍袖,缓步出列,他的动作总是那么从容不迫,但此刻却带着一种决绝的意味。

“殿下,”林如海的声音依旧平和,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臣……近来愈发感到才疏学浅,精力不济,难堪户部钱粮重任,本欲就此上书乞骸骨,归隐林泉。然,”他话锋一转,目光坦然地看着李景瑆,“此时国难当头,山河破碎,百姓流离,臣深知户部职责重大,关乎前线将士供给与后方民生安定,故不得不勉力支撑,与殿下,与诸公,共克时艰。今日,臣先行上禀殿下,恳请殿下记下老臣此愿。待他日天下稍安,陛下回朝之时,还请殿下先允臣辞去官职,归家养老。”他这番话,说得极其委婉,但“陛下回朝”与“殿下允准”之间的微妙顺序,以及“与殿下共克时艰”的明确指向,让殿中所有人心头都是一震。

李景瑆尚未从林如海这突如其来的“预辞”中回过神来,吏部尚书林修也紧跟着出列,躬身道:“殿下,臣……臣也正有此意,不曾想却让如海公抢先一步。臣之前已向陛下数次请辞,只是未蒙恩准。如今……陛下南巡,朝廷正值多事之秋,臣本不该提及此事,然……心力交瘁,实难持续。再请殿下允准!陛下回銮前日,便是臣……挂印请辞之时。”他语气坚定,随即又补充了一句,目光恳切地看向李景瑆,“然,楚王殿下放心,只要还是殿下您处置朝政,一日未还政于陛下,臣!绝不会舍弃殿下,必当竭尽驽钝,尽心辅佐殿下!”

就算李景瑆再傻,此刻也彻底明白了“双林”话中深意!人家这是摆明了态度,不想再伺候他那仓皇南逃的父皇了!愿意将未来的政治生命,押注在他这个监国楚王身上!

这也难怪……李景瑆心中五味杂陈,思绪翻腾。明明李珩回京后什么都没做!不仅没有趁机揽权,反而依旧谨守臣子本分,主动承担起筹措调度巨额军饷粮草的重任,解朝廷燃眉之急!更是只在府中停留三天,便再次披甲执锐,领兵出征,东抗强虏!

是!不得不承认,李珩确实强势了些!霸道了些!行事手段有时过于酷烈!可他似乎也从未做错什么?无论是之前意图不轨的萧怀志、骄横跋扈的李景岳、谋逆作乱多时的李承烨;还是那后来自以为是的夏守忠和如今罪证确凿的王子腾!哪个不是咎由自取,取死有道?锦衣卫办案,素来讲求人证物证俱全,虽有严酷之名,却少有冤假错案。

就说这王子腾!他辽东战败,丧师失地,致使无数百姓遭殃,这不是板上钉钉的实情么?可父皇居然不仅不加以处置,反而还升他为权势滔天的左都督?明明李珩领兵定山陕、靖凉州,平晋王,稳住了半壁江山,立下不世之功,可父皇居然就因为一句传言,竟然要罢黜他锦衣卫指挥使职权?

这天下,谁不知道?李珩凭借锦衣卫惩奸除恶,杀了多少贪官污吏,得罪了多少世家豪强?早已树敌无数!若没了锦衣卫的职权傍身,李珩的性命安全便失了保障!

同样,没了李珩坐镇的锦衣卫,还能震慑天下那些蠢蠢欲动的宵小之辈么?再者,父皇之前明明亲口说过,永不罢黜李珩锦衣卫指挥使一职!这金口玉言,君无戏言,怎能如此之快就出尔反尔呢?

还有,金兵大军压境,还没真正兵临城下呢,身为堂堂一国之君,竟丢下满城百姓和文武百官,甚至后宫妃嫔,皇子皇孙……!哦,忘了,他还没皇孙!居然自己就先跑了?这……当初父皇不是一直盛赞并要求天下臣工学李珩王兄那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么?这……言行不一何以服众?

唉!难怪会威信扫地,难怪会让这些股肱之臣心寒意冷!不说旁人,就连本王这个做儿子的,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都感到羞愧,脸上火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