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蚀灵玄途 > 第79章 星移斗转,新苗破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9章 星移斗转,新苗破土

净灵谷的春天,总带着一种新旧交替的温柔。去年冬天的积雪刚化尽,祭坛周围的引星藤就迫不及待地抽出新芽,嫩绿色的藤蔓缠着旧年的枯枝向上攀爬,像是在续写一段未完的故事。灵田的土壤被春雨浸润得松软,去年埋下的共生稻根,已悄悄冒出白色的菌丝,在泥土里织成一张细密的网,滋养着新播的种子。

林辰蹲在灵田边,指尖拂过湿润的土壤。混沌之力顺着指尖渗入,能清晰地“听”到种子在地下苏醒的声音——那是一种细微的、充满韧性的萌动,像是无数个小生命在齐心合力地顶开种皮,向着阳光生长。

“在看什么呢?”清月提着竹篮走来,篮子里装着刚从药圃摘下的嫩苗,是阿芷托人送来的“同心草”,叶片两两相依,据说能增强共生灵植的默契。她蹲下身,与林辰并肩看着土壤,“是不是觉得这些种子,像极了当年的我们?”

林辰笑了。他想起第一次在净灵学院藏书阁相遇时,两人还因“地脉守护该堵还是该疏”争得面红耳赤,像两颗互不相让的种子,固执地守着自己的“土壤”。如今再看,那些争执早已化作灵田下的菌丝,悄悄将彼此的根系连在了一起。

“比我们当年省心多了。”他捏起一把土,土粒从指缝间滑落,带着草木腐烂后的微甜,“它们生来就知道要互相借力,不像我们,绕了那么多弯路才明白共生的道理。”

清月将同心草的幼苗小心地埋在灵田边角,净灵之力萦绕在指尖,帮助幼苗更快地扎下根去:“弯路也是路啊。若不是那些争执,我们怎会去翻遍藏书阁的典籍?怎会发现《月影残卷》里的秘密?”她忽然指向谷口,“你看谁来了。”

谷口的竹林里,走来两个熟悉的身影。阿明已褪去少年的青涩,青色法袍的袖口绣着混沌花纹,腰间挂着那枚传承的混沌花玉佩,正耐心地给身边的少年讲解着什么。少年约莫十三四岁,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衫,背着个旧书篓,正是小柱子——如今已是望渔村小有名气的“少年航海家”,跟着老船长跑遍了东海近海,日志记满了三个厚厚的本子。

“师父,清月师姐!”阿明远远就挥手,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我们带好东西来了!”

两人走近了,小柱子才怯生生地抬起头,把书篓往前递了递:“林大哥,清月姐姐,这是……这是我在东海捡到的‘星砂’,老船长说能用来改良灵田,和星尘砂混用,说不定能让共生米长得更好。”

书篓里装着半篓银白色的砂粒,在阳光下泛着细碎的星光,确实与星尘砂颇为相似,却多了几分海雾的湿润气息。林辰拿起一粒星砂,指尖传来微凉的触感,混沌之力探入,竟感受到一丝微弱的海脉灵气。

“好东西。”他赞许地点头,“东海的星砂与中州的星尘砂共生,灵米说不定真能长出‘山海之气’。”

阿明则从储物袋里取出一卷图纸,摊在灵田边的石板上:“这是新绘制的‘灵脉支流图’,各宗修士商议着,要在中州边陲再修三条灵渠,连接西域的戈壁和北境的雪原,让那些贫瘠之地也能沾沾灵脉的光。”

图纸上,三条蓝色的线条从主灵渠延伸出去,像三条舒展的臂膀,将西域的绿洲、北境的冰湖都圈了进来。清月看着图纸,指尖在戈壁的位置轻轻点了点:“西域多风沙,灵渠的渠壁得用混合了净灵草汁的玉石,才能防腐蚀。”

“我们也是这么想的!”阿明眼睛一亮,“已经让青云阁的巧匠开始试验了,还请了万蛊岭的蛊师,打算在渠边种些能固沙的‘锁风藤’。”

小柱子在一旁听得认真,时不时在日志上记上几笔,忽然抬头问道:“那……东海的灵贝能种在北境的冰湖里吗?老船长说灵贝能净化水质,说不定能让冰湖的水更适合灌溉。”

林辰与清月相视一笑。这孩子虽身在东海,心里却装着整个中州的生灵,像极了当年那个在葬魂渊前,明知危险却仍要握紧混沌剑的自己。

“可以试试。”林辰摸了摸他的头,“等灵渠修到北境,我们就一起去冰湖看看。”

午后的阳光渐渐暖起来,引星藤的新芽在阳光下舒展,灵田的土壤里冒出点点新绿。阿明带着小柱子去溪畔测试星砂的特性,两人的笑声顺着溪水飘过来,与灵鸟的啾鸣交织在一起。

清月靠在祭坛的石柱上,看着林辰在灵田忙碌的身影。他正将星砂与星尘砂按比例混合,撒在刚播下的种子旁,动作专注而温柔,像在呵护一群熟睡的孩子。风拂过他的发梢,将混沌剑穗上的流苏吹得轻轻晃动,那两截玄铁流苏——他与玄机子的传承——在阳光下泛着相似的光泽。

“在想什么?”林辰走过来,递上一壶灵芽茶。

“在想,我们是不是也该学引星藤,给新苗腾点地方了。”清月接过茶,指尖划过温热的壶身,“阿明能独当一面,小柱子也有了自己的方向,连阿芷的药圃都开到了万蛊岭,或许……我们可以去更远的地方看看。”

林辰望着远处的天际,那里的云层流动得很慢,像一幅正在展开的画卷。他想起玄机子临终前那句“影月同辉时,地脉需逆行”,如今才真正明白,所谓逆行,不是对抗自然,而是跳出固有的疆界,去发现更广阔的共生之道。

“好啊。”他轻声道,“去看看西域的戈壁能不能种出混沌花,去瞧瞧北境的冰湖能不能养出净灵草,去东海深处找找玄鳞鲸的后代,问问它们要不要来中州的灵渠做客。”

清月笑了,眼角的细纹在阳光下格外柔和:“还要带上《守护长卷》,把新的故事都画上去。”

傍晚时分,阿明和小柱子要离开了。小柱子把日志留在了竹屋,说里面记了东海所有适合共生的海草,或许对灵渠的水生灵植有用。阿明则留下了灵脉支流图的副本,上面标注着需要他们帮忙勘察的节点。

“师父,清月师姐,下个月灵渠开工,你们一定要来啊!”阿明站在谷口,用力挥手。

“一定去。”林辰点头,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竹林深处,那里的新竹已经长得比旧竹还高了。

夜幕降临时,林辰与清月坐在灵田边的石凳上。新播的种子已经破土,细小的嫩芽顶着水珠,在月光下泛着银光。引星藤的藤蔓悄悄爬上他们的肩头,叶片上的星光与天上的星辰交相辉映,像是在为他们指引方向。

“你说,百年后的中州会是什么样子?”清月轻声问,声音被晚风揉得很软。

林辰望着那些破土的新苗,它们在夜色里默默生长,积蓄着力量,等待着明天的朝阳:“会有更多的灵渠,更多的共生灵植,会有像阿明、小柱子这样的孩子,带着《守护长卷》,把故事讲到我们从未去过的地方。”

他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与她的交织,混沌之力与净灵之力在指尖缠绕,化作一道细微的光,融入脚下的土壤。那里,新苗的根系正在悄悄延伸,与去年的菌丝、与彼此的根须,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星移斗转,岁月流转。净灵谷的故事,从来不是某个人的传奇,而是无数颗种子在共生中破土的声音,是新旧传承在时光里交织的温柔,是这片土地上,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希望。